個性發展

2024-10-11 04:12:55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對於任何學習過如何了解兒童的人而言,區分他們不同的性格和人生態度都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童的合作能力表現在多個方面,包括他的姿勢、觀看和傾聽的方式、與其他兒童的距離、與人交往是否自如、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假如他忘了作業或丟了課本,我們可以推斷他對功課不感興趣。我們必須找出他如此厭學的原因。假如他不參與其他孩子的遊戲,我們可以看出他有一種孤獨感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假如他總是尋求別人的幫助,我們可以看出他缺乏獨立性,時時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

  有一些兒童只有在受到表揚和讚賞時才會做作業。許多受寵的小孩只要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功課就會做得非常好。假如他失去了受特殊關注的地位,麻煩就開始了。他們在不受關注之時,會失去任何興趣和信心。數學經常會給這類孩子帶來很大困難。如果只是要他們背幾個公式,他們的表現會十分令人讚賞,但只要讓他們自己加以運用,他們就束手無策了。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不足,但總是尋求他人幫助和支持的孩子,可能會給他人利益帶來巨大的危害。如果不改變這一態度的話,他的一生都會一直乞求別人的幫助。他的整個人生都不會為別人的利益做出貢獻,而是成為別人永遠的包袱。

  想要時時引人關注的孩子還有另一類表現——如果情況不如意,他要想重新獲得關注,就會搞惡作劇、擾亂班級秩序、使其他孩子分心、讓大家都討厭他。責備和懲罰對他毫無效果,他樂在其中,寧願受懲罰,也不想被忽視。在他看來,他的不當行為帶來的不快,似乎正是為了獲得關注所付出的正當代價。許多孩子把懲罰看作是對自己的挑戰,看作一場競賽或遊戲,看誰能堅持得最久。他們總是會贏,因為結果掌控在他們手中。因此,與父母或老師對抗的兒童有時會在受罰時笑臉相對,而不是愁眉苦臉。

  除了那些把懶惰當作攻擊父母的手段的孩子外,其他懶惰的孩子一般都雄心勃勃,但同時又害怕失敗。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有的孩子將任何事都看成失敗,這會讓人大吃一驚。有很多人認為,除非把其他人都甩在身後,否則就是失敗。即使事情做成功了,只要還有別人做得更好,他們也會認為這是失敗。懶惰的孩子從未經歷過真正的挫敗感,因為他從未面對過真正的考驗。他逃避問題,拖延做出是否與他人競爭的決定。大家都認定:只要他不那麼懶,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他總是沉浸在快樂的白日夢中:「我要是做的話,什麼事都能做成。」一旦失敗,他就會將事情輕描淡寫,自我安慰:「我只是懶,而不是沒有能力。」以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尊。

  有時,老師會對那些懶惰的學生說:「如果你用功一點,可能會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學生。」假如什麼都不做就能獲得這麼高的讚譽,那他為何還要努力學習來冒這個險?也許他一旦不再懶惰,他才華未顯的名聲就會到頭了。到時候,人們會根據他的實際成就來評價他,而不是可能取得的成就。懶惰的孩子的另一個優勢是:如果他做了一點點事,就會得到表揚。每個人都希望他終於開始改過自新了,迫不及待地鼓勵他繼續進步。如果同一件事情換成勤勞的孩子來做,可能其他人都不會注意到。這樣,懶惰的孩子就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他是被寵壞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學會指望通過他人的努力來獲得一切。

  還有一類孩子很容易辨認,就是經常在同齡人中扮演領頭人角色的。人類確實需要領袖,但需要的是能為大眾謀福利的領袖。遺憾的是,這類領袖較為罕見。大部分兒童想當領頭人只是因為喜歡支配和控制別人,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會和同伴玩到一塊。因此,這種孩子的未來並不光明,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兩個這樣的人如果在婚姻、事業等其他社會關係中相遇,結局往往不是以悲劇告終,就是以鬧劇結束。每個人都想找機會主導他人,建立自己的優越感。有時,家裡的長輩看見被寵壞的孩子對自己指手畫腳時,會大笑、縱容他。然而,教師很快就看到,這樣的性格發展並不利於他們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生活。

  自然,孩子們各不相同,我們的目標也絕非一刀切,用同一模子塑造他們。然而,我們想做的是,幫助他們改掉那些明顯會導致失敗和困難的習慣。這些習慣在童年期會相對比較容易更正。如果任其發展,會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造成嚴重甚至是毀滅性的後果。童年時期的錯誤與長大成人後的失敗有直接聯繫。極端情況下,沒有學會合作的孩子未來可能會成為神經官能症患者、酗酒者、罪犯或是自殺者。

  患有焦慮性神經官能症的孩子會害怕黑暗、陌生人或新的環境,而憂鬱症患者則是愛哭寶寶。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能指望接觸到所有家長,幫助他們避免錯誤,尤其是那些最需要給予忠告的家長往往都是最不容易接受勸告的父母。然而,我們卻可以接觸到每一名教師,通過教師去接觸到所有兒童,努力糾正他們已經發生的錯誤,訓練他們過上一種獨立勇敢和樂於合作的生活。這也是謀求人類幸福的最大保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