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孩子的發展

2024-10-11 04:12:50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假如要評定兒童的智力、性格和社交能力,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某種形式的測試。事實上,有些測試有時可以拯救一個小孩。例如,一個男孩成績很差,老師希望他留級。對他進行智力測試後,我們卻發現,他可以上更高的年級。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永遠也無法預料孩子未來發展的潛力。智商只能用於了解孩子的困難是什麼,以便我們尋找方法解決困難。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智商測試沒有提示真正有心理障礙,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方法,總能改變結果。我發現,如果允許孩子把智商測驗當作遊戲,熟悉這些測驗,了解測驗的原理,增加經驗,他們所得的智商分數就可以提高。總之,智商不應被看作由命運或遺傳決定,成為限制孩子未來成就的一個因素。

  孩子本人和父母也不應被告知他的測試分數。孩子並不清楚測試的目的,可能會認為它代表著一個最終判定。教育的最大問題不是在於孩子們身上的局限,而是在於他們認為什麼是自己的局限。如果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所測智商分數偏低,他可能會失去希望,認為自己不可能獲得成功。在教育中,我們應該將精力用在增強孩子的信心和興趣上,以消除他們基於自己對生活的解讀而為自己設立的局限。

  學校成績報告單也是一樣。老師可能會給一些孩子很差的評語,希望以此激勵他們更加努力。然而,如果孩子父母很嚴厲,他們可能會害怕拿著這樣的評語回家。他們可能會不敢回家,或塗改評語。有一些孩子甚至會在這種情況下自殺。因此,老師應該事先想想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教師不對孩子在家裡的生活及其影響負責,但他們必須考慮到這些事情。

  如果家長望子成龍,而孩子帶回來一張很糟糕的成績單,可能會遭受斥責。假如老師比較仁慈寬容,孩子可能會受到鼓勵,繼續努力以取得成功。如果孩子在學校的評語總是很差,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班上最差的學生,他自己也會相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取得進步。在最傑出的偉人中,也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即使學校里的差生也可以恢復信心並取得巨大的成就。

  非常有趣的一點是:無須成績單的幫助,孩子們自己普遍能對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斷。他們知道誰最擅長數學、拼寫、繪畫和玩遊戲,也知道每個人在班上的排名順序。然而,他們最普遍的共同錯誤認識是,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做得更好了。看到別人排在自己前面時,他們不相信自己還能迎頭趕上。假如孩子的這種態度根深蒂固,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即使長大成人後,他們也會計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認為自己總會落在後面。

  大部分孩子在班裡的不同學期中,所排列的名次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他們總是靠近前列、處於中等或是墊底。我們認為這一結果並非由天生遺傳因素所致,其實是他們的思想束縛了自己的能力。在班上排名靠後的孩子可能會突然改變,開始取得驚人的進步,這並非罕事。孩子應了解自我設限產生的錯誤,老師和孩子都必須破除這一謬論——遺傳決定一個人的智力和能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