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FBI微反應> 14.表達方式中隱含的內心情緒

14.表達方式中隱含的內心情緒

2024-10-11 03:45:12 作者: 白麗潔

  受生活環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在長期說話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說話習慣,而不同的說話習慣又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僅反映出了人們的不同性格,同時其隱含的內心情緒也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話直接,有人說話婉轉,有人「好為人師」,有人則喜歡聆聽對方的講話……FBI在與不同的人交談時,發現人們說話時的習慣和表達方式都是極具「個性」的,而他們也正是從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去推斷對方的性格,找出隱藏的信息,從而偵破案件的。因此,FBI總結了許多通過一個人說話時的表達方式去判斷一個人的個性和內心活動的技巧,非常值得我們借鑑。這些表達方式有些是通過說話人的說話習慣表現出來的,也有些是通過說話時的語氣和特點體現的,還有一些則是通過說話時伴隨的諸如點頭、提問等反應表現出來的。

  說話時喜歡一針見血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表達方式很直接,這樣的人往往具有很強的洞察力,思想也非常獨特。他們能夠輕易地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看到其本質,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但是卻因為說話時過於直接,在遇到別人的錯誤時總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因此給人一種攻擊性很強的感覺,在讓對方難堪的同時,自己也在無形中得罪了別人。

  說話時好為人師的。他們總是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別人講話時指手畫腳。這樣的人一般自我意識很強,希望別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什麼都聽他的。簡言之,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心理上總是將自己凌駕於他人之上。

  說話時注意聆聽的。他們一般很少講話,與其說是在交談,不如說是在聽別人講話。這種人性情溫和、待人謙遜有禮,考慮問題周到,懂得尊重別人。他們一般思維縝密,也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但是卻不會用過多的話來引人注意,而是通過一邊聆聽別人的話,一邊進行思考來達到虛心學習的目的。這樣的人很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說話時一邊說一邊笑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談笑風生類型的。這種人在講話的過程中喜歡時不時地插入一些笑話,有時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幽默,這樣做既調節了談話氣氛,同時也討了對方的歡心,讓人覺得和他聊天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這是善於照顧別人情緒的一種表現。所以說,這樣的人一般是極富同情心,並且懂得體諒他人的。但由於過於注重他人的感受,一般不適合做管理者,而適合做一些招聘、招商等協調性較強的工作。這樣的人雖然人緣不錯,但是因為在工作生活中多是付出的一方,所以也很容易迷失自我。

  說話時很幽默的。這種人在人群中因為總是為大家逗樂,所以很受歡迎。他們豁達、樂觀、不拘小節,很少會刻板地遵守那些既定的規則。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他們的頭腦非常靈活、聰明、活潑,但同時又非常圓滑。

  說話時喜歡軟磨硬泡的。這種表達方式有時候我們也會將之理解為委婉,但二者又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別。說話委婉的人,一般是比較懂得照顧他人情緒,同時性格有些拘謹的人,而說話喜歡軟磨硬泡的人表現了較強的意志力,他們一旦認定了目標,一定會全力以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種執著的精神很容易感動他人。

  說話時喜歡隨聲附和的。這種人給我們一種「老好人」的印象,他們多是膽小怕事的人,在挫折面前喜歡逃避,不喜歡迎接危險的挑戰。這種人多半能夠安分守己,沒有太大的野心。

  說話時喜歡固執己見的。這種表達方式一如說話人的內心一樣頑固、保守。他們從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錯了也會堅持到底,不知變通。

  

  說話時喜歡抱怨、發牢騷的。這是一種很不討喜的表達方式。他們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因為他們總認為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習慣性地將問題推給他人。這種人好逸惡勞,喜歡沉迷於虛幻的世界,不關注現實,很難做出一番成就,也很難感受到周圍人的好。

  說話時溫和圓融的。這是一種通過說話時的方式和特點表現出來的表達方式。這樣的人多是一些待人誠懇、熱情,為人寬厚、仁慈的人,他們對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心,處事周到,有著一定的人際交往優勢。不過這種人的思想也會比較呆板,很難接受一些新事物。儘管如此,由於他們的心胸比較豁達,因此雖然無法接受新事物,但是也不會過於排斥。

  類似以上的表達方式還有許多,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和感受,都是可以了解其中奧秘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說話時的表達方式除了暗示一個人的性格之外,有時候還隱含著說話人的內心情緒。

  FBI在調查美國加州發生的一起謀殺案時,發現作案者竟然是當地大學的一名教授,而他殺死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對於自己的罪行,那名教授在接受FBI審訊時沒有做出任何辯解。他在當地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因為在學術方面很有造詣,加上平時與人為善,說話時溫和而又平靜,所以案發後人們都覺得非常驚訝。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這樣一位受人歡迎和尊重的教授竟然會殺害自己的妻子。

  經FBI調查,這位教授的妻子非常蠻橫無理,經常對教授亂發脾氣,常常罵他是窩囊廢,不知進取,不僅經常打斷他的工作,還總是對他所做的學術研究冷嘲熱諷。這位教授剛開始的時候都一一忍了,並且還耐心地和妻子進行溝通解釋。但是妻子並不領情,她認為丈夫是在敷衍自己,於是變本加厲。在又一次爭吵之後,妻子撕毀了教授苦心研究多日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教授,他一氣之下,失手殺死了妻子。

  對於這起案子,FBI表示很遺憾。他們認為,從這名教授說話時的表達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屬於迴避型的,面對妻子的無理取鬧他感覺很無奈,同時也很壓抑,如果不是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他的底線,這起慘案原本是不會發生的。換句話說,如果妻子能夠在教授心平氣和地與其進行溝通時,感受到他內心渴望迴避爭吵的情緒和願望,那麼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發生了。

  這種通過表達方式來洞察一個人內心情緒的方法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比如當兩個人正在進行交談的時候,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說,而另一個人只是表現出誠懇傾聽的樣子,並沒什麼互動,則說明對方可能由於某種原因,內心很不情願聽下去,但又不得不敷衍的情緒;再比如面對一段說話人自己認為很有意思的談話,對方只是做出一些很簡單的回應,如「你去的是哪裡?」、「好玩嗎?」之類的提問,或者反覆地說著「哦」、「對」、「真有意思」之類附和的話,也說明對方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這段「有意思」的談話中,他只是不好意思拒絕你而已。如果這時候我們能夠清晰地感知對方表達方式中隱含的情緒,那麼也就不必在「白費唇舌」的同時還「自討沒趣」了。

  總而言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效果,在不同的表達方式中我們不僅能夠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同時只要認真、仔細聆聽,還可以洞悉這種表達方式背後所隱含的內心情緒。這些都是語言表達中所不可忽視的「微反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