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FBI微反應> 6.不是每個人都有倒敘的能力

6.不是每個人都有倒敘的能力

2024-10-11 03:44:48 作者: 白麗潔

  倒敘不僅是我們在寫作時經常用到的一種手法,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時經常採取的一種方式。不過,對此人們並沒有加以留意。因為許多時候,人們正是在不經意間使用了倒敘這樣一種敘述方式。然而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或者發現,使用倒敘方式講話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擁有的一種表達能力,當然特殊情況下除外。

  讓我們先來驗證一下自己的倒敘能力吧:假如現在有人問你昨天你都做了些什麼事情(需要具體到每個時間段和具體的事情),你會如何回答呢?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選擇按照正敘或者是倒敘的方式表達。比如早上八點,我吃過早餐後去了單位,八點半到九點的時候在向領導做一個匯報,九點到十點開會……或者是這樣的:晚上九點到十點我在刷朋友圈,八點半到九點給孩子們講故事,八點到八點半的時候在散步,七點到八點的時候在用晚餐……

  由於這些事情都是昨天剛剛發生的,因此我們在回憶和敘述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多大的困難。即使是它們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但由於曾經真實地發生過,所以在回憶的時候或許會存在個別時間和事情記不清楚的情況,但是大致脈絡還是很清晰的。並且,無論是使用正敘或者是倒敘的方式敘述,出現的結果都是一致的,那些記不得的還是記不得,能想起的還是想起來了。

  經過以上實驗之後,我們會發現倒敘對於正常人來講,實在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就像一個學齡期的兒童數數一樣,既可以正數也可以倒數,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倒數的時候需要花費的腦力相對多一點。但是,假如某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一個人失去了倒敘的能力,那麼可能意味著什麼呢?FBI特工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能正常倒敘的人可能正在說謊……

  FBI特工傑克遜正在審訊一位犯罪嫌疑人,為了確定他是否存在作案時間,傑克遜問他道:「先生,請問案發當天你都在做什麼?」——注意,這是一個對於普通人而言很簡單的問題。嫌疑人一邊回憶一邊回答說:「我早上八點的時候去了便利店,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早餐;十點的時候在上班的路上,到了之後開始工作;十二點的時候在吃工作餐……」嫌疑人的回答很流利,並且將時間和地點都說得很清楚。這樣的證詞似乎完全可以證明他當天並沒有出現在作案現場,也沒有作案時間了。

  傑克遜並沒有就此作罷,憑著他的經驗,這裡一定有不尋常的地方,比如犯罪嫌疑人剛才的證詞是那麼的流利,仿佛事情就發生在昨天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於是,他接著追問道:「那麼,現在請你把剛才說的事情,按照從後到前的順序再說一遍好嗎?」聽了傑克遜的話,嫌疑人顯得很驚訝,他完全沒有料到對面的FBI特工會有這樣的要求。他在停頓了一小會兒之後,開始按照傑克遜的要求倒敘自己案發當天做的事情:「下午五點的時候,我……我在……」

  他開始變得支支吾吾,似乎在回憶,也像在思考什麼。如果說沒有剛才那一遍的敘述,傑克遜會以為是因為事情發生時間的問題導致他需要回憶,但是剛才他明明講得還是很流利的。要說回憶,也只是回憶他自己剛才說了什麼而已,用得著這麼費勁嗎?由此可見,犯罪嫌疑人根本無法將他剛才說的那些事情給倒敘出來,因為那些事情並不是真實發生的,而是他編造的。顯然,犯罪嫌疑人在說謊。至於他說謊的原因,答案已經很明了。

  對於準備說謊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會事先編造出一番說辭,然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記憶,讓其進入自己的腦海,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應對。但由於編造的事情並沒有真實發生,他們也並沒有實際參與過,所以很難進入深層記憶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對方要求倒著說出這些事情,露出馬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即使說謊人事先已經準備好了倒敘的說辭,但是只要對方將其敘述順序打斷,並從他所說的事件中抽出幾個時間點或事件,讓其重新進行描述,這時說謊者也很容易從原本的流利變得支支吾吾,再次露出馬腳。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通過讓說話者倒敘剛剛說過的話,以證明其是否在說謊,是FBI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測謊方法。類似這種辦法的還有問對方出其不意的問題。為了驗證這種測謊方式的可靠性,英國朴次茅斯大學的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和他的團隊進行了專門研究,並且提出了「認知負荷」理論。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無論人類大腦擁有多麼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某一時間點能夠進行的思考都是有限的,因為人們在同一時間段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們很難做到「一心二用」。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一般的思維過程之外增加額外的「思考」,就會產生認知負荷——有點類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費腦子」,並不是所有人都「費得起」這個腦子的。

  舉個例子:人們都知道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為什麼呢?因為當一個人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時,就相當於同時在做兩件事情,如果此時他將大部分的認知資源用在了打電話上,那麼放在開車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而這少量的認知資源導致其在意外情況發生時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因此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而當撒謊者應對他人詢問時,同樣是處於這樣一種「一心二用」的狀態。他不僅要編造出一個連貫且符合邏輯的故事,同時還要考慮好措辭——有經驗的說謊者一般會將這些準備工作事先做好,這樣才可以讓謊言聽起來更真實。不過,並不是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了。

  雖然說謊者通過事先準備解決了「一心兩用」中的「一用」,但是假如碰到他人突然提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問題(比如突然跳出事件本身,詢問一些關於此事發生時的感官體驗;或者了解事件本身的一些細節),還是會分散他原有的認知資源,導致原本已經編造好的謊言因為認知資源不足而難以維持其邏輯性,於是謊言被拆穿。

  使用倒敘的方法,正是利用了「認知負荷」理論中「增大認知負荷」的技巧,其原理和我們上面提到的「提問出乎意料的問題」是一樣的。如果說謊者事先編造的謊言是按照正敘的方式編造的,那麼倒敘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陌生的敘事方式,會極大地增加他的認知負荷。為了不讓人起疑,他會費勁地去適應這種敘述方式,相對而言用在編造謊言上的認知資源就會減少,所以編造出符合邏輯的謊言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此時自相矛盾的情況是很容易出現的。而測謊者正是通過這種表現發現說謊者說謊的真相。

  由此可見,並不是某些人沒有倒敘的能力,而是因為一些事情分散了他的腦力,導致他不能「一心一意」地去倒敘一件或一系列事情。了解了這些,再次面對那些「沒有」倒敘能力的人,我們也就很容易洞察其內心正在想些什麼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