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FBI微反應> 7.單手托腮是在認真聆聽嗎

7.單手托腮是在認真聆聽嗎

2024-10-11 03:44:00 作者: 白麗潔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副雕塑作品,名字叫作《思想者》,如果大家見過這副作品,一定會對作品中人物的姿勢,尤其是手上的動作印象深刻:作品中的男子用單手托著下巴附近,一副沉思狀,似乎正在思考一個問題並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類似「思想者」的這個姿勢,尤其是在面對面的談話中。由於「思想者」留給人們的印象過於深刻,因此在看到類似動作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將之理解為正在認真聆聽並思考,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個心理測試,測試的結果似乎和我們上面的判斷有所不同。這個心理測試是這樣的:想知道你朋友的性格嗎?很簡單,只要看看他(她)的小動作就知道了。當你和朋友談心時,他(她)會做出何種動作?然後有四個選項,第一個是「一隻手撐著臉頰」;第二個是「不停地揉搓著耳朵」;第三個是「手不停地撫摸下巴」;第四個是「拇指托著下巴,其餘手指遮著嘴巴或鼻子」。這四個選項中的第一個恰好是我們本節研究的這個微動作:單手托腮。它所對應的答案是「這樣的人屬於比較沒有衝勁的人,他(她)會用一隻手撐著臉頰,是因為他(她)無法專心地聽你講話,並且對這個話題沒有興趣,感到很厭煩,希望能夠早點結束話題。這種人通常是很懶散的,對於朋友的事情也不是很熱心。」通過這個心理測試以及它對第一個選項的解讀,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單手托腮代表的並不一定是聆聽和思考,也有可能是厭煩。

  單手托腮代表的究竟是聆聽與思考,還是厭煩?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在思考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將半握的手放在下巴或者臉頰處,形成我們所說的這個「單手托腮」的動作,不過即使是同一個動作,它在細節上也會有所差別。比如有些人在托腮的時候會將食指豎立;還有人在托腮時會選擇食指和中指緊貼臉頰;有些人則會出現大拇指抵在下面,而食指豎起來挨著臉頰的動作;更有些人乾脆選擇直接用手腕支撐著頭部……這些小細節雖然看似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其中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卻是不容忽視的。

  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小周每天都在忙碌著找工作。僅是這一周,他就參加了兩家公司的面試。在其中一家公司面試時,他注意到擔任面試官的該公司人事部經理在他的整個介紹過程中始終用右手撐在臉上,但是目光卻很少直接投向小周。面試結束後,那位經理站起來和小周握手,並且告訴他讓他回去等通知。

  回到家裡後,小周的心裡非常忐忑,他本人對這家公司是非常滿意的,但就是不知道人家對他的印象如何。憑自己的感覺,小周覺得在自己面試時,那位人事部經理一臉疲憊的樣子,似乎對他並不太感興趣,但是從日常生活經驗來看,他的肢體動作似乎又表明他一直在認真地聆聽並進行思考。到底是自己的感覺准,還是日常經驗准呢?

  不等小周想明白這個問題,真正讓他頭疼的事情來了:他接到了之前面試的另一家公司的通知,那家公司告訴他面試通過了,並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上班,希望小周能夠儘快答覆。掛斷電話之後,小周矛盾極了,他究竟是應該等一等那家公司的通知呢,還是儘快給這家公司回復?猶豫不決之際,小周想到了他大學的一位室友,二人是關係很好的朋友。那小子平時主意最多,不妨聽聽他的意見吧。

  小周給室友打去了電話,並把他現在的情況以及他的擔憂告訴了室友。室友聽得很認真,聽完之後,他讓小周再具體講一講後面面試的這家公司人事部經理在小周面試過程中的反應。小周知道室友平時喜歡看關於FBI的書,也喜歡研究行為語言,於是他又詳細地將自己當時注意到的一些細節講給了室友。講完之後,室友約他見面談。二人在一家冷飲店裡相見,室友當面演示了小周給他描述的那些動作,得到小周的肯定之後,室友告訴他不用等了,那家公司沒戲了。

  小周聽後很詫異,室友又為他解釋道:「並不是所有單手托腮代表的都是認真聆聽和思考,你看啊,那個人事部經理是用手撐著臉,而不是手掌輕輕地碰觸臉部,這說明他很疲憊,同時心中也很不耐煩,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可能聽進去你的介紹呢?而且你也說了,他很少和你進行對視,如果他對你感興趣,又怎會看都不看你呢?所以說,沒戲!」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室友的分析和小周最初的感覺是一致的。為了不錯失良機,小周當下就給那家通過面試的公司打去了電話,告訴他們自己下周一就可以去上班了。不過小周的心裡仍然抱有一絲僥倖,然而直到他已經上班快一個月了,仍然沒有接到任何通知電話。看來,小周的抉擇是正確的。

  假如小周的室友沒能夠幫助他正確地分析對方的肢體語言,說不定小周就會繼續等待著那個一直都不會出現的「通知」,從而錯失一個寶貴的就業機會。而事實上,對方的人事部經理早已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了態度。

  現實生活中,一些年輕教師有時也會犯這樣的錯誤:課堂上,某學生一直用手掌托腮,盯著老師,眼睛一眨不眨的,幾乎沒有其他動作,於是老師就認為這個學生聽講很認真。其實不然,不信只需要提一個問題,便知曉他是否在認真聽講。同樣的動作還經常出現在一些公司的例會上,當一些中層管理人員對領導的講話不感興趣,但是又不能表現出來時,他們也會選擇用手掌托起腮部,裝出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不過這可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對於那些對微動作所代表的含義一清二楚的人來說,你的這個動作代表了什麼樣的心理,他們可是一清二楚的。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判斷單手托腮時代表的是認真聆聽和思考,還是不耐煩呢?FBI非語言行為專家告訴我們:區別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關鍵點就在於這個「托」的力度。就像課堂上真正認真聽講的學生一樣,他們雖然也會用手「托」住自己的臉頰,但是這個力度是很輕微的。伴隨著「托」的動作,他們的手指和臉部一般是很貼近的,常見的還有豎起食指,輕輕地摩擦臉部;相反,如果一個人將整個頭部的重量都放在了這個「托」的手掌上時,則表明他對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是談話毫無興趣,內心感覺很厭煩,這時除了「托」的力度較大之外,眼神也會比較呆滯。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單手托腮的動作顯得有些與眾不同。有些人在單手托腮的時候,會出現大拇指抵在下面,而食指豎起來緊挨臉部的情況,這個動作表明行為人內心對當前正在進行的談話產生了不同意見,內心正在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這個姿勢維持得時間越長,內心的批判態度也會持續得越久。

  綜上,對於單手托腮這個簡單的動作,可千萬不要輕視了它。不同的細節變化代表了行為人不同的心理變化,這才是我們觀察和分析微動作的關鍵所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