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禁忌

2024-10-11 03:23:25 作者: 韓雨

  演講者的對象是聽眾,聽眾的情緒直接影響到演說的效果。演講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演講水平,不僅要了解該怎麼做,還要了解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一些問題。

  一、時間和內容

  演說者要考慮到聽眾注意力的持久性。研究表明,演說開始二十分鐘之後,一般人的注意力開始下降,一個小時以後注意力急劇下降。因此,在準備演說時,要儘量把自己的演說壓縮到最短時間,在聽眾開始聽講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的這段時間裡,把自己所要講的話都講完,以取得演說的最大效果。還要看到,聽眾只對自己能夠理解的內容感興趣,如果演說者使用的語言超過了聽眾的水平,聽眾就難以接受。他們可能採取兩種辦法:猜測意思或乾脆不聽。反之,如果演說者使用的語言大大低於聽眾的水平,即低估了聽眾的理解力而使用幼稚的語言,聽眾就會對演說持強烈的否定態度。因此,在演說時,要注意通過對措辭和語言的靈活、準確的運用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二、聲音和速度

  演說時最忌聲音太小,使部分聽眾聽不見演說者的聲音,勢必影響聽眾的注意力,甚至會引起聽眾不滿,而發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演說者的聲音一定要洪亮、有力,甚至大到足以壓倒分散注意力的嘈雜聲。人的聽話速度大大超過說話的速度,聽眾在聽演說時,注意力隨時可能分散。這是因為聽眾在聽講時有從容的時間去想與演說無關的事,因此,在演說時,必須牢牢地保持說話的速度和節奏,這樣才能吸引住聽眾的注意力。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三、多餘的客套話

  演說者說些毫無意義的客套話,不僅浪費時間,還影響演說氣勢。對比那些氣勢博大、節奏感強、咄咄逼人的演說,聽眾再聽到那「哼,講得不好啊,請大家多包涵」之類陳腐的客套話,那該是多煞風景啊!難怪聽眾反感,甚至會導致走動聲、口哨聲,沒有掌聲了。所以,演說中必須消除、克服客套話。

  四、忌冷漠乏味

  有的人講話時毫無表情,呆若木雞,甚至肌肉繃緊,臉色鐵青,缺乏說話情趣,語調平淡,沒有抑揚頓挫,真情實感,叫人怎不瞌睡!

  五、忌故弄玄虛

  托爾斯泰說:「真正的藝術永遠是十分樸素的、明白如畫的、幾乎可以用手觸摸到的。」演說語言要力求通俗化、口語化,如不考慮聽者的接受能力,用那種文縐縐、酸溜溜的語言,既不親切,又艱澀難懂,弄得不好,還會鬧成笑話。

  六、忌艱澀冗長

  有人講話用書面語言,艱澀難懂。毛澤東曾在批評這種現象時說過:「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因此,要儘量避免使用書面用語,更不要「文夾白」,要用口語,善於用簡單明了、聽眾易懂的語言講話,堅決拋棄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外來的字眼。文章貴短,演講也應該千方百計長話短說。

  七、忌雜亂無章

  有人講話材料過於龐雜,講起來又雜亂無章,像開無軌電車,開到哪裡,算到哪裡,叫人摸不著頭緒。還有的不合邏輯,妄加論斷,或者不顧事實,主觀臆斷。一旦上了台,不問青紅皂白,哇啦哇啦一通,這也是某些官僚主義者的通病。

  八、忌失言失態

  有的人演說老帶「口頭禪」,諸如「啊」「是吧」「怎麼樣」等。講話要講效用,「口頭禪」成堆,「啊啊」連篇,讓人聽了也為他感到難受,只能起到消極作用。有的人講話不了解聽眾的職務、水平,不注意會議的環境和背景,甚至不顧及本人的身份和在會議上的地位,這就難免在內容、措辭、語氣口吻等方面不妥善、不貼切、不禮貌、不恰當,更要加以注意。

  九、忌方言俚語

  演說按照內容的需要,針對不同的對象,應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但要注意,由於我國面積廣大,方言眾多,欲使演說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交流順當,儘量避免說家鄉話,否則就會出現語言障礙。

  十、忌豪言空談

  空談是言之無物,那些不結合當時、當地的歷史現狀和實際的情況實在太多了。有的單位一年一度的總結會議,會議的開幕詞用的是陳年的講話稿,只把第一屆改成第二屆,第三次改成第四次,內容照舊,年年如此,這就是空談的典型例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