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父母的打罵
2024-10-11 03:22:54
作者: 韓雨
很多家長受「棒下出孝子」觀念的影響,常有打罵體罰子女的事情發生,作為子女,遇到這樣的父母時應怎麼辦呢?
首先要理解父母的心情。父母體罰孩子多半是出於你的不爭氣、不努力,辜負了父母的希望,由怨恨導致打罵,宣洩不滿,是想喚起你的覺悟。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舉動,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與父母計較,向父母主動承認錯誤。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以後不犯類似的錯誤,才能避免父母的再次打罵。一個真正懂事、孝敬父母的孩子是不會計較父母行為的,應該更多看到自己的過錯和給父母帶來的傷害,體諒父母不正確做法中的合情合理成分,看到隱藏在打罵背後的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挨打主要是由於父母性情粗暴、教育方法不當,就要做必要的解釋工作:「我知道您這是為我好,但我都這麼大了知道對錯,能分清是非了,希望您以後別再操心了」「您對我的期望我理解,但這種暴力教育方式我很難接受」,等等,但說這番話時最好在他們情緒暴怒之前,或事情過後父母心情平穩下來,否則只能是火上澆油。
其次不要自作聰明。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挨了打,都不能賭氣,產生對立情緒,說出「你們不配做父母」「你憑什麼打我」「我以後再也不進這個家門,不想看見你們」……這樣的話不但會使父母更傷心,矛盾更激化,更重要的是會因為我們不聽從父母的忠告,犯更大的錯誤。有些人,特別是青少年對父母的打罵心裡不滿,表面裝得無所謂,為免受皮肉之苦以消極的態度應付父母,能瞞就瞞,能騙就騙,報喜不報憂,這樣做的後果是很難想像的。
我們都知道父母打罵孩子,都是為了孩子好,道理雖說如此,但我們受到父母的打罵時,都會覺得不舒服。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受到父母的打罵呢?
一、學會面對父母的誤解
首先我們要耐心聽完父母的責怪、訓斥,以便弄清他們是在什麼事情、什麼問題上對你產生了誤解。如果確實因父母把問題搞錯了,那麼就可適當做些解釋工作,例如「其實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樣,我之所以遲到,是因為朋友腳崴了,我送她去醫院了」,只要事情本身比較簡單,父母情緒又比較平穩,誤會馬上就會消除。許多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一般事發時父母的情緒又比較激動,你越解釋,他們可能越發火,與其如此,不如靜下心來不說話,雖這樣做有默認過錯的危險,但保持暫時沉默對緩和緊張氣氛,減少對父母的感情刺激是有好處的。沉默不語不容易,爭辯解釋又會激化矛盾,在遭遇責怪時可藉故設法暫時離開父母。你聽不到那些刺激性的語言,心情就會慢慢平靜,父母找不到數落的對象,怒氣也會慢慢消失。
無論採取什麼辦法,最終目的都是要弄清事情原委,幫助父母消除誤會,待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進行詳細的解釋,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更不要責怪埋怨父母一時的不當。一切真相大白時,父母一定會為錯怪你而後悔,你可千萬不要忘記給父母以體貼的寬慰。切忌對父母生氣失去信任,更不能因此而採取過激的行動。要多想想平時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多想想他們往日的親情。
二、不和父母「頂牛」
現實生活中,父母不可能事事處處都依從孩子,加上你的所作所為並不一定都有道理,一旦主觀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感到失去了面子,於是就與父母鬧起彆扭。與父母「頂牛」只能給父母帶來痛苦,也會給自己增加煩惱,甚至給家庭帶來不和。有的同學並不是存心與父母過不去,有時連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麼會把事情搞僵。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自尊心太強,只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平時喜歡聽好話,聽不進逆耳話,在家裡總希望父母順著自己,不願自己的意見遭到否定。二是脾氣犟又任性,自以為是,過於好強。三是感情用事。
無論怎樣,和父母「頂牛」總是不對的,作為小輩在衝撞了父母之後,從尊重父母出發,應立即向父母賠禮道歉,懇求他們的原諒。只要你真心誠意向父母說幾句表示歉意的話,他們會很快轉憂為喜諒解你的。千萬不要覺得認錯有失面子,如果覺得用語言講和有困難,也不妨寫封信給他們,這才是理智的正確辦法。切忌感情用事,不理父母或找機會發泄不滿,甚至圖一時痛快,亂使性子,離家出走。要避免與父母「頂牛」,應該不斷自我反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掌握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正確面對父母的拒絕
我們的要求遭到父母的拒絕時,常常會感到失望,但往往是事出有因的。一是不考慮家庭情況要求過高。一般說家庭只要條件許可,父母總會想方設法滿足子女吃、穿、用等方面的要求。但有些同學為了自己的虛榮心,不切實際地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給家庭生活帶來困難和負擔,肯定會遭到家長的拒絕。二是與家長的想法不合。考慮問題要全面,要合情合理,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設身處地地為父母想一想。三是你的要求提得不合時宜,即提出要求的時間、地點、場合不對。
那麼如何處理呢?首先我們要有家庭意識,各種要求只有在父母的幫助、指導下再去實現,注意提要求的時機,合理的要求因為不合時宜也會遭到拒絕,所以要注意父母的情緒,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日子,還要看地點場合,一般來說在客人面前不宜向父母提要求。考慮到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把要求的理由,恰當地說清講透。為明白父母的意圖,可進行適當地試探,注意創造融洽和諧的氣氛和說話的口氣,然後再慢慢提出。
另外,遭到拒絕不一定是壞事,父母對你的要求一概滿足是不現實的,如果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也不利於你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