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連珠炮式的記者提問
2024-10-11 03:19:55
作者: 韓雨
在答記者問時,往往會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時無法回答但又必須回答的敏感話題。這時如果運用精確的語言往往表達不了我們的思想感情,此時模糊應對便派上了大用場。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迪戈·馬拉度納在與英格蘭球隊相遇時,踢進的第一球是「頗有爭議」的「問題球」。據說墨西哥一位記者曾拍下了「用手拍人」的鏡頭。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當記者問馬拉度納,那個球是手球還是頭球時,馬拉度納機敏地回答說:「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頭球有一半是馬拉度納的。」
馬拉度納的回答頗具機鋒,倘若他直言不諱地承認「確實如此」,那麼對裁判的有效判決無疑是「恩將仇報」;但如果不承認,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員」的風度。而這妙不可言的「一半」與「一半」,等於既承認了手臂撞人,頗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將氣概,又在規則上肯定了裁判的權威,亦具有君子風度。
這種模糊應答,往往體現了說話者的機智,情急生智,應變自如,令人回味。這種應答方式以收縮性大、變通性強、語義不明確的詞語,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須回答的問題,從而化解矛盾,擺脫被動的局面。
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在一次印度總統招待會上,有一位女記者問周總理:「你已是62歲的人,看上去氣色異常好,你如何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是否經常運動,或者有特別的飲食?」
周總理回答說:「謝謝你,我是東方人,我是按東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周總理採用模糊的語言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並收到了令人叫絕的效果。
模糊應對變通性強,收縮性大,是一種常用的舌戰技巧,廣泛用於外交談判,日常生活,它的作用可謂不小。
一、它可以化解矛盾,擺脫困境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後,美國新聞界一個突出的話題是猜測蘇聯有沒有原子彈以及有多少顆。當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率一代表團訪問美國時,在下榻的旅館門前被一群美國記者包圍,有記者問莫洛托夫:「蘇聯有多少原子彈?」莫洛托夫繃著臉僅用了一個英語單詞回答:「足夠!」
「足夠」這個模糊概念,既可以迴避有多少原子彈這個當時不便公開的秘密,又表達了蘇聯人民的自尊和力量,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二、可以制服強硬,為難惡人
阿凡提當理髮師,大阿訇來剃頭總是不給錢,阿凡提想找機會整治他一下。
有天,大阿訇又來理髮。阿凡提先給他剃光了頭,在刮臉的時候,問道:「阿訇,您要眉毛嗎?」
「要,當然要!」
「好,您要我就給您。」阿凡提說著,「嚓嚓嚓」幾刀,就把阿訇的兩條眉毛颳了下來,遞到他手裡,阿訇氣得說不出話來。
「阿訇,鬍子要吧?」阿凡提又說。阿訇連忙改口說:「不要!不要!」阿凡提連聲說好,又是幾刀,把阿訇的鬍子全部剃了下來。
阿凡提利用「要」的多義施展計謀,故意誤用,逗得阿訇左右為難,連連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