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之死
2024-10-11 03:02:30
作者: 張程
一
南齊中興元年(501)九月,蕭衍正在京師建康城下鏖戰,準備最後的總攻。不久,建康東府城守將徐元瑜就投降了,荊州的敵人蕭穎胄暴病而亡。這時,襄陽城傳來了兒子蕭統誕生的消息。這是三十七歲的蕭衍的第一個兒子,他喜出望外,將長子的出世和前兩大勝利合稱為「三慶」。
中興二年(502)蕭衍逼迫南齊的末代君主蕭寶融把皇位「禪讓」給了自己,改元天監,並於同年十一月將不滿一周歲的蕭統立為皇太子。
蕭衍對太子非常珍視,努力培養。任命臨川王蕭宏為太子太傅,尚書令沈約為太子少傅。沈約是歷經三朝的重要人物,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政治地位很高,也是公認的文壇領袖。後來年邁的大文豪劉勰兼任東宮通事舍人,成為蕭統最為親近的文學侍從,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蕭統在劉勰的影響下,對文學理論和作品批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從創作和討論轉向了作品收集和評論。蕭統日後走上文學之路,可能與沈約、劉勰兩位老師有密切關係。
太子蕭統於天監五年(506)出宮獨處後,在道德品行和能力上都表現得無懈可擊。他日夜思念父母,每五日一朝。父子相見後,蕭統常常被允許留住內省三五天再回去。他每天準時參加早朝,天還沒到五鼓,蕭統就守在宮外等待城門打開。有的時候,蕭衍要在晚上召見太子,蕭統就穿戴整齊、正襟危坐,隨時準備入見,甚至為此坐到天明。南朝的社會風氣講究奢華,一些世家大族競相攀比。蕭統卻以身作則,生活非常樸素,不穿華服,膳食也不吃肉。
蕭衍晚年大興佛教,親自講經說法。太子蕭統也跟著崇信佛教,遍覽佛經。蕭統此舉並不是投父親所好的表面文章,而是實實在在的信佛、學佛。蕭統在宮中招攬東南名僧,談論不絕,常常能挖掘出佛學中的新意。
蕭統還聰明好學。天監八年(509)九月,他聽講一遍《孝經》竟然就基本知道了經書的大義,聽講完畢還親臨國子學進一步求知解惑。第二年,九歲的蕭統正式入國子學就讀。梁武帝蕭衍車駕親臨,賞賜國子祭酒以下的教職員工,並正式下詔:「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可令入學。」天監十四年(515)正月,蕭衍親自在太極殿給太子行冠禮,對蕭統寄予了厚望。
自從蕭統懂事開始,蕭衍就允許他參與一些朝政。內外臣工和奏事的人也將太子參與決策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天監十一年(512),十一歲的蕭統在宮內看到一些獄官在忙碌,就問左右隨從:「那些穿著皂衣的是什麼人啊?」隨從回答說:「他們是廷尉的官屬。」蕭統就把這些官員叫過來問:「你們手中的這些案子,我能審判嗎?」這些官員看太子還只是十一歲的孩子,半開玩笑地回答:「可以。」結果蕭統拿過案卷真的判了起來,他認為有些罪犯情有可原,將懲罰都從輕處理,改為杖責五十。官員這下子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把情況匯報給蕭衍。蕭衍笑著追認了兒子的判決結果。從此,凡是蕭衍和司法官員對某些案子或者罪犯想從輕處理,就把案子交給太子審判,蕭統的判決都非常仁慈。直到有一次,建康縣有人誣告他人拐賣人口,真相大白後縣令將犯誣告罪的犯人從輕發落,只判決了杖責四十。然後縣令將案卷交給蕭統,希望蕭統能夠確認縣裡的輕判。想不到這一次蕭統非但沒有從輕發落,反而判了犯人十年勞役。人們這才知道太子雖然仁慈,但也並非無原則的寬縱。
史載「太子明於庶事,纖毫必曉」。每當他發現奏摺中有謬誤或者巧辭詭辯的地方,都一一指出,讓有關人員慢慢改正,但並未因此彈糾任何一個人。普通年間,朝廷起兵討伐北魏,戰爭導致京師建康的谷價飛漲。蕭統就下令東宮減膳,改常饌為小食,節約糧食。每當霖雨積雪天氣,蕭統就派遣心腹左右,周行閭巷,探視貧困家庭的生活,遇到有流落街頭的人,就暗地裡加以賑濟。蕭統還收集宮中多餘的衣物在寒冬臘月施捨給窮人。如果遇到沒被收斂的屍體,蕭統就自己掏錢準備棺槥(huì)和喪事。只要事關百姓賦役勤苦的情況,蕭統都非常嚴肅認真地傾聽。凡此種種,使蕭統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天下皆稱仁」。
普通元年(520)四月,慧義殿出現甘露祥瑞,群臣一致認為這是太子至德感動上天的結果,蕭衍也肯定了這個解釋。可見朝野上下對太子蕭統都很滿意。
普通七年(526)十一月,太子生母丁貴嬪病重。蕭統趕往內省,朝夕服侍母親,衣不解帶。生母死後,蕭統「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他痛不欲生,日漸消瘦。父皇蕭衍看不下去了,派中書舍人顧協宣旨說:「毀不滅性,聖人之制。因為喪事毀了自己的身體就是不孝。我還在,你怎麼能夠這樣自毀呢!你應該立即壓制悲痛,恢復飲食。」蕭統這才吃了點兒東西,從此直到母親入葬,都是麥粥為食。蕭衍又傳話來說:「聽說你吃得太少,身體非常虛弱。我本來並沒有什麼病,因為你這樣折磨自己,胸中也圮(pǐ)塞成疾。因此你應該多吃些稀飯,不要讓我再擔心了。」這次,儘管父親苦口婆心地勸逼,蕭統還是每天只喝一碗粥,不嘗菜果。蕭統原本是個胖子,腰帶有十圍,等辦完丁貴嬪的喪事,腰帶就降到了五圍。蕭統入朝,群臣看到他消瘦憔悴的樣子,紛紛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二
可嘆的是,歷史並沒有讓蕭統沿著理想的軌道順利地即位稱帝,因為我們不能忽視蕭統的父親梁武帝蕭衍對太子的期望和態度。
梁武帝蕭衍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做了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情,也有許多匪夷所思的舉動。如果僅僅從才能上來說,蕭衍無疑是南朝諸帝中的翹楚。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即使是在繁忙的政治生涯中,蕭衍依然能夠「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但開國皇帝可不是多愁善感、優柔寡斷的文人騷客可以勝任的,蕭衍能夠坐上皇位,靠的是赫赫戰功和兇狠的政治手腕,對待政敵從不留情。
登基後,蕭衍疑心很重,怕旁人染指手中的權杖,便時刻緊盯身邊重臣的言行舉止。沈約久居相位,又是太子少傅,更是謀劃、輔佐蕭衍登上皇帝寶座的大功臣。但蕭衍並沒有完全信任沈約,始終架空沈約,讓他的處境既尷尬又危險,最後抑鬱得病。天監十二年(513),病中的沈約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有人說是前朝南齊的皇帝變成厲鬼來找他報仇,他就讓道士給上天寫了一封「奏摺」說自己推翻齊朝、參與禪代等事並不是出於本意——言下之意是說這一切都是蕭衍乾的,自己只是個從犯。沈約想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病情,誰知他的所作所為早就被蕭衍安插的密探給泄露了。蕭衍龍顏大怒,數次命人譴責沈約的所作所為。沈約重病加上害怕,沒幾天就死了。有關部門按照慣例給沈約的諡號為文,蕭衍親自改諡為隱。「隱」是個惡諡,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低劣、言行不一的意思。
這件事情讓從小就在沈約督導下成長的蕭統很震驚。父親堅決捍衛權力,不惜對任何潛在威脅採取強硬措施,其中就包括血腥鎮壓。沒有經歷過權力爭奪和鐵血戰爭,生下來就被立為太子的蕭統,是發現飯菜里有蠅蟲也不指出,以免廚師受罰的人,他很難理解父親的做法。
如在處理蕭衍的次子、蕭統的弟弟蕭綜的問題上。儘管蕭綜極可能是蕭寶卷的遺腹子,蕭衍依然封他為王,還授予軍權。蕭綜不僅和蕭衍感情疏遠,而且還在前線領兵作戰的時候,公開投奔了北魏。蕭衍聞訊,剝奪了蕭綜的封號,並將吳淑媛廢成庶人,然後毒死。後來出於招降蕭綜的需要,蕭衍又恢復了他的封號。在太子蕭統的世界觀中,這些可能都是驚天動地、無法理解的事情。
蕭衍對太子的所作所為雖然找不到可以教訓或者警告的地方,但從心底是不認同的。蕭統並不符合蕭衍心目中的帝王形象。料理生母喪事的時候,蕭衍就認為太子孝行太過並委婉地提點過他,還要求兒子多看看自己的言行,可惜蕭統沒有讀懂父皇的話。這就為父子之間可能的分歧和決裂埋下了伏筆。
三
中大通元年(529),梁武帝蕭衍和太子蕭統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
生母丁貴嬪死的時候,蕭統派人給母親找了一塊好墓地,當時都已經開始除草和平整土地了。這時,有一個賣地的人想把自己的土地賣給朝廷作為丁貴嬪的墓地,從中獲利。因此他就去找了太監俞三副,說只要俞三副能把自己的土地「忽悠」給朝廷,就可以從地價中拿走三分之一的提成。賣地人的報價是三百萬。俞三副心動了,秘密啟奏蕭衍說太子找到的土地並不如自己知道的一塊土地風水好。他著重向皇帝介紹了那塊地是如何有利於皇家的運氣。蕭衍的疑心本來就重,俞三副的話很自然地牽動了他頭腦深處那根對太子不滿意的神經,馬上下令重新買地。蕭統沒有辦法,只好買了俞三副推薦的土地安葬母親。俞三副也就輕鬆獲得了一百萬的好處。
葬禮後,有個真正懂風水的道士對蕭統說,丁貴嬪墓地的風水其實並不好。蕭統忙問怎麼個不好法。道士說這塊地不利於長子,也就是不利於太子蕭統的運道,如果用東西厭伏也許可以克制。蕭統就按照道士的解釋,備齊蠟鵝等物品埋在墓側的長子位上。
東宮有兩個宮監鮑邈之、魏雅,原本都是蕭統的親信。但漸漸地魏雅在蕭統跟前更得寵,鮑邈之則被疏遠了。鮑邈之心中憤恨,就向梁武帝誣告魏雅勾結道士,以壓魔術詛咒蕭衍,盼著蕭衍早點兒死了好讓太子即位。為了證明誣告的真實性,鮑邈之就說魏雅和太子在丁貴嬪的墓側埋下蠟鵝等物詛咒皇帝。在墓地一事上,蕭衍原本就對太子有所懷疑,接到舉報後忙秘密派人挖開墓地查看,果然發現了蠟鵝等物品。蕭衍瞬間就相信了鮑邈之的告發,兒子蕭統之前建立起來的美好形象頃刻倒塌。南北朝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頻頻發生,難道這樣的悲劇要發生在我蕭衍身上了嗎?即位前矯揉造作、沽名釣譽的太子很多,難道我的兒子蕭統也是如此內外不一的人嗎?蕭衍十分震怒,決定深入追究這件事情。事涉太子,追究下去勢必動搖蕭統的政治地位。一些同情太子的大臣,如徐勉等慌忙勸諫蕭衍,堅決反對將此事發展成血腥大案。蕭衍不愧為開國君主,很快就平息了衝動,最後只殺掉了那個風水道士。
事情雖然化解了,但蕭衍對蕭統積累的不滿第一次表現了出來,沖塌了他對兒子信任的堤防。
而蕭統就好像此事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過著先前仁孝文雅的生活,繼續和文人學士們選文。對整件事情,他選擇沉默,沒有辯白,也沒有補救措施。雖然他內心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辦。憂鬱的蕭統對於「蠟鵝事件」終生「不能自明」。
就在蕭統終日惶恐的時候,長期出鎮外地的三弟晉安王蕭綱突然被父皇徵召入朝。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天,蕭統對左右說:「昨天我夢見與晉安王對弈擾道,我把班劍送給了他。晉安王近日來到京師,難道是來接替我位置的嗎?」班劍並不是普通的佩劍,而是有著嚴格標準規定、可以證明個人身份的寶劍。蕭統的夢境和擔憂說明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梁武帝蕭衍在對待父子親情的問題上並不能像處理政治鬥爭一樣快刀斬亂麻。他苦苦思索,如何重新處理與兒子蕭統的關係。蕭衍思考無果,在中大通元年(529)九月,在同泰寺出家,要做和尚。群臣趕緊湊錢把他從寺廟中贖了回來。最終,蕭衍保留了蕭統的太子地位,在十一月任命南平郡王蕭偉為太子太傅。蕭偉是蕭衍的弟弟,以本官領太子太傅並加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銜。《南史》說他是「朝廷得失,時有匡正。子侄邪僻,義方訓誘」,是個很嚴厲的皇族。選他為太子太傅,蕭衍的用心很明顯了,他覺得太子需要加強管教。
中大通二年(530),蕭統的政治地位進一步下降。
這一年,吳興郡因為水災失收,所以詔發上東三郡民丁開渠泄水。蕭統上書認為此舉弊多,請求暫停,得到了父皇的同意。這一事件表明,現在的蕭統只能像普通大臣那樣,事後對父皇的決策進行勸諫,而不能參與政策的制定了。
這一年,蕭統越來越少地出現在政治場合。因為父親的猜忌和父子之間的巨大差異讓他抑鬱成疾,身體狀況惡化。
中大通三年(531)的一個春日,久病的蕭統乘舟採蓮,愉悅身心。結果由於侍從的疏忽,引起船隻劇烈顛簸,將蕭統晃入了水中。病中的蕭統不僅溺水,而且傷到了髖骨。被人救起後,蕭統的傷勢日漸嚴重,最後發展到臥床不起的地步。三月,蕭統病重。期間,遇到蕭衍來信詢問狀況,怕父皇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而擔心,蕭統掙扎著親手給父親回信。東宮左右看到太子病情惡化,計劃向蕭衍報告實際情況,遭到蕭統的堅決制止。蕭統說:「為什麼要讓父皇知道我病重呢?」蕭統的言行中有孝順的一面,同時難免夾雜著一絲無奈、幽怨。
熬到四月,蕭統在宮中逝世,時年三十歲。得到太子死訊後,蕭衍趕到東宮,放聲痛哭。蕭衍的哭聲中既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又有為自己先前對兒子猜忌的懊悔。他的死使朝野一片驚愕惋惜。「京師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蕭衍詔令用皇帝禮節將蕭統入殮,封諡號為昭明。蕭統因此被尊稱為昭明太子。
四
蕭統死後,蕭衍面臨著挑選新繼承人的問題。
蕭統是病死的,沒有被廢。因此按照封建宗法,第一順位的繼承人應該是蕭統的兒子。也就是說,皇位應該繼續保持在蕭統這一支血脈當中。蕭統八歲結婚,留下多個兒子。其長子是出鎮南徐州的華容公蕭歡,在新皇位繼承人的候選人中呼聲最高。蕭衍在確立新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拖延起來。他一度準備封蕭歡為皇太孫,但蠟鵝往事始終徘徊在腦海中,讓他難以釋懷。
最後,蕭衍選擇立三子蕭綱為新太子。蕭衍解釋說:如今天下未安,擇嗣須重賢德能力。身逢亂世,權力對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政治能力,因此他挑選了年長且政治經驗豐富的蕭綱。這從側面也透露出了蕭衍對昭明太子蕭統的委婉否定。
從履歷上來說,蕭統的一生平淡無奇,仁德有餘,強硬不足,缺乏剛硬的政治手腕和殘酷的政治實踐,並不符合父親對帝王的要求。蕭統死後,晚年的蕭衍和梁朝遇到了接二連三的挑戰,直到出現了幾乎血洗蕭氏皇族的侯景之亂。蕭統如果尚在,能應付這樣的挑戰嗎?
而至今蕭統還被人懷念。東南各省,昭明遺蹟,處處有之。這主要得益於蕭統留下的一部《昭明文選》。
蕭統「好士愛文」,當時負有盛名的劉孝綽、殷芸、陸倕、明山賓、王筠等人相繼進入了東宮的幕賓行列,得到禮遇。蕭統經常與這些天下名士討論文章詩詞,後來在東宮新置學士,負責遴選、編輯浩如煙海的歷代作品,力圖以一種文章總匯的形式刊印出版。閱讀、核對、通稿和校對是既費時又費力的事情。期間,東宮的選文事業因為北伐和多位學士的逝世一度受挫,但蕭統始終在堅持高標準的同時保證進度。蠟鵝事件發生後,蕭統不想因為自己的地位可能動搖而影響到正在進展中的文化盛事,更擔心自己被廢會斷送選文大事,因此加快編輯工作,將文選「殺青」。一部被後人稱為《昭明文選》的宏偉大作正式成書。《昭明文選》共三十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