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殘何時休

2024-10-11 03:01:03 作者: 張程

  一

  孝武帝劉駿一生廣納後宮,子女成群,所生皇子多達二十八個。他死後,十六歲的長子劉子業登基。人們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很快發現劉子業和父親劉駿一樣好色、嗜殺、殘暴,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蔡公主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女兒、劉子業的親姑姑,已經嫁給寧朔將軍何邁為妻。劉子業看上了新蔡公主,將姑姑納入後宮封為夫人,對外謊稱新蔡公主已死,還殺了一名宮女冒充新蔡公主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平日裡,他還命令宮女赤身裸體在宮中奔跑嬉戲,自己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觀看,如有人不願意,就被拉出去砍頭。

  

  大臣戴法興在劉駿時期深受信任,主持中樞公文處理和政令傳達。他對劉子業的行為多有勸諫,劉子業嫌戴法興多嘴,將他莫名殺死。同樣,劉子業還把屠刀伸向皇室內部,將自己的叔祖江夏王劉義恭,以及自己的兩個弟弟始平王劉子鸞和南海王劉子師都殺死了。一時間朝野震動不安,人心惶惶。

  江夏王劉義恭的死需要拎出來專門述說。話說大將柳元景、顏師伯等人心懷恐懼,不知道劉子業哪日就要殺自己。他們就密謀廢殺劉子業,擁戴劉義恭稱帝。幾個人日夜謀劃,但猶豫不決。柳元景覺得應該爭取到軍界元老、三朝重臣沈慶之的支持,就上門去做沈慶之的工作。沈慶之與劉義恭的關係一般。顏師伯當時掌握實權,對沈慶之這樣的老前輩不以為然,曾公開說:「沈公,就是一介武夫、一個爪牙,哪能干預政事呢!」沈慶之因此對顏師伯極為不滿,對擁立劉義恭的計劃不贊成,還向劉子業告發了此事。

  於是,劉子業親自率兵殺死劉義恭及其四子。他將叔祖劉義恭斬斷四肢,分切腸胃,挖出眼睛,浸在蜜里,取名「鬼目粽」。又殺了柳元景和他的八個兒子、六個弟弟及諸位侄子。顏師伯和他的六個兒子同樣沒能倖免。

  沈慶之去告發柳元景等人,沒料到自己會成為劉子業下一個殺戮的目標。

  剛開始,沈慶之因告發顏、柳有功,與劉子業的關係不錯。但是老將軍也看不慣劉子業的胡作非為,說了幾句勸諫的話,劉子業就不高興了。沈慶之懼禍,趕緊閉門謝客,以求自保。一些人仍然希望沈慶之能夠主持推翻劉子業荒唐統治的事業。吏部尚書蔡興宗就對沈慶之說:「現在皇上的所作所為,人倫盡喪,根本沒有希望改正。他忌憚的人就是您,老百姓能依賴的人也只有您。沈公威名天下所服,在如今人心惶惶之際舉兵起義,誰不響應!如果沈公猶豫不決,坐觀成敗,災禍早晚要降臨的。」沈慶之也承認現在局勢危急,但他退休在家,早已沒有軍隊,所以不願意領頭,選擇聽天由命。蔡興宗苦苦再勸:「當今有心起義的人,都不是想邀功求富貴的小人,只是為了自保啊!領兵的將帥,只要聽到有人首先發難,肯定會群起響應。沈公領兵幾十年,舊日部將門生遍布朝野,受您恩惠的人也很多,何患沒有軍隊!況且儘管您不願意出面,保不准有人打著您的名義起事,到時候您也免不了附從之禍。」沈慶之還是下不了決心,一味推辭。青州刺史沈文秀是沈慶之的侄子,率領部下駐紮在建康城外,也勸沈慶之:「皇上狂暴如此,禍亂不久將至。天下人心思變,如今藉助眾力推翻暴君,易如反掌。機會難得,不可失也。」沈文秀勸了叔叔好多次,沈慶之始終不同意。沒幾天,寧朔將軍何邁謀反失敗,被劉子業誅殺,牽連到沈慶之。劉子業派沈慶之的侄子沈攸之送藥賜死沈慶之。沈慶之不肯服毒,沈攸之就用被子捂死了親叔叔。沈慶之死時八十歲。

  殺死親叔叔的沈攸之,相貌醜陋,小時候父親去世,家境貧寒。元嘉二十七年(450),朝廷大肆拉壯丁北伐,沈攸之應徵入伍,此後隨沈慶之徵討。沈攸之作戰勇敢,參加了討伐劉劭、征討劉誕的戰役。在討伐劉劭的戰鬥中,沈攸之勇猛奮戰,屢建戰功,多次身受重傷,在廣陵之戰中還被箭射穿了骨頭。他內心有很強的名利觀念,且自視很高,但叔叔沈慶之讓他從普通士兵做起,並沒有給予特殊照顧。當劉駿看到沈攸之善戰,要對他大加賞賜時,沈慶之還出面阻擋,沈攸之由此對叔叔懷恨在心。劉子業登基後,沈攸之馬上獻媚,幫助小皇帝誅戮大臣,和宗越、譚金等人成為劉子業的寵臣。沈攸之因為殺叔叔沈慶之有功,升為右軍將軍。

  二

  劉宋王朝大封宗室,讓皇子皇孫們頂著王爺的尊銜在地方上擔任實職,控制一地的軍政大權,形成藩鎮。劉裕的本意可能是吸收曹魏抑制宗室,導致皇室力量薄弱的教訓。他本人雄才大略,能夠控制那麼多的宗室藩鎮。傳到兒子劉義隆,劉義隆就顯得有點兒力不從心了,轉而對兄弟猜忌起來,所以才有了賜死劉義康的先例。到了劉駿時期,皇帝和宗室藩鎮的關係變成了純粹猜忌和提防的貓鼠遊戲。大封宗室制度設立的本意完全被顛倒了過來。

  劉子業即位後,叔叔湘東王劉彧(yù)、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佑都鎮守一方。劉子業不放心,把他們召回建康,關在宮中當作木樁給自己練習拳腳,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把三個叔叔關在竹籠里。三位王爺都長得很胖,劉子業給他們一一過秤,最重的劉彧獲得「豬王」的綽號;劉休仁其次,被稱為「殺王」;劉休佑第三,被稱為「賊王」。劉子業對三人任意侮辱,每次出宮都把他們關在竹籠里隨行,招搖過市。

  三個叔叔中,劉子業對劉彧最提防。有民謠說:「湘中出天子。」劉彧恰恰是湘東王。劉子業對他猜忌最重,侮辱最多。既然叫劉彧「豬王」,劉子業覺得劉彧的生活就得向豬的生活靠攏。他命人挖了一個土坑,在坑裡灌上泥水,把劉彧扒得赤條條地扔到泥水坑裡,然後用木槽盛上豬食,強迫劉彧像豬一樣趴在木槽里吃食。每次看到「豬王」哽咽著吃豬食的樣子,劉子業都笑得前仰後合。

  劉彧不堪其辱,沒幾天就拼命反抗,不願當豬了。劉子業二話不說,命人把劉彧五花大綁,像挑豬一樣用棍子挑著四肢,抬到御膳房。劉子業吩咐御廚:「殺豬!」建安王劉休仁這天恰好被允許在竹籠外放風,看到這一幕,悄悄跟到了御膳房。他想救下哥哥劉彧,急中生智,裝作嬉皮笑臉地對劉子業說:「皇上不該殺這頭豬!」劉子業奇怪地問為什麼。劉休仁說:「皇上的生日快到了,到時候再殺,取豬肝豬肺!」劉子業想想有道理,繼續將劉彧關押。劉彧不斷遭受劉子業的凌辱,好幾次都命懸一線,全靠劉休仁裝瘋賣傻、取巧逢迎,才一次次逃過鬼門關。

  修理完三個叔叔,劉子業又對鎮守地方的兄弟們猜忌起來。其中最讓他不安的是擔任江州刺史的晉安王劉子勛。劉子勛當時只有十歲,還是個孩子,政務都委託長史鄧琬,有什麼值得猜忌的呢?原本,宋文帝劉義隆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孝武帝劉駿也排行老三,劉子勛很不幸在劉子業幾個兄弟中也是老三。單單因為這個排行,劉子業就要三弟的命。

  剛好建康內部發生了寧朔將軍何邁謀反的事件。何邁其實是劉子業的姑父,他的妻子新蔡公主被劉子業納入後宮亂倫後,何邁既惱怒又擔心受禍。他密謀在劉子業出巡時發動政變,迎立劉子勛為皇帝。事情敗露,何邁被殺。劉子業廣開株連之門,先殺了老將沈慶之,再派人去江州賜死劉子勛。江州長史鄧琬聞訊,義憤填膺地表示:「我本江南寒士,承蒙先帝厚恩,以愛子相托。如今昏君當道,邪惡殘暴,致使社稷危急。我當置性命於度外,以死來報效先帝。」他立刻統一江州內部意見,決定起兵反抗,擁立劉子勛為新皇帝。景和元年(465)十一月,晉安王劉子勛在眾人的擁戴下自尋陽起兵,向各處州縣發布討伐劉子業的檄文。

  聽到劉子勛造反的消息,劉子業非常興奮,馬上決定御駕親征。他似乎覺得這是一個玩耍和殺戮的大好時機。

  出發前,劉子業對留在建康的劉彧、劉休仁、劉休佑不放心,決心殺了他們免得夜長夢多,劉彧等人危在旦夕。江東寒士阮佃夫是劉彧的心腹,也是劉彧長子劉昱的老師。阮佃夫為主人的處境焦慮異常,聯合劉彧的另一個親信李道兒,決定拼死一搏,殺掉劉子業,救出劉彧。阮佃夫、李道兒還聯合了皇帝的近臣壽寂之、太監錢蘭生等十幾人,大家都有誅殺暴君的意思。一天晚上,劉子業在華林園「射鬼」。劉子業殺人太多,老覺得皇宮中有女鬼糾纏自己,巫師們就建議他射鬼。射鬼的時候,劉子業屏退侍衛,只留巫師和彩女們跳舞、射箭。阮佃夫等人覺得機不可失,決定當晚行動。壽寂之帶頭闖入華林園,劉子業看到壽寂之持刀惡狠狠地走過來,知道情況不妙,慌忙向他射了一箭,沒有射中。劉子業掉頭就跑,被壽寂之追上,一刀劈死。

  劉子業死時十七歲,在位僅一年多,史稱前廢帝。「廢」字比一般的惡諡更糟糕,意味著這個皇帝一無是處。為什麼加一個「前」字呢?因為後面還有一個和劉子業一樣糟糕的壞皇帝:後廢帝劉昱。

  殺死劉子業後,政變集團把劉彧解救出來,擁戴他為新皇帝。這場政變,後人多認為劉彧不僅知情,而且是幕後主使。但《宋書》則明確記載直到事情發生後,「上(指劉彧)未知所為」。建安王劉休仁跑到劉彧跟前,主動稱臣,把劉彧奉迎到龍椅上坐定,再召見王公大臣。由於事起倉促,劉彧連鞋子都沒穿,光腳走到宮殿,還戴著一般人戴的烏帽。等他坐定了,劉休仁發現穿戴不妥,才叫奴僕們找了頂白帽給劉彧戴上,又慌忙布置了羽儀禮器。劉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史稱宋明帝。

  《宋書》說之前的任何暴君和劉子業相比都相形見絀,罪行比不上劉子業的萬分之一。任何人只要犯了劉子業罪行的其中之一,就足以玷污宗廟、辱沒社稷,而劉子業居然把所有罪惡集於一身!

  政變發生後,太皇太后(劉義隆的皇后)頒布詔書追認了誅殺行為的合法性,並歷數劉子業的斑斑罪惡,痛斥孫子劉子業惡貫滿盈,行同禽獸,連上古的暴君夏桀、商紂王都比不上他,簡直是開天闢地以來聞所未聞的暴君!這也許是歷史上對皇帝最惡劣的評價,表達了老奶奶對孫子極端的失望和憤怒。人們對劉子業持一邊倒的譴責痛斥態度,《宋書》最終對劉子業的死也持歡呼的態度:「其得亡亦為幸矣!」

  不過客觀地說,將所有罪責都推給劉子業也是有失公允。劉家出身草莽,沒有家學底子可言,更沒有系統的教育方法。許多皇子剛會說話,就被封王授官,去鎮守地方了。這等於是在孩子正需要教育的黃金時期,把他們放養了。劉宋皇室對皇子教育的失敗,加上之前所說的大封宗室,兩者結合導致皇帝無道、骨肉相殘的種種悲劇。

  宋明帝劉彧在即位詔書中痛斥劉子業「人面獸心」「反道敗德」「毒流下國」「實開闢所未有,書契所未聞」。那麼,他又將如何表現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