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材重建明治神宮
2024-10-11 02:59:57
作者: 隈研吾
與歌舞伎座一樣,明治神宮也受到過美軍的敵視。美軍曾經認為這座神社和邊上的森林是導致日本發動二戰的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之一。1945年4月14日,美軍實施了以明治神宮為目標的轟炸,他們投下了多達1350發的燃燒彈,就是為了燒光神宮。
與美軍的預想相反,神宮的森林並沒有燃燒起來。這片森林的種植方案是曾在德國學習林業的本多靜六(1866—1952)制訂的,然後,通過來自日本全國的志願者捨身忘我的努力,種植在由旱田、沼澤和草原組成的代代木原野上的這片濃郁的森林,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就長成了成熟而強大的森林,如雨的燃燒彈也奈何它不得。對於什麼樣的樹種如何分布才能建成最快成熟的森林,本多靜六進行了科學的研究,然後,全國的各種樹木被運到了代代木並種植了下去。
但是,本殿、拜殿等木結構的建築群在美軍的轟炸中全部被燒毀了。為了討論如何重建這群建築,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被任命為委員長的是東京大學本鄉校區的設計者、曾出任過東京大學校長的內田祥三(1885—1972)。
如果要造一座不會再次被破壞的神宮,就應該用混凝土作為材料,一開始這種意見占了上風。但是,年紀最小的委員岸田日出刀(1899—1966)卻獨自一人唱起了反調。他認為,如果明治神宮變成了混凝土建築,我們日本將會走向何方?因此反對用混凝土進行重建。
以日本建築史專家為首的其他委員都非常吃驚。岸田不僅年輕,對歐洲建築的新潮流也非常關注,是一位風頭正勁的建築設計師。東京大學的本鄉校區在關東大地震中遭受了重創,在該校區復興的過程中,岸田在內田祥三教授的領導下,擔任了安田講堂的設計,採用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分離派風格的設計(見圖40),讓人們驚嘆不已。
因為岸田的一句話,風向發生了轉變。用木材重建起來的明治神宮成為戰後日本人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們的團隊認為,明治神宮中有木結構建築,如今要在其外苑搭建的競技場也應該是木結構的。扎哈的方案給人們帶來那麼強烈的違和感,最大的原因肯定在於其冰冷的、無機的質感,而不是特殊的建築形態。
如前所述,使用大量木材,從地球環境的角度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但是,在這個領域,日本已經慢了一步。因為主導著戰後日本的價值觀是:木材是醜惡的舊時代的象徵,新時代的都市應該用鋼筋和混凝土來建造。在伊勢灣颱風導致木造房屋損失慘重之後不久的1959年,對建築設計界和建築施工界都有著巨大影響的日本建築學會全票通過了「禁止木造」的決議。儘管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法隆寺,曾經是木造文化的先進國家,卻無法從「木造自卑」「木材心理陰影」中擺脫出來,遲遲未能實現木材的復興。我在國外設計木造建築時,經常會對木匠的水平之低感到無語。而日本明明有技術水平很高的木匠,且如今仍然健在,卻在這股新興的木材潮流中處於落後地位,這讓我感到無比懊惱。
圖40 岸田日出刀設計的東京大學安田講堂(本鄉)
新國立競技場應該用木材來建造,這樣就可以打破上述停滯的狀態,有起死回生之效。正是這種使命感推動著我們團隊。
但是,開始進入實際的設計階段之後,我們發現,要用木材搭建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並非易事。因為《建築基準法》等日本法律基本上都是基於「木材已經是過去時了」這一想法,反映了「用混凝土建造新城市」這一戰後的世界觀。所以,我們不得不做出各種妥協,接受各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