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美軍敵視的歌舞伎座
2024-10-11 02:59:54
作者: 隈研吾
我們的另一大目標是儘可能多地使用木材。扎哈的方案帶給人們最強烈違和感的不是75米的高度,也不是多處使用複雜曲面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外形,而是白色的、無機的宇宙飛船一般的質感。在外苑的那處森林中,為什麼非得有架巨大的白色宇宙飛船從天而降呢?
這時,我想起了二戰中因為美軍轟炸而燒毀的明治神宮重建時的一則軼事。
美軍的空襲並非想全面破壞東京,而是有意識地想要毀滅若干處重要目標,是非常有選擇、有計劃的一次行動。歌舞伎座被認為是助長日本人封建精神的「罪惡殿堂」,從而被定為空襲的目標之一。在1945年3月10日的東京大轟炸中,歌舞伎座倖免於難。為了將其毀滅,美軍在5月25日又實施了以歌舞伎座為目標的轟炸。岡田信一郎(1883—1932)在關東大地震之後設計的美麗的第三代歌舞伎座(1924年)只留下了面向晴海大道的一堵牆,其他部分都毀於這次轟炸。
戰後,駐日美軍也很敵視歌舞伎,禁止其演出,試圖抹去日本的這一傳統文化。毀於空襲的第三代歌舞伎座在戰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只用了令人驚訝的短短五年時間就完成了重建(第四代歌舞伎座),採用的是岡田信一郎的弟子吉田五十八的設計方案。重建如此迅速,原因就在於歌舞伎界和歌舞伎的粉絲們有一種危機感,怕歌舞伎失傳,因此想方設法要將其保留下去。
第四代歌舞伎座是在戰後建材不足的情況下搭建起來的,有些部位比較薄弱。當它已經老朽得無法進行抗震加固,必須重建時,有關方面找到我,委託我設計第五代歌舞伎座。在此過程中,我得知了美軍與歌舞伎座的關係。美軍試圖消滅歌舞伎這一傳統文化的舉動在曾經為麥克阿瑟的副手邦納·菲勒斯(Bonner Frank Fellers)准將做過翻譯的鮑爾斯(Faubion Bowers)的努力下發生了重大轉變,日本得以保全了這一文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