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隈研吾談建築> 法隆寺與丹下

法隆寺與丹下

2024-10-11 02:58:14 作者: 隈研吾

  這種留有空隙的手法讓人想起了法隆寺的建築布局。法隆寺被認為受到了中國建築的巨大影響,而且據說當時施工的工匠很多也來自中國。

  但是,當時中國的佛教寺院的布局與法隆寺的布局有著決定性的差異。中國的建築群都是沿著一條軸線不斷往深處排列,絕不會像法隆寺那樣把兩座建築並列放置,然後在中間留出巨大的空隙(void)。不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法隆寺重視空隙,其布局規劃也是橫向較長,而非縱向較長。根據我的猜測,丹下就是模仿了法隆寺的空隙。

  在我看來,公路和鐵路之所以被並排放置,也是出於同樣的不知名的理由。透過兩條路之間的空隙,可以望見富士山。從這個角度來說,伊勢神宮中也有同樣的空隙。該神宮每隔20年就要遷宮一次,新宮有時建在左側的土地上,有時建在右側的土地上,而左右兩側的土地之間總會留有空隙,只有空隙是永遠固定不變的。這讓人覺得:比起不被固定,而是左右交替出現的建築,永久存在於建築之間的空隙才是重要的,而空隙周圍的森林則更為重要。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比實際存在的建築更重要的東西位於其前方,這種思維方式是法隆寺和伊勢神宮所共有的,而丹下是這一思想的正統繼承者。在戰後「新丹下」的處女作——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中,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三棟建築也是被並列放置在象徵著廣島悲劇的神聖的原子彈爆炸圓頂屋的正對面,三棟建築之間也留有空隙。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空隙,以及位於空隙前方的神聖之物,即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在代代木競技場,空隙再次出現了。代代木競技場並非只有一座建築,在整體設計中,第一體育館和第二體育館這兩座建築是向天空伸展的象徵性建築,在這兩座建築之間的空隙前方,居然再次出現了富士山那神聖莊嚴的身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丹下把事務所設在了離代代木競技場很近的表參道旁邊。據說他把事務所設在那裡的理由就是可以看見富士山。後來,他親自設計的草月會館也是一個可以經常看見富士山的建築。「大東亞」建設紀念營造計劃是讚美戰爭的建築,對丹下來說,卻是想忘記、想抹去的記憶。但是,丹下一生都沒有忘記透過兩座建築之間的空隙看見的富士山。在代代木競技場,兩座神殿被排列在一起,東京都政府大樓(1990年)也是把兩座塔樓,也就是神殿並排放置。台場的富士電視台總部大樓也是兩棟建築並排在一起,空隙是主角。雖然有評論說分成兩棟之後,辦公室使用起來不方便,但對丹下來說,與辦公室使用的方便程度相比,建造分棟型的神殿要重要得多。

  10歲的我被矗立在原宿站前的那兩棟神殿徹底征服了。我問父親,這是誰建造的?父親回答說,是一位叫丹下健三的建築師設計的。我那天就下定了決心,要成為一名建築師,總有一天要和造出這種驚天地、泣鬼神建築的丹下老師一樣,用建築來感動大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