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日本史隨筆> 讓日本回到石器時代——東京大轟炸

讓日本回到石器時代——東京大轟炸

2024-10-11 02:46:55 作者: 王新生

  2005年3月10日正值「東京大轟炸」60周年,在一個紀念集會上,一向口無遮攔的石原慎太郎又在大放厥詞:「一夜之間10萬人死去,這難道不是屠殺麼?」這位右翼政客似乎忘記了日本挨炸的原因——都是以卵擊石「玉碎」惹的禍,也忘記了戰後日本政府曾授予指揮大轟炸的美國空軍將領一枚象徵最高榮譽的勳章。

  當年率領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曾作為海軍武官長期逗留美國,深知日美之間生產力的巨大差距,只是日本軍政領導人寄希望於痛擊美國後迫使其退出遠東地區,由日本忘乎所以地構築「大東亞共同圈」。但在經歷了最初的勝利後,日軍很快轉入防禦,而且是無力反擊的挨打局面,只好動用「玉碎」、「特攻」之類的非正常戰術。

  面對日軍拼死的抵抗,美軍加大轟炸的力度,以減少地面部隊的傷亡。1944年7月攻占馬里亞納群島後,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從這裡的航空基地起飛,空襲日本本土。但馬里亞納群島距日本本土2400公里,B29進行如此長距離的空襲,由於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攜帶3噸炸彈,僅為B29最大載彈量的30%。同時因航程太長,戰鬥機無法進行全程護航,B29隻能在8000—9000米高度實施小面積轟炸,效果很不理想。

  基於上述原因,硫黃島的戰略地位突現出來。該島地處馬里亞納群島和東京之間,距兩地都約為1200公里,正好適合P51「野馬式」戰鬥機的航程。硫磺島上有兩個現成的機場,如果從這裡起飛B29航程減少一半,載彈量則可增加一倍,甚至連B24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磺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

  東條英機自然也知道硫磺島的重要性,在失去塞班島後,任命栗林忠道陸軍中將擔任第109師團長和全島總指揮,兵力增加到2.3萬人。東條對53歲的栗林說:「軍部和國家就靠你去守衛這個重要島嶼了。」像山本五十六一樣,栗林做過5年的駐美陸軍武官,非常清楚美國的實力,也很明白硫磺島最終是守不住的,唯一目的就是儘量增加美軍的傷亡,使美軍對日繼續作戰產生畏懼。

  硫磺島血戰更加堅定了負責組織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陸軍航空兵第21航空隊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將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的決心。

  美軍從1944年11月開始對硫黃島進行轟擊,斷斷續續地一直延續到1945年2月16日。2月17日,美軍開始登陸。原計劃5天攻占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36天。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共計28686人;日軍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硫磺島之戰是太平洋戰場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從而使美軍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使用燃燒彈甚至原子彈就成為必要。從這一點上講,硫磺島的「玉碎」,從戰術上看是較為成功的,但從戰略上看完全是失敗的。

  硫磺島血戰更加堅定了負責組織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陸軍航空兵第21航空隊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將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的決心。李梅出身於工人家庭,沒有在軍校就讀的經歷,完全是憑藉著出色的戰績,從一名B17轟炸機駕駛員一步步晉升為陸軍航空兵最年輕的少將。他在擔任第8航空隊第3轟炸機師師長時,曾指揮部隊在對德國戰略轟炸中建立過顯赫的戰功。1945年1月,李梅接替僅以日本的軍事設施為中心進行精密轟炸的韓塞少將出任第21航空隊司令。

  1945年1—3月,李梅的第21轟炸機部隊先後出動B29轟炸機1200架次,對日本本土實施了48批16次轟炸,共投彈5000噸。空襲中被日軍戰鬥機和高炮擊落的轟炸機29架,機械故障墜毀21架,其他原因損失15架,總共損失了65架。然而轟炸效果卻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日本工業與德國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再送到大工廠進行組裝。晝間高空精確轟炸根本無法摧毀星羅棋布的小作坊,也就無法有效地打擊日本軍事工業。

  

  鑑於日軍夜間防空能力極差、東京的消防能力極其薄弱、東京的房屋密集且木質多等實際狀況,李梅決定針對東京的薄弱環節實施夜間轟炸,大面積投擲燃燒彈,引發大火來震撼日本國民,破壞散布在居民區的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即使沒有摧毀工廠,也可使居民失去房屋,流離失所,也就無法進行生產,達到徹底癱瘓日本軍事工業的目的。李梅命令B29卸下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採取1500米高度、全部攜帶燃燒彈,這樣B29拆除武器所節省的重量,加上不必採取高空密集編隊飛行所節省的燃料重量,可以使每架B29載彈量從晝間精確轟炸時的平均3噸增加到7噸以上。

  3月9日傍晚17時34分,第314轟炸機聯隊長托馬斯·鮑爾准將率334架B29從塞班島和提尼安島機場起飛。午夜24時15分,2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燃起兩條火龍,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趕到的大批飛機接著以單機間隔15米依次進入,在1500米高度向目標地區投擲了2000多噸燃燒彈,使面積30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區形成了一片火海,日軍沒有戰鬥機升空,高射炮火力也很稀疏。

  半小時後大火迅速蔓延開來,火勢已經無法控制,人們被迫放棄了滅火的企圖,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風力高達50公里時速,火借風勢,風助火勢,大火幾乎將所有東西都點燃了,金屬都被高溫融化,人和木頭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溫中自燃。許多躲在防空洞裡的人都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瘋狂,很多人紛紛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大火所形成的高溫將池塘里的水超過沸點,水中避難者被活活煮死。黎明時趕到的救護人員都被眼前的慘境所震驚,池塘里漂浮著無數屍體,都被大火燒成黑炭,根本無法分辨是男是女。

  天亮之後,東京部分地區幾乎成為人間地獄,大火過後那毛骨悚然的情景令人驚恐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東部面積達39平方公里的地區蕩然無存,26.7萬幢建築——占東京建築物總數的1/4被徹底燒毀,東京中心商業區的63%、工業區的20%被燒毀,其中22個工廠全部被毀,有100萬人因此無家可歸。在此次火攻轟炸中,東京死亡83793人,重傷10萬人,日本政府花了25天的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指揮此次作戰的鮑爾准將說:從沒見到像東京這樣的場面。這是戰爭史上單獨一次轟炸所造成的最大傷亡和損失,比廣島和長崎遭受的原子彈轟炸損失總和還要大。大轟炸幾個小時之後,東京電台播音員首先譴責了美國人對人民的「大屠殺」;轟炸後18小時,小磯國昭首相在東京電台發表談話,譴責「最殘酷野蠻的美國人」。

  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爭成為動員國家所有資源的總體戰,因而敵國指揮中樞、軍事工業區與第一線戰場同樣成為直接攻擊的目標,飛機運用到軍事上以後使這種戰術可以大規模地加以實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為打擊對方的戰鬥力與士氣,上述戰術很快發展到對一般平民的「無區別轟炸」,1937年納粹空軍對西班牙赫尼卡和日本海軍對中國南京的轟炸在世界戰爭史上成為先例。即使如此,美國使用燃燒彈轟炸東京民居的做法引起極大爭議,部分人甚至視之為戰爭罪行。即使策劃轟炸行動的李梅將軍後來也承認如果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控犯下戰爭罪行,但他認為這次轟炸提早了戰爭的結束,從此減低了人命傷亡。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也曾指出,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1964年12月,已經成為美國空軍參謀長的李梅上將訪日,佐藤榮作首相代表日本政府,以「戰後協助日本航空自衛隊的組建有功」為理由,決定以天皇的名義向其贈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即使時光流逝可以抹去記憶,但日本人忘記得如此之快仍然令人費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