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二系——藤原家族與「攝關政治」
2024-10-11 02:45:33
作者: 王新生
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日本的《源氏物語》,據說其主人公光源氏原型是藤原道長,而且與作者紫氏部關係曖昧,兩人經常在宮裡傳遞小紙條,「叩窗何之急」、「騷擾恐無期」。那麼,現實中的藤原道長是什麼樣的人物?為何具有那種令人羨慕的命運?恐怕還得從藤原家族與「攝關政治」說起。
藤原家族的始祖為中臣鐮足,貴族子弟,曾擔任過掌管祭祀的官員,後隱居攝津。645年與中大兄皇子成功推進「大化改新」,任內大臣。因輔佐皇室有功,去世前封正一位的大紫冠和藤原姓。其子藤原不比等,官至右大臣,參與編纂《大寶律令》及《養老律令》。與此同時,不比等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文武天皇及其子聖武天皇,因而對朝政擁有較強的政治影響力。
藤原不比等有4個兒子,分別為武智麻呂的南家、房前的北家、宇合的式家、麻呂的京家。720年藤原不比等去世,天武天皇之孫長屋王成為政界的最高首領。729年,藤原四兄弟設計逼死時任左大臣的長屋王,破例立其姊妹光明子為聖武天皇的皇后,掌握了朝政。737年,日本全國流行天花,四兄弟均染疾去世。經過短暫的沉寂後,藤原家族再度興起。起初式家勢力較大,首先是宇合之子百川在光仁天皇時掌握朝政,並將女兒嫁給桓武天皇,但桓武天皇在任時重用百川之侄仲繼,仲繼的女兒藥子之女為安殿親王的妃子,但藥子與安殿親王打得火熱,被桓武天皇驅逐出宮。806年,安殿親王成為平城天皇,封藥子為宮中女官之首,並升任藥子之兄仲成為中納言。平城天皇即位4年後因健康不佳傳位給其弟、與式家也有關係的嵯峨天皇。很快恢復健康的上皇在藥子的鼓動下計劃重新登上皇位,但未成功,結果仲成被殺,上皇出家為僧,藥子服毒自殺,史稱「藥子之變」。儘管其後的淳和天皇是百川女兒之子,但嵯峨天皇重用北家,式家沒落。
北家傳4代到藤原冬嗣,810年即藥子自殺之年被天皇任命為相當於書記處的藏人所首領——藏人頭,並將女兒嫁給皇太子。833年皇太子即位為仁明天皇,冬嗣之子良房在842年廢皇太子恆貞親王,並將政敵伴建岑、橘逸勢流放,史稱「承和之變」。良房將女兒嫁給皇太子,即後來的文德天皇。857年,良房成為太政大臣,第二年其年僅9歲的外孫即位為清和天皇,成為事實上的「攝政」。866年,在「應天門之變」中打擊政敵伴氏、紀氏大貴族,正式「攝行天下之政」,擔任「攝政」之職。880年,良房之子基經擔任太政大臣,884年成為事實上的「關白」。887年,在類似文字獄的「阿衡糾紛」中使天皇屈服。宇多天皇只好頒詔規定「萬機巨細,百官總己,皆關白於太政大臣」。從字面上看,「關白」本來是「稟報」之意,但後來逐漸轉化為官職。結果,天皇幼年時輔政者稱「攝政」,天皇成年後輔政者稱「關白」。
891年,藤原基經去世,宇多天皇提拔當時有名的學者菅原道真任高級官職,以對抗基經之子藤原時平。醍醐天皇時進一步將菅原道真提拔為右大臣,但在時平的謀劃下,901年菅原被外放北九州大宰府,並死在其地,史稱「昌泰之變」。基經之孫實賴在967年成為「關白」,在969年的「安和之變」中將醍醐天皇之子、時任左大臣的源高明外放北九州。實賴之侄兼家有4個兒子,長子、次子相繼過世,四子道長與其侄伊周相爭。道長的姐姐是一條天皇的母親,伊周的妹妹定子是一條天皇之後。天皇聽母親之言,在995年任命道長為右大臣的「內覽」,即可事先閱覽向天皇提出的公文。道長將自己的長女彰子嫁給一條天皇,竟然同時出現兩個皇后,並由當時的兩大才女分別伺候,即《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服務定子,《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服務彰子,兩個死對頭,成就兩部文壇傳世之作。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貴族女性穿著厚厚的12層衣服,描眉染齒,站立被視為不雅,因而天天坐在圍有捲簾的草蓆上……
當時的貴族女性穿著厚厚的12層衣服,描眉染齒,站立被視為不雅,因而天天坐在圍有捲簾的草蓆上,吃得又差,禁止吃任何肉食,平均身高140公分,平均壽命只有27歲。定子24歲時因難產去世,勝者不言而喻。藤原道長將次女妍子嫁給三條天皇,三女威子嫁給後一條天皇,四女嬉子嫁給後朱雀天皇。也就是說,三女、四女分別嫁給姐姐的兒子,可見藤原家族為把持國家政權,姨母嫁給外甥也是很正常的。1016年,道長成為「攝政」,幾個外孫輪流當天皇。藤原道長曾賦詩一首表達其專權30多年的得意心情,其中一句便是「此世即我世,如滿月無缺」。
藤原家族之所以能控制天皇朝廷,除外戚身份外,高級貴族及其官位的收入、各級莊園的寄進、任命國司等官員的賄賂所得等構成了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平安時代的官位分為三十級,三位以上各分為正、從兩級,正四位到從八位個分上下,然後是大初位上下,少初位上下。太政大臣為正、從一位,左大臣、右大臣、內臣為正、從二位,大納言為正三位,中納言為從三位。這些官員為公卿,平安時代有20人左右。藤原道長時,藤原家族成員約占公卿的八成以上。正一位貴族有位田80町步,食封300戶,還有各種免費供應物品及100名服務人員。官職還有特權,例如太政大臣有職田40町步,食封3000戶,服務人員300名。按照今天的幣值計算,正一位的貴族官員年收入接近4億日元。三位貴族官員的年收入為7000萬日元,比現在的首相還要高。
8世紀私有莊園開始出現,有勢力的莊園主開始爭取「不輸」特權,即利用各種藉口向朝廷申請免除莊園的賦稅。10世紀中期,隨著國司對地方統治權的加強,國司批准具有「不輸」特權的莊園迅速增加。其后庄園主又開始爭取「不入」特權,即國家檢田使、徵稅使等官員不得進入莊園,甚至不承認國家在莊園裡擁有的司法權和警察權。這種「不輸不入」特權將莊園主變成領主,莊園也變成該領主的私人領地。另一方面,莊園主們為獲得「不輸不入」特權,通常是將自己的莊園進獻給中央大貴族或大寺院,奉其為「領家」,並交納一部分租稅。如果「領家」認為自己的權勢仍然不足與國司相抗衡,則將莊園進獻給更有權勢的貴族,奉其為「本家」。於是,「本家」成為更高一級的領主,從而形成一種領主等級土地所有的體制。由於藤原家族在中央政權中最有政治影響力,因而也成為最大的「本家」。
平安時代,從五位下以上官員為中高級貴族,共有250人左右。對於他們來講,最有油水的職位是「國守」,即地方最高級別的行政長官,相當於中國的省長、省公安廳長、省財政廳長、省法院院長,因而「外快」多得不可勝數。以女性名義寫《土佐日記》的紀貫之空手赴任四國,回來時帶的財物超過好幾船,走得太慢閒得發呆才用假名描述了旅途的美麗風光。但250人競爭66個「國守」位置,激烈程度可以想像,只有走藤原家族的「後門」才有可能。另外中央政府有80個相當於「國守」的位置,仍有100名5位以上貴族失業,雖有固定的年薪,不至於餓著肚皮,但失去寶貴的社交機會,於家族不利,也需要巴結藤原家族,結果「攝關家」門庭若市,財源茂盛。
1017年道長之子賴通成為「攝政」,1019年又成為「關白」,但沒有女兒,賴通弟弟的女兒嫁給天皇也沒有生兒子。1068年,與藤原家族沒有關係的後三條天皇即位,1086年白河上皇開「院政」,嚴厲實施禁止莊園令,打擊藤原家族。雖然攝關政治一直持續到江戶時代末期,但藤原家族大權旁落。道長之後第七代藤原家族分為近衛、九條、鷹司、二條、一條等「五攝家」,沒有政治影響力,特別是在戰國時代淪落到以批改和歌、連歌和抄寫古籍為生。不過有時也會發揮某些作用,例如豐臣秀吉特地成為近衛家養子才登上了「關白」的寶座。明治維新後,「五攝家」位列最高的公爵等級,直到麥克阿瑟進駐日本,貴族制度才得以廢。戰時三度任首相的近衛文麿服毒自殺也許象徵了這一點,儘管其外孫細川護熙在20世紀末當過短暫的首相,但其下台後燒制的陶瓷器價格昂貴還是顯示了其貴族血統。
在平安時代,貴族們通常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結婚後妻子仍然生活在自己父母家,丈夫晚來早走(據說道長是第一位夫婦同居者)。生育的子女由外祖父照顧,並聘請優秀的家庭教師,努力將女孩培養成精通琴棋書畫、魅力十足的女性,以期嫁入宮中且得到天皇或皇太子的寵愛,生下皇子,光宗耀祖。當時對女孩子的基本標準是:「首先你必須勤習筆墨,其次你應練習彈奏七弦琴,使技藝超出他人。另外你應該熟記《古今和歌集》20卷中的所有詩歌。」平安時代的日本貴族非常喜歡中國的大詩人白居易,大概是因其《長恨歌》中道出了一個至理名言:「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無論如何,藤原家族的嫁女行為至少完善了日本的假名文字,並成就了不朽的女性文學作品。
歷史有時也歪打正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