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化差異更大的(下)
2024-10-11 02:33:23
作者: 毛路
如果你想要別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如果一兩個人不待見你,那麼多半是對方的問題,但很多人都不待見你的時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
(一)
有一種文化差異,我一直沒弄明白,甚至懷疑那到底是不是文化差異。比如我有個朋友小劉只要聽到外國人講關於中國人的笑話,她就會跟人急。我問過她,為什麼中國人拿中國人的玩笑,你樂呵呵,中國人拿外國人玩笑,你也樂呵呵,一旦外國人開中國人的玩笑,你就生氣呢?
她解釋了一大堆,大意是:我們可以說自己國家不好,開自己國家的玩笑,但他們說我們不好,不僅傷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也打擊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反正讓人心裡很不舒服。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我說:要是你的「民族自豪感」那麼容易就被打擊,那哪裡是自豪,明明就是「民族自卑感」。 小劉生氣了,說我那是「神邏輯」。她說這明明是文化差異,他們的文化中,可以開這種玩笑,我們的不行。
我還不知道我們的文化里有這樣的雙重標準,只許我們吐槽別人,不許別人吐槽我們。 好吧,算我的言論偏激,就按小劉的邏輯來,接受不了別人的幽默方式,那是種文化差異。
一個住在北京的德國朋友Felix,他來到中國之後,便深切地體會到了這種「文化差異」,在了解對方之前,無論對方拿德國人開什麼樣的玩笑,甚至有人沖他擺出納粹的手勢時,他也決不輕易講關於中國人的笑話。我曾經問他,對這樣的雙重標準,有何感想。他說:「很討厭,但我生活在這裡,我應該試著去接受它。因為我覺得,在雙方的『文化』產生矛盾時,得有一方樂意去改變自己的『文化』,來迎合對方的『文化』,雙方才可能相處融洽。我的觀點是,有文化分歧的時候,要是在中國,咱就按中國的『文化』來;要是在德國,咱就按德國的『文化』來;要是在美國,咱就按美國的『文化』來……中文的『入鄉隨俗』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樣不會累嗎?」
「說實話,我覺得在歐洲的時候,更累。那邊日常生活中的規矩太多了,吃飯有一套吃飯的規矩;買東西有一套買東西的規矩;探望朋友有一套探望朋友的規矩;穿衣服有一套穿衣服的規矩……反正到處都是規矩。稍不注意,就會引來別人厭惡的目光。而在這裡,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的個人生活更『自由』。比如早上,我可以穿著睡衣,拖著拖鞋,去胡同口買包子吃。胡同里大家都那樣,沒人會覺得奇怪。要是在歐洲,我那樣出門買早飯,肯定會被當成神經病抓起來。」
「在這裡與人交往也更輕鬆,都說西方人直來直往,中國人拐彎抹角,我卻覺得中國人其實更真性情,至少我接觸的是這樣。他們不喜歡掩飾自己的情緒,好心情、壞心情都寫在臉上。在歐洲就不一樣了,一個人可能心裡非常鬱悶,但他仍會以笑臉示人。我覺得這點其實挺可怕的。所以,在我看來,『文化差異』帶給我的好處,遠遠大於它帶來的壞處。」
Felix是我認識的中國朋友最多的外國人。無論是他的中國同事,還是街坊鄰居,說起他都滿臉笑容,讚不絕口。有位即將去德國留學的小哥向他取經道:「我的好些同學出了國,卻還是只跟中國人做朋友,怎麼才能獲得當地人的好感呢?」
「其實很簡單,無論你面前是誰,不要太在意對方到底喜歡不喜歡你,多在乎一下對方的感受。只有當你學會了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二)
有位打算去留學的姑娘,曾忐忑不安地問我:「你說要是出去了,被人歧視怎麼辦?融入不進別人的文化怎麼辦?」我說:「只要你堂堂正正地做人,如果還有人歧視你,那就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對方的問題了。文化,這個概念聽起來很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異』多數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在西方國家,問別人的收入,比問年齡更無禮。甚至洗手的時候,將水飛濺到水池周圍而不清理,這在某些地區,也會被看作非常不禮貌的事情。此類問題,關於西方社交禮儀的書里,應該有詳細的闡釋,我就不多嘴了。其實比那些禮儀書更管用的是,交一些當地的朋友。最好是能跟你講大實話的那種,這樣,當你觸犯到別人的『文化』時,才會有人好心提醒你,讓你引以為戒。關於不同的『文化』,了解的途徑並不重要,關鍵是你得有去了解的願望。到底能不能融入進去,關鍵也是看你的誠意夠不夠。」
種族歧視在西方絕對不是某些國人眼中的「普遍現象」。在國外的時候,我還從沒有過被歧視的感覺。在歐洲呆了好些地方的小米也沒遇到過。當然也不能說它不存在,一位移居澳洲的好友就碰上過,我很贊同她的處理方式。
一天,她跟老公一起走在大街上,一個青少年對她大呼:「小婊子,滾回泰國去!」 好友立馬拿出「小心老娘殺你全家」的樣子,回擊道:「小混蛋,滾回你媽肚子裡去!」 對方立馬慫了。遇到真正的種族歧視者,就別用淑女紳士那一套。該悍婦時就得悍婦,該爺們兒時就得爺們兒。同理,你要是在街上指著一位黑人說過「快看那個老黑,跟個猩猩似的」,人家跳起來把你臭罵一頓,說你是種族歧視,你也不用狡辯說那是「文化差異」了。
我這位朋友,最開始在澳洲過得並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歧視過一次,老覺得澳洲人多數都種族歧視,比如在超市里,收銀員只跟她的澳洲老公打招呼,不跟她打招呼,問我該怎麼辦。
我想起Felix的話,我對她說,你別管別人怎麼對你,你先對周圍的人都禮貌而友好,看看會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老是先入為主地覺得對方不喜歡自己,先黑著個臉,別人感受到了你的敵意,當然也不會有好臉色給你。如果你想要別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
她照我的話做了,結果發現「原來大家都挺好的嘛」。
在國外遇到交際困難時,不要總把困難歸罪於文化差異,更應該是找個體差異,反正要麼是你自己的問題,要麼是對方的問題。如果一兩個人不待見你,那麼多半是對方的問題,但很多人都不待見你的時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據我所知,那些在國外過得苦逼,不被待見的人,在國內的時候,朋友也少得可憐;而在國外能如魚得水,頗受歡迎的人,在國內的時候也是呼風喚雨,朋友一大堆。可見,比文化差異更大的,是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