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級國寶(全二冊)> 065 秘色瓷蓮花碗 秘色瓷標準器

065 秘色瓷蓮花碗 秘色瓷標準器

2024-10-11 02:30:10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五代(公元907—960年)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尺寸:通高13.5厘米

  出土地:虎丘塔第三、四層塔心的天宮窖穴

  館藏地:蘇州博物館

  主講人:范怡韻

  說到瓷器,人們較為熟知的便是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方文山在歌詞裡這樣寫道:「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青花瓷,其實還有一種更為神秘的瓷器,它被稱為「秘色瓷」。

  五代秘色瓷的標準器

  今天就為您介紹一件秘色瓷蓮花碗。它長相清秀,品性雅正。「五代出生,千歲掛零;老家浙江,定居蘇州。穿著雖樸素,身份卻神秘。」現在它靜靜地立在蘇州博物館展廳中央的玻璃展櫃中,看似是一件普通的瓷碗,但並不是日用器具,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寶。它被專家一致認為是秘色瓷中的稀有珍品。

  秘色瓷蓮花碗的個頭不高,只有13.5厘米。整體由碗和束腰盞托兩部分組成,碗和盞托可以分開。在盞托中心有一小孔,孔邊還有「項記」二字。「項記」二字便是它的胎記,應為製作者的名字。

  整體來看,它雖體形嬌小,但容貌絕佳。從露胎處可見,瓷胎呈灰白色,細膩緻密,顆粒均勻純淨。外底留有排列密集,呈斜臥狀的墊燒支痕。碗身外壁,盞托的盤面和圈足均飾以仰覆蓮瓣花紋,線條柔和流暢。它構思巧妙,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高雅出塵。尤其是它的釉色捩翠融青,瑩潤內斂,呈現出潺潺溪水般的韻動感和美玉般的溫潤感,因而被認定為五代秘色瓷的標準器和代表作。

  虎丘塔與秘色瓷蓮花碗

  那麼,這件神秘的蓮花碗是如何出現在大眾視野的呢?1957年,蘇州虎丘塔第二次修繕,秘色瓷蓮花碗以其精湛的工藝,而被專家一眼相中,至此珍藏於蘇州博物館。

  虎丘塔堪稱「東方的比薩斜塔」,由於長期受到人力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塔身漸漸向西北方向傾斜,因其5.19度的傾斜程度而被吉尼斯認證為「世界最斜塔」,並且比義大利比薩斜塔的建立還早了100多年。歷史上,虎丘塔曾七次被焚,木構塔檐盡毀,但塔砌塔身卻依然挺立。

  現在人們見到的虎丘山雲岩寺塔已是第四座塔。據曾參與虎丘塔維修的蘇州著名修塔專家介紹,在這座塔出現之前,至少還曾存在過三座「虎丘塔」。最早在南朝就已經有一座塔屹立在此,南朝梁陳時期的詩人張正見、江總有「洞塔耀山莊」和「寶塔據高壟」的詩句。第二座「虎丘塔」建於隋朝。篤信佛教的隋文帝楊堅為母親做壽,下詔在全國30個州郡建造舍利塔,其中就包含虎丘。根據記載推測,這座塔只造了幾個月,不過三層10多米高,很有可能是趕著給太后過生日的緣故才如此迅速、簡潔。到了唐代又建了第三座「虎丘塔」,在20世紀80年代錢玉成參與虎丘塔維修時,曾在塔基五六十米深處發現了一塊唐代殘碑,依稀可見三個唐朝時間,即「大曆四年」「長慶」「寶曆」。後來,上海博物館研究人員對虎丘塔底層塔磚進行年代鑑定,發現年代最早的磚是唐高宗時期的。大約在公元845年,推崇道教的唐武宗李炎在全國發起一場「滅佛運動」,第三座虎丘塔便在此時被毀。現在這座塔是何時修的呢?根據專家研究,它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竣工於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是蘇州現存最早的古塔。

  屹立1000多年的虎丘塔,經歷過大火、地震、雷電,殘存到現在,並不完整。歷史上也有不少匠人對虎丘塔進行過修復。據記載,虎丘塔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層時,發現明顯傾斜。當時的工匠們費盡心思,努力將第7層塔往相反方向校正,以糾正傾斜,也曾起過一定的作用。可惜地基等原因,百年來虎丘塔還是越來越傾斜。

  直到1956年古建築專家對塔進行了加固修整,才算保住了這座千年古塔。並在修復的過程中,挖掘出一批珍貴的文物。當年維修的工人在往磚隙中澆灌泥漿時,發生了奇怪的現象,澆灌泥漿卻一直灌不滿。於是工人揭開部分的磚塊,發現水泥灌漿順著縫隙流到了一個秘密的夾層之中,在第三四層塔心的天宮窖穴中又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文物,而其中最為珍貴的便是這件秘色瓷蓮花碗。

  揭開秘色瓷神秘面紗

  在秘色瓷蓮花碗剛被發現的時候,專家認為它是一件青瓷中的精品,但並沒有確定是秘色瓷。直到後來,它的神秘面紗才漸漸揭開。而這與距離蘇州1000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寶塔有密切關聯。

  1981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寶塔因年久失修而坍塌。1987年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塔基下的地宮,出土的一批稀世之寶轟動了世界。尤其重要的是,法門寺地宮中發現了《物帳碑》,這是一個記載供品的物品清單,出土文物的名稱都被記載得非常清楚。據《物帳碑》上的記載,「瓷秘色」映入大家的眼帘,有14件瓷器是唯一與碑文記載相對應的實物,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剔透,如玉般精巧端莊。瓷器的出土,從而揭開了只見其文不見其物的秘色瓷之謎,為秘色瓷的鑑定提供了實物對照。我們也因此確定了這件蓮花碗不是一般的青瓷,而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

  而它為何取名為「秘色瓷」呢?「秘色」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詩中生動描繪了秘色瓷釉色的青瑩滋潤之美,從中也可知秘色瓷燒造之不易,但是究竟什麼樣的瓷器是秘色瓷,卻無人知曉。根據宋人記載,五代吳越國君錢鏐規定了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這一時期的青瓷被稱之為秘色瓷,且它的燒造工藝、釉藥配方也都是由宮廷控制,密不外傳。至於它的名稱,偏偏不明說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樣,取些豆青、梅子青一類形象的叫法,卻用了一個「秘」字,著實逗弄得後人傷了1000多年的腦筋。由於只有文字記載,缺乏傳世的器物,人們很難再了解更多信息,秘色瓷因此也越傳越神秘。燒制秘色瓷的越窯在現今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始燒於晚唐,盛於五代,宋代逐漸沒落。秘色瓷代表了越窯青瓷的最高工藝水準,有著如冰似玉、無水似水的特點,即秘色瓷的胎質細膩釉面晶瑩,這件秘色瓷蓮花碗是專家公認的越窯秘色瓷中的珍品。

  虎丘塔內的佛教七寶

  那麼,又是什麼人將珍貴的秘色瓷蓮花碗供奉進了虎丘塔,它又有何作用呢?根據經箱上留下的文字信息,以及這批文物的屬性均與佛事有關,蘇州博物館專家推測這批供奉物並非來源於同一個人,而是眾多的善男信女。五代時期,蘇州曾是吳越國的領地,國君信奉造寺保民,修建了大量寺院和佛塔。古代早先修建佛塔都是皇家的事,虎丘塔則是早期民間修塔的一個典型例子。當時,百姓生活安定,紛紛用積累的財富供養寺院,祈求幸福安寧,這便成就了虎丘塔及其內藏的文物。佛教將埋葬在佛塔內的佛舍利和奇珍異寶稱之為「瘞藏聖物」,又叫「佛教七寶」或「七珍」,後來不再局限於七件珍寶,而是泛指一切珍貴稀罕之物。

  秘色瓷蓮花碗就是作為七寶之一被供奉在塔內的。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證明了這一點。地宮碑文上記載,秘色瓷是唐懿宗供奉給佛指舍利的法器,比金銀器更珍貴。由此可見,這件秘色瓷蓮花碗有著非同一般的燒造工藝與珍貴程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