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戰國時期青銅技藝的巔峰之作
2024-10-11 02:28:07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尺寸:案座邊長47.5厘米
館藏地:河北博物院
供圖:河北博物院
主講人:劉蘊澤
大家好,今天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件神秘的中山古國珍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中山國」這個名字,屢見於上古文獻中,但所記載的相關史實非常零碎,且大多穿插於那些大國歷史的字裡行間,很難串聯成一段明晰完整的歷史,顯得遙遠而神秘。
20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發現了中山國都城和王陵,在此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為我們揭開了戰國時期中山國的神秘面紗。在這些精美奇巧的文物之中,有一件造型獨特的方案座,堪稱戰國時期青銅技藝的巔峰之作,它凝聚著古中山國的歷史風雲,也為我們揭示了神秘中山的燦爛文明,它就是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2002年,這件方案座成為首批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境文物目錄的珍貴國寶,那麼,它到底有何精妙之處呢?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外張內斂,疏密適宜
案,是古人席地而坐時使用的小桌子,也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家具品種之一。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由底座、方形案框和案面組成,出土時漆制案面已經腐朽。
它的主體是四條龍、四隻鳳扭結纏繞形成的半球狀的鏤空狀結構。四條神龍挺胸昂首,分向四方,與案角形成一條弧形內收的輪廓線。龍的雙翼向中間聚攏呈半球形,龍的雙尾向左右兩側環繞,反鉤住頭上的雙角。龍身自頸部到尾部均有紋飾,舒展而自然。在龍尾盤環糾結之處,四面各有一隻鳳鳥展翅欲飛,鳳身飾羽毛紋飾,生動華麗。龍和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具有美好的寓意。四龍四鳳昂首挺立,英姿勃發,整體呈現的像是它們共同配合默契的藝術之舞,張弛有度、動靜相宜,姿態優雅、精緻細膩。
它的底座為圓環形,由四隻梅花鹿托起,分別是兩隻雄鹿和兩隻雌鹿。鹿身裝飾著斑紋,神態溫馴,惟妙惟肖。鹿因美麗的外形和溫馴的性格,被看作善靈之獸,也被視為祥瑞。可見古人在製作這件銅案時便賦予了它美好的祝願。
整件器物上有四龍、四鳳、四鹿,共12隻動物造型巧妙連接,疏密適宜,外張內斂,主次分明。
巧奪天工,渾然天成
大家也許會好奇,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如此複雜、精美的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其實,它的各部件是分別鑄造後,再連接為一體的。雖然它是分鑄而成,但各部件通過精妙的鑄造工藝連接後渾然一體,絲毫看不出縫隙。比如,梅花小鹿與圓形底座之間採用了鉚焊連接,就是把鉚釘從環座內部穿入鹿的胸腔,然後將鉚釘兩頭焊死。這樣,既從它的外觀上看不出接痕,也起到了穩固的作用;還有,銅案中部最複雜的四龍四鳳的鑄造。四條神龍站立在環形座上,龍足與環座的連接處都有一個小孔,孔內用鑞[3]焊連接固定。而龍與鳳互相扭結纏繞的結構則使用了多種方法連接。龍的頭尾之間,鳳的頭部和身體之間,都是用嵌鑄連到一起的,為了連接牢固,它們的頸腔內還灌有鑞。鳳的腿部與身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是將腿部的上端插入體腔內,再用鑞焊接,避免發生動搖。龍的頂部與蜀柱的連接為榫卯結構,蜀柱下端有橢圓形榫,龍的頂部有長方形榫槽,將榫插入槽後,再澆入焊鑞固定。
四龍四鳳銅方案座不僅造型精美,紋飾和工藝也很有特色。它的所有紋飾都採用了戰國時期非常流行的錯金銀工藝,顯得富麗優雅。錯金銀工藝,即在器物表面鑲嵌金屬,是春秋戰國青銅器紋飾製作常用的方法:首先,一般作范時,先在母範上預刻紋飾的凹槽,有些精細如髮的紋飾,則是鑄成器之後在器物表面依照花紋刻出槽;其次,將金屬絲、片截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狀,用火適當加溫,嵌入槽內後捶打壓實;最後,用磨石將嵌入金屬片後不平整的器物表面磨平,達到嚴絲合縫,再用木炭蘸清水打磨器物表面,使之光滑平整。總之,正是錯金銀工藝的裝飾讓這件方案更加光燦奪目。
這件銅案的結構繁複而嚴謹,彰顯了中山國工匠卓絕的工藝構思和技巧。在鑄造工藝上,其分鑄、焊接、錯金銀等多種技法的綜合應用,體現了中山國金屬製造業的上乘水平。它的精美工藝,不僅標誌著中山國的金屬鑄造業相當發達,還是中山國文化獨特性的重要體現。
另外,細心的您可能會發現,這件銅案的底座是圓形,四條獨首雙尾的神龍結構也形成了圓形,但是,最上方案框卻是方形。中山國的工匠又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是因為每條龍的頭上都有一個特殊的構件——斗拱。聰明的工匠正是通過它巧妙地完成了由圓形底座到方形案框的過渡。那麼,斗拱又是什麼呢?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是「斗」和「拱」的合稱,通常為木質,直接承重的斗形方木稱「斗」,架在斗上的弓形橫木稱「拱」。斗拱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十分重要,不僅可以承重傳力,起減震抗震的作用,還可以承托挑檐,使建築更加優美壯觀。以斗拱承托案框,是模仿了當時木構建築挑檐結構中最常見的一斗二升的形式,此外還有一斗三升的形式。這件銅案第一次以實物生動再現了戰國時期斗拱的造型,非常難得。
倖存的隨葬品
您可能還會疑問,這樣工藝精湛的器物,它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故事就分享到這裡,歡迎您來河北博物院親眼看看這件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