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暗流

2024-10-11 02:03:18 作者: 徐興無

  九月一日戊辰,大將軍自上次嘉德殿逃命之後,第二次獨自進入南宮面見太后。他也帶了兩個心腹將佐吳匡和張璋同來,到了宮門口,大將軍讓他倆按朝例在外等候。他對妹妹說,這樣不行,必須將諸常侍殺了,告謝天下,大漢方可安寧。

  大將軍一進宮,張讓就找到中常侍段珪:「大將軍一直聲稱有病,先帝駕崩,他不臨喪,不送葬。現在突然入宮,意欲何為?難道竇氏之事又要發生了嗎?」

  「我先去太后窗下聽個明白,張大人可速去召人。」段珪說。

  大將軍談完話,尚未走出南宮,一個小黃門叫住了他,說太后與天子請大將軍留步,去嘉德殿說話。

  大將軍很高興,妹妹終於回心轉意了,讓天子也到場,而且是去嘉德殿這樣的正式議事朝堂,一定是要頒詔了。

  剛進殿,大將軍就發覺不妙,因為御座上沒有天子和太后。回身一看,幾十個中官手持刀劍攔住了去路。

  張讓站了出來:「大將軍閣下,天下潰亂,也非全是我等的過錯。當初先帝因太后殺了王美人而要廢后,我等涕泣救解,又各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和悅天子之意。我等之所以如此,就是想日後依託閣下的門戶啊!可你現在卻要誅滅我等,豈不是太過分了嗎!」

  沒等大將軍有所辯解,氣憤到極點的尚方監渠穆,拔劍猛刺,何進慘叫倒地。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不一會兒,正在尚書台值班的官吏們接到詔書:拜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卿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台的官吏見這一人事安排相當突然,便對送詔的中官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議定!」

  「可以!」說著,中官把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擲向辦公桌:「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等了很長時間仍不見大將軍,吳匡和張璋顯然焦急萬分。這時,宮門緊閉,他倆知道事變,立即派人去大將軍府報信,同時開始攻打南宮的大門。

  不一會兒,虎賁中郎將袁術率兵趕到。袁術下令包圍南宮,進而火燒南宮青瑣門。青瑣門,以門上有工藝精巧的青色雕鏤而得名,大火一起,化為烏有。

  張讓、段珪一邊命中黃門衛士堅守南宮,一邊去見太后,報稱大將軍率兵反叛,燒毀宮殿,攻打尚書台。也顧不上太后有什麼反應,張常侍和段常侍命衛士簇擁著太后、天子以及陳留王,劫持一部分官吏,從南、北官之間的復道向北宮奔去。

  復道有兩層,這夥人從上層閣道逃跑,跑了一半,段常侍從一扇窗戶看見尚書盧植持戈站在下面。盧植也看見了他,用戈指著段常侍大喊:「爾等中官,竟敢劫持陛下和太后,快快下閣伏罪!」

  段常侍情急之下,把何太后拖出來,從窗口猛推下去。盧尚書的手下忙接住了太后,可閣道上的人卻跑了。

  宮外,袁紹行使起了總指揮的權力。他讓叔父、太傅袁隗矯詔召樊陵、許相入朝,兩人一到,即被斬首。他和何苗帶著一隊人馬剛到朱雀闕下,就遇上一群從宮中跑出的人。袁、何二人麾兵上前,競捕得大長秋趙忠,就地誅殺。

  吳匡見到何苗,他知道何苗與大將軍不同心,恨其入骨,又懷疑何苗與中官共謀。於是他對部下說:「殺大將軍的就是車騎將軍,吏士們能為大將軍報仇嗎?」

  吳匡是大將軍的衛士長,他的部下和他一樣,對大將軍死心塌地。聽了吳匡的話,都哭著喊道:「願致死!」這時正好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帶著西北軍的先頭部隊趕到,吳匡便領著他們攻殺何苗,把他的戶體拋在御花園中。

  晚上,袁紹命將北宮的大門封上,搜殺南、北兩宮的中官。

  從早至晚,大搜捕一直在進行著,兩宮大亂。許多士兵不認識誰是中官,將官們說,見到不長鬍子的就殺。

  可是,並非不長鬍子的就是中官。許多辦公機構里的官吏不長鬍子,有些在宮中幹活的工匠也不長鬍子,可大兵們不管,殺人殺得性起,恨不得見人就殺。於是許多不長鬍子的正常人做了刀下冤鬼。有幾個聰明的急中生智,趕忙脫下褲子,露出命根子,才保住性命。

  九月三日庚午,張常侍和段常侍見無法支撐局勢,便和幾十個常侍及中黃門衛士,帶著天子和陳留王打洛陽城東北的谷門步行出逃。他們翻過京師城北的北邙山,向黃河渡口方向奔走。袁紹的兵馬只顧在城裡搜殺,他根本就沒有留意在此危急關頭,必須首先保護天子。所以袁紹不知道他們的出走。

  只有兩個人,始終在尋找天子,他們是尚書盧植和河南尹王允。王允讓自己的部下、河南郡中區的警備長官貢閔帶兵跟隨盧大人前去。

  天黑的時候,他們在黃河岸邊小平津渡口追上了天子一行。

  盧尚書向天子跪行大禮之後,貢閔便上前對張、段兩位常侍喝道:「今不速死,吾將殺滅爾等!」說完,他手起劍落,一個中官倒下了,就這樣,他一連殺了四五個。

  張讓、段珪等人嚇得面無人色。最後,張讓鎮靜了下來,這個老宦官顫巍巍地走到天子面前,叉手再拜,叩頭不止。然後,他對天子說:「臣等就此辭別陛下了,望陛下自愛珍重!」

  他們跳進了黃河。黑夜的暗流把他們帶向深處。

  張讓最後的告辭,是值得玩味的,因為這句話說出了大漢帝國的天子和中官的關係。本朝自光武皇帝光復以來,共計十三帝。從第四位天子孝和皇帝起,凡是在位期間能主持朝政的,無不出於中官的忠心扶持。近者如孝靈皇帝自不待言。遠者如孝和皇帝,外戚竇氏立他為帝時,他才十歲。永元三年(91)正月,帝加元服之際,中常侍鄭眾經過周密策劃,一舉翦滅大將軍竇憲的勢力,孝和皇帝得以親政十五年。孝殤皇帝為孝和皇帝少子,百日即位,兩歲即亡。鄧太后又立其十三歲的堂兄孝安皇帝。如果不是老太后於建光元年(121)去世的話,年壽僅三十二歲的天子,恐怕連最後五年的親政的機會都撈不到。孝順皇帝作為孝安皇帝的獨生子和欽定的太子,卻因為皇后閻氏的反對而被父親廢為濟陰王,當孝安皇帝駕崩,閻太后的家族又想在皇室之中選擇一個便於操縱的幼主時,中黃門孫程等人在一個黑夜割袍起誓,發動了崇德殿政變,迎立了十一歲的濟陰王。孝順皇帝親政達十九年,年三十駕崩。此後,梁氏外戚擁立了孝沖、孝質兩位相繼夭折的幼童天子,於是他們又立了十五歲的孝桓皇帝,十二年後,孝桓皇帝才得以在廁所之中與小黃門唐衡、中常侍單超等人密謀,打倒了大將軍梁冀。

  一個偌大的帝國,君主不能沒有權威。在大漢的君主廢立被外戚們玩弄於掌中之際,士大夫們往往沒有堅決擁戴皇權的信念,因為他們是官僚,在他們眼中,君主只是帝國的象徵物,而龐大的帝國機器的運轉,靠的是官僚行政機制。所以當外戚們玩弄幼主時,士大夫們總以為這是皇室的家事,因而以消極的態度處之。可是中官們一開始卻有著義憤之心,中常侍鄭眾就是一個名聲相當好的中官,他的同事蔡倫的名聲也很好,在當時,這一點要比他發明了造紙術更為人所知。但這個集團的成員與外戚一樣,都是不忠實於或者不知道忠實於帝國法律的人,他們擁護了君權,卻不知道君權到底是什麼,因而常常做出維護了君權卻破壞了帝國正常行政的事情,故而也就從根本上破壞了君權。隨著他們私慾的膨脹,他們的擁君與外戚的行為又有什麼區別?所以,他們擁戴的君主中,沒有一位稱得上是明君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