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

2024-10-11 02:03:12 作者: 徐興無

  時間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大將軍的府邸徹夜燈火,人進人出。這次會議是一次擴大會議,除了原先的骨幹分子之外,袁紹帶來了二十多位江湖豪傑和黨人名士。其中有:何顒,黨人兼江湖豪傑。荀攸,字公達,穎川名士,苟爽的侄孫,其叔父荀彧,字文若,也是名士,一向為何顒所賞識。鄭泰,字公業,河南開封名士,經學和高官世家,他知道天下將亂,所以政府舉他為孝廉時,堅決不去。家中有良田四百頃,可錢卻不夠用,都被他拿來結交豪傑名士了。王允,孝靈皇帝駕崩之際,他從流亡地跑到京師奔喪嚎哭。此外還有一人,此人是袁紹的同父異母弟弟、帝國虎賁中郎將袁術(字公路)。

  袁術和袁紹在名分上卻是堂兄弟,因為袁紹雖是長子,但是庶出。故而他們的父親司空袁逢便將袁紹過繼給了二哥、左中郎將袁成,成了袁成的嫡長子。這兄弟兩個都有豪俠之氣,好養賓客,是京師出了名的貴公子。不過因為嫡庶的關係,袁術有些瞧不起袁紹,但袁紹的名氣比他更大。有一次大長秋趙忠都注意了袁紹,那是因為袁紹母喪之後,閉門隱居,不應朝廷徵辟。大長秋說:「袁本初這樣做,是故意抬高自己的身價。他不應朝廷的召命,卻在家中收養亡命之徒,不知此兒想幹什麼?」叔父袁隗聽了,回來便對袁紹罵道:「你遲早要毀了袁家!」

  沒幾天,大將軍任命何顒為北軍中侯,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王允為從事中郎。

  上軍校尉蹇碩寫了一封信給大長秋趙忠和中常侍宋典,要求他們鼓動皇后下詔由自己掌握禁軍,並關閉北宮的台省辦公機構,誅殺大將軍和他的兄弟何苗及其黨羽。趙忠、宋典等接到書信,立即召集中官骨幹們商議,他們同意了上軍校尉的意見。

  有一個人不同意,他就是當年去民間選妃子時,受了何進的賄賂,將何太后這個低賤人家的女兒送進宮中的中常侍郭進。他把上軍校尉的書信拿給大將軍看了。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新帝即位的第十三天,幾個黃門劍士劫持了上軍校尉,就地誅殺。同時,大將軍快馬馳至西園,向上軍校尉的部下出示了蹇碩的人頭,上軍也被接管了。

  宮裡的中官們亂成一團。他們知道,只要一出宮門,大將軍就會把他們殺得一個不剩,於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大將軍的對手董太后和驃騎將軍董重身上。老太后得了中官的錢財,本來就積鬱於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她跑到何太后房裡,指著她的鼻子罵道:「你現在氣焰囂張,不就仗著你的哥哥嗎?我一道詔書,敕驃騎將軍斷了何進的頭,易如反掌!」

  何太后聽了,冷笑了一聲,未作反駁。老太后走了,何太后讓人去大將軍府報信。

  五月,大將軍與三公共同上奏天子,說董太后派故中常侍夏惲在地方搜刮財物,悉入永樂宮中。並提出:按漢家故事,孝仁皇后作為藩王之後,不得留住京師,請下詔遷回本國居住。天子奏可。次日,大將軍的兵馬包圍了驃騎將軍的府第,在交出了驃騎將軍的印綬之後,董重自殺。

  六月的一天夜裡,董太后暴崩,說法是憂怖而死。但京師民間的輿論卻譴責起何氏兄妹。

  六月十九辛酉日,葬孝靈皇帝於距京師西北二十里的文陵。大將軍又稱疾不至,他害怕中官們在葬禮上下手。

  七月,新天子下詔,徙勃海王劉協為陳留王。勃海郡距京師太遠,陳留接近京畿,這一改封,事實上是便於監控。當然,這又是大將軍的主張。至於十四歲的天子,卻和這個異母弟弟情同手足。

  從內心裡,何進還是有些懼怕中官。他和竇武不同,竇武是太自信,沒把中官放在眼裡,他身為貴胄,覺得用朝廷的法度就可以收拾中官。而何進來自民間,一向認為中官們相當厲害。如果不是賄賂中官選妹人宮,如果中官們也像對待董太后的哥哥執金吾董寵那樣對待自己,不要說能否做到大將軍,就是性命也不知在何處了。但是袁紹一直在給何進打氣:

  「從前竇武想誅殺中官反被他們加害,原因在於言語泄漏。五校營士生長於京師,皆畏懼中官,可竇氏反而依仗他們,可謂自取禍滅。當今將軍兄弟二人都掌握著勁兵,部曲將士皆為天下豪俊,樂於效命,此天贊之時也。將軍當下決心,為天下除害,垂名後世,不可失也!」

  大將軍上書何太后,要求將中官們全部免職,由中樞機構的郎官代行其職。可太后是個女人家,她回話說:「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此乃漢家故事,不可廢除。況且先帝新棄天下,我怎能拋頭露面,與士大夫共議朝政?」

  何進又與袁紹商議,是否可以殺一些過於放縱的中官?袁紹說斬草不除根不行。

  這時,中官們開始分化何氏家族。這一點是大將軍始料未及的。他的後母舞陽君和她改嫁到何家時帶來的弟弟何苗都喜歡錢,中官們就給他們錢。於是他們對太后說:「現在天下都在太后您的手中,大將軍卻一個勁地要殺中官,不就是想削弱太后的權力,而由他一人專政嗎?」太后想想也在理。

  誅殺中官的事情,就這樣拖下來了。

  袁紹更加著急,他知道大將軍心存畏懼,故打算給大將軍吃一顆定心丸。他對大將軍說,不如讓各地的豪傑猛將帶兵進京,以清君側為名,威脅太后。果然,大將軍欣然贊同。

  大將軍召開會議,定奪此事。

  他的主簿、廣陵人陳琳(字孔璋)發言反對:「《易》曰:『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微小之物尚不可欺而得之,何況國之大事,如何能以詐術行之?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這就像鼓洪爐以燎毛髮一般。只要速發雷霆,行權立斷,那麼,天人順之。可現在反而委釋利器,徵召外助。等到大兵聚會之時,則強者為雄,無法控制。這就猶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為亂階罷了!」

  陳琳是當代大作家,出語也不凡。可大將軍聽不進去。

  典軍校尉曹操事後聽說,哈哈大笑:「宦官這個東西,古今宜有。只有天子不當使之專權罷了。既然要治他們的罪過,也當誅殺元兇。這樣的事情,讓一個獄吏去辦就行了,哪有紛紛召至外兵的必要?如果想把中官殺光,計劃一定會泄露出去,我已經預見到大將軍必敗了!」

  不過,此事使曹操記住了陳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