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詩酒田園」
2024-10-11 01:25:38
作者: 王志綱
從根本上說,中國的出路還是要在發展的方式和質量上做文章,不僅製造業要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休閒產業,必然是我們今後大力發展的方向。
大家應該記住,下一步的中國將會發生質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從追求數量增長到追求質量增長,原來習慣於靠忽悠、靠不擇手段地拉動GDP、靠破壞生態的野蠻增長已經走到了盡頭。
這些年來,我每次去美國或歐洲,都要比較它們與中國的發展模式。其中一次我從內華達州的雷諾飛往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大約一千二百公里航程,歷時兩小時,從空中往下看80%左右是森林,還有10%是湖泊,只有剩下的10%是城市。大家知道,美國本土的森林是很少被砍伐的,地下石油也基本不開採,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的資源。反觀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則是赤地千里,到處開膛破肚,礦藏已經開採得差不多,不用澳洲的礦石,我們鋼鐵廠就開不了工,所以才產生了和澳洲礦產巨頭們的國際糾紛。由此可見,中國通過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所獲得的巨額財富,是一種難以持久的浮財,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別的不說,看看我們的頭頂上還有幾許藍天?現在不僅是北京,幾乎半個中國都時常籠罩在烏煙瘴氣當中,這就足以說明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出了大問題,已經不是如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而是關於幸福和生存質量的問題了。所以下一個五年,政府必須調整產業的結構,以期解決污染的問題。說到底,減少霧霾,緩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走「提質增效」的道路。各種信號表明,新一屆政府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為未來的「提質增效」做準備。
從根本上說,中國的出路還是要在發展的方式和質量上做文章,不僅製造業要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休閒產業,必然是我們今後大力發展的方向。
看另一方面,個體的訴求也正在發生變化。現在有很多調侃土豪形象的段子,比如從穿名牌到麻衣布鞋,從戴金項鍊到戴佛珠,從泡夜總會到進國學館,從吃山珍海味到辟穀,從開寶馬到騎自行車,從抱團商幫到讀商學院、攀同學會等,其實換個角度,反映的正是人生的變化、人性的變化。
一位朋友對我說,現在錢根本不是問題,也不再指望掙「快錢」了,他只想花上五年、十年來對得起人生,對得起世界,對得起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解讀——他希望可以做一個臥虎藏龍的環境,一種野奢酒店,人們像天上的鳥兒、叢林中的動物一樣棲居在裡面,去體驗自然。我問具體什麼樣,他說還不清楚,但是已經有了感覺。這是一股潮流。他已經開始掙人生的價值,從活出人樣,到活出人味來了。剛開始,怕被別人小看,自己拼命掙錢;後來發現,並不是有錢,別人就會看得起你;最後才知道,如果自己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歷史,就必須活出人味來:這時,超脫就開始了。這些人見多識廣,有實力又有精神,極有可能成為某驚天動地事業的決策人。
這些年,工作室參與策划過很多宗教項目,包括成都文殊院中國第一都市禪林、陝西法門寺、青龍寺、黃梅五祖寺、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等,我們發現,禪宗正在以各種形式在中華大地快速復興。
實際上,禪修是心靈的修煉和救贖,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更有助於守住一顆不動的心,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或許難以做到明鏡無台,但是可以禪入生活,做到心如明鏡,摒棄心念浮躁,除卻世事煩惱。禪宗在歷史的發展中,經歷了宗教禪到生活禪的跨越,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了人們的心靈救贖。禪宗不講究法器、不講究打坐,一切的根本都是直指人心,讓人的心境得以平和無我,從心靈上不受污染,保持空靈。正所謂政治救世、宗教救心,我心即佛,生活即禪。禪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心念已至,就是吃飯、睡覺、工作、讀書也是「禪」,也就是說,心中無所求,任何環境都是出自本心的自然而作,這種安詳和滿足的心境,就是「禪」。禪修講究簡單,講究開悟思路,不像有些宗教講究什麼教義,經過什麼儀式,禪宗沒有那麼多約束,講究心境,講究回歸到本真。因此,禪宗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縱觀歷史,宗教有著最廣泛的兩大受眾,一個是極貧者,一個是極富者。極貧者是尋求某種意念上的幫助,極富者是尋求一種心靈上的安慰。禪宗可以將這兩類極端者都納入其中。原始社會蒙昧的人類,為了消除苦難就通過宗教的力量來稀釋自己肉體的痛苦,並寄希望於明天;而到了科學高度發達、物質生活普遍提升的今天,禪修和宗教更像是一種「吃飽了撐的」的產物。修禪和別的宗教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它不需要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無國界、無邊界、無人種之別,無今古之分。無論是在東方繁華都市上海,還是在非洲肯亞荒原,都一樣是修禪的理想所在,這也是禪修能夠在當前得到更大範圍普及的原因之一。人自懂事以後,始終為生活忙忙碌碌,身心都被外來的人事緊緊束縛,造成了生活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忙到脫身不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有一種沒有形式束縛、不受地點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自我安慰的方式,那麼人們肯定更願意接受。
一個懂得抓住「禪」之精神的人,每天都很愉快,沒有煩惱,而且不做作,待人很誠懇,因此,別人自然喜歡和他做朋友。凡是經過禪修,對自己有了悟性後,就會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儘自己的本分,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在禪的海洋里自己既是海,也是舟。
當今中國幾乎成了全球最大的暴發戶所在地。許多人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可謂不擇手段,但到了一定程度又感到良心不安,需要一種心靈的救贖。回到禪宗上說,這又給一些有此情節的「兩面人」一種自我救贖的機會。但他們不能因滴水而開化,也不會因一葉而頓悟。在這種情況下,把禪修融入生活、融入心靈、融入行為,寄希望於在生活中得到心理的救贖或者安慰,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才會顯得瀟灑自如、坦蕩自在,這就使得這些人或更多人走上一條禪修之路。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禪院、禪茶、菩提賓舍、齋飯,這些「禪」外之物的價值提升,必定能夠為地方旅遊和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這種東西誰願意花如此高價來購買呢?當然不是販夫走卒,一定是那些「士大夫」,那些所謂已經達到了「吃飽了撐的」的生活狀態的人。在中國進入吃飽了撐的時代,人們追求生活方式的在轉變。於是,通過「禪」這個轉化器,喚起了一些人內心的沉澱和荷爾蒙,使他們願意在這種氛圍中獲取身心的滿足。
在這種情況下,以「禪」做出的旅遊產品也好,其他類似產品也罷,價值就極大,那些非富即貴的人紛紛選擇禪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現在,許多事業成功之人,不管他們曾經是否為了賺錢奪利不擇手段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覺得心無所依,因此,禪修本身作為當今社會一項時尚,甚至高端的活動,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追捧和青睞。同時,禪也是現代服務業走向高端的一個通行證。我在美國好萊塢見過一家中國式的奢侈品店,禪意濃濃,價格昂貴至極,但那些好萊塢明星還是爭相購買,因為他們充滿了對東方文化的好奇或嚮往。
其實,自古以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不乏禪意的「詩酒田園」。然而,對於現代人來說,「詩酒田園」更多的是一種意境,而不是現實中可以觸碰的物體。正如陶淵明所說的「歸去來兮」,作為詩情畫意是可以的,從生活上是接受不了的,它更多的是一個精神範疇,而不是物質範疇。這就引申出了三個時空:第一個時空是淳樸的鄉村生活,第二個時空是城市化的城市生活,最後,人們開始呼喚第三個時空,一種既「詩酒田園」又天人合一的氛圍,同時又符合現代人的生活要求。
總而言之,一個疾風驟雨的時代已經終結,未來的中國將逐步走向價值回歸,野蠻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無論是旅遊,還是整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都將回到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