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回流和一個對流
2024-10-11 01:25:26
作者: 王志綱
我們經常說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使得中國有了豐富的財富積累,其實這個積累遠不只是資本上的,還有人的積累。人的互動是推動城鎮化的核心力量,城市反哺農村才是真正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即將拉開歷史性帷幕的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旅遊的新時代也就開始了。
2013年春節,我去了一趟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林場,這裡還有個名字,叫雪鄉,據說是中國雪最厚、雪質最好的地方。歷史上的雪鄉,原本只是林海雪原里的一個夾皮溝,人煙稀少。新中國成立後是林區,人們都不願意去,每逢大雪,一來就是雪災,部隊不來人救援就麻煩了。可現今的旅遊卻異常火爆,一條大炕可以賣一兩萬元,800人一個位置,一頓殺豬菜上千元,溝里走一趟800元。為什麼同樣的地方,同樣的自然現象,今天的效益卻比金礦還要厲害?為什麼原來是災難性的東西,今天卻成了玩物,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旅遊稀缺品?
背後的奧秘在於,中國這個國家是二元結構,一邊是發達的沿海,一邊是後進的中西部;一邊是暴富的城市,一邊是相對滯後的鄉村。跟歐洲、美國、日本不一樣,中國是嚴重不均衡的。既然這種不均衡是客觀現實,鄉愁也就成了巨大的市場。鄉村人到都市裡打拼,於他們而言,鄉愁是回不去的家鄉;於都市人而言,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他們深感疲憊,迫切希望找尋夢中的伊甸園。鄉愁日積月累,就會出現兩個有意思的對流:一方面,鄉村的人渴望到都市裡來,一步跨進現代生活,反過來,都市的人又想回歸鄉里,尋找夢中的故鄉和伊甸園。那些在都市裡待不住的「屌絲」、「小資」給旅遊注入了活力,都市人、城裡人都要購買鄉愁。
我把這種現象叫作「兩個對流」。30年前的中國以生產為核心,兩頭在外;30年後將以消費為驅動,市場在國內,消費在國內。隨之而來的,人的流向也將發生變化,過去幾億農民從鄉村擁入城市,擁入沿海,追逐工作金錢;現在是城裡人嚮往農村,想去農村,追逐清風明月。
此外,還有一個「回流」。
近年以來,新型城鎮化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從上到下都在說人的城鎮化。但我認為,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經常說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使得中國有了豐富的財富積累,其實這個積累遠不只是資本上的,還有人的積累。人的互動是推動城鎮化的核心力量,城市反哺農村才是真正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即將拉開歷史性帷幕的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旅遊的新時代也就開始了。
總結起來,有這麼五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返鄉農民、返鄉創業者、本土企業、都市小資、地產商。
第一股力量是返鄉農民。原來的中國一窮二白,只有勞動力可出賣。那時的沿海是通往外部世界的門戶,最具競爭優勢,因此所有人都往那裡跑,上億人大遷徙,拋妻棄子,背井離鄉,農村凋敝。家裡是留守老人照看留守兒童,外面是分居的夫妻。農民為了獲得一點收入,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沿海30年不搞騰籠換鳥,各種問題相繼出現。現在的中國不一樣了,很多勞動力開始產生了返鄉的念頭,老闆的牛鼻子也被形勢牽著走,可以到鄉下做文章,找商機,做事業。勞動力回歸故里,消費市場也步步跟隨,一個難得的契機,解決「3861部隊」(農村留守婦女和兒童)問題的契機出現了。政府再順勢助推,原來招不到商的地方,現在商人主動找上門來,市場已經成熟了。
第二股力量是返鄉創業者。中國的農民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你不折騰我、不騷擾我就行。有人說我要給你幸福,結果把人家整得雞飛狗跳,人家還是不幸福。所以說政府的責任不是解決人民的幸福,而是解決他們的痛苦,要保證孩子怎麼入學,醫療養老怎麼解決,至於選擇怎麼活法,那是農民自己的事情。金融危機來臨,很多農民開始離城回家,今非昔比,他們的境況已大不相同。第一,手頭至少會有幾萬元;第二,學到了一番本事和技能;最重要的是第三,見過世面,腦袋開竅了。他們回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他們帶回來外部世界的精彩,使得羸弱不堪的鄉村得到補強,就像長江口的魚洄游一樣,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態現象。你把葛洲壩大壩一截,鄉土中國沒有了。鄉土中國本來就是通過這樣一種過程產生的,出去是為了回歸!如果我們為了所謂的保就業,繼續刺激經濟,讓他們不能回去,最後農村完了,城市也完了。
第三股力量是本土企業。除了返鄉的農民工和返鄉的創業者之外,還有一股力量正在崛起,那就是本土的企業家。這些原來是草根的創業者,現在多多少少有了些積累,不僅手中有錢,還有一定的產業能力。這幫人現在已經成了一股力量,但仍處在散兵游勇的狀態。他們沒有了繼續前進的方向,好一點的出去買房置地,求仙問道,不好的就去糟蹋錢財,炫富鬥狠,各種形式都有,就是所謂的「土豪」。從本質上說,誰不想有所成就,誰不想事業有成、受人尊重,以前機會稀少,現在機會正在浮現。當初創業是為了解決溫飽、求生存,那麼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後,他們也在思考人生的追求,無論是家族榮譽,還是事業成功,也希望能夠為家鄉有所貢獻。這是一股可以仰仗的重要力量。他們不想當首富,他們小則自己玩,中則給大家提供一個平台。這些就會給旅遊創造了很大的空間。在這個背景下面,空中飛、水裡游、地上爬的這類運動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和壯大。
這幾十年內地的招商引資一直走的是傍大款的路線,先是李嘉誠、霍英東這些亞洲巨富,讓他們撈了很多好處;後來瞄準國內巨富,投懷送抱,像萬達、富士康,還包括阿里,也獲得很多壟斷效應。
現在這種狀況可能要發生變化。政府的考核指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原來的「貪大」變成了現在的「求強」。原來是GDP萬歲、政績工程,經濟是唯一的考核指標;現在是要追求綜合發展,要經濟、文化、生態協調發展,互為作用,考核指標多維化。地方政府會逐漸從崇大媚洋的美夢中醒來,「土豪」(本土企業)們生於斯、長於斯,多數對故鄉感情深厚,「殺雞取卵」式的發展惡果相對少一些,所以他們將是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第四股力量是都市小資。這是一股浪潮,都市裡那些「披頭散髮」、錢不是太多但對幸福很敏感的人,他們逃離城市到山清水秀的鄉村去生活,大理的雙廊、麗江,還有徽州等一些風景秀麗、氣候舒適,又有文化傳統的地方,已成為他們聚集的天堂。一開始是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中產階層,後來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一些自由職業者、創意工作者也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他們來到蒼山下、洱海邊,建客棧、租民宅,帶著孩子,過著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
這股浪潮曾經席捲過日本、中國台灣,產生了大量民宿,直接夯實了新鄉村運動。這些人在享受鄉村生活的同時,又把城市文明帶入了鄉村,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將都市文明植入鄉村,依附著鄉土本來的紋理。歷史上,大陸曾經興起過「新鄉村運動」,無論是北碚還是鄒平,都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試驗。今天在更大範圍內進行這種試驗的時機成熟了。這股逆城市化的力量把城市文明嵌入山川田園,營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些人某種程度上能夠解決中西部偏遠地區的城鎮化問題,通過嵌入式方式,建設美麗中國。
需要思考的是,怎麼給他們提供空間,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讓他們更好地過著線上線下的生活。
最後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房地產商。地產商今天聲名不好,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擁有強大的資金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如果引導得好,就是天使,否則就是魔鬼。
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引導他們,讓他們把消費力拉入廣袤的山河。過去我們一直不夠重視這個問題,所以你不提供,很多人就跑到國外去消費了。未來的中西部,是植入式開發,而非大規模開發。我們一開始就說,中國現在一邊捆著草,一邊餓著牛,只要這股力量釋放出來去重整河山,空間無限。
當這幾股力量帶著新的眼光、新的技能、新的資本從城市回到農村,旅遊肯定會掀起一場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