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樞紐:西雙版納的新名片
2024-10-11 01:24:19
作者: 王志綱
一個產業的發展總要尋找新的「轉世靈童」,呼喚新的產品、新的平台。中國的旅遊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誰能夠把握住不同階段的歷史機遇,搶先一步打造相應的產品或平台來承接巨大的市場能量,搶先一步做出樣板,誰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時光流轉到2008年,雲南西雙版納的一家名叫海誠集團的發展商找到我們,問計戰略。
老闆是本地人,在西雙版納屬於實力派,但覺得本地舞台太小,意欲到外地發展,而且,已把觸角伸到了昆明、普洱等地。我聽完基本情況後,毫不客氣地告訴他:西雙版納是塊寶地,那麼多大佬想進都進不來,放著這麼寶貴的資源不去深入挖掘,你還要出去,真是緣木求魚。你感到有局限,只是因為版納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版納雖小,卻是個龍種,具備世界級影響力。正因為如此,才有那麼多大財團趨之若鶩。雖然他們實力更為雄厚,但是對於當地的情況,對於東南亞的情況,沒有你熟悉,你「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對於那些大佬來說,版納項目只是眾多項目中的一個,而對於你來說,一個戰略性項目卻是生死攸關。大家共享一個「天時」,均分了一個「地利」,在「人和」上你能夠而且應該占得先機。
之所以說這番話,是完全得益於對旅遊趨勢的理解與判斷。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20世紀80年代,西雙版納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憑藉著傣族風情和熱帶雨林景觀風靡中國。西雙版納的旅遊業可以說是雲南旅遊發展第一階段的代表,曾有「不到版納,不算到雲南」之說。這時候的旅遊以觀光為主,一方面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也沒有更高端的旅遊產品,遊客到了西雙版納,大多是去看看大象,看看孔雀舞。
風水輪流轉,雲南省旅遊第二階段的代表是滇西北板塊。昆明世博會的成功,奏響了滇西北旅遊前進的樂章,要大力發展旅遊,就必須梳理旅遊資源,重建旅遊體系。雲南藉助世博會,打開了自己的大門,把更多精彩展現在了世人面前。滇西北板塊在這一點上做得最為成功:高速路網的完善、麗江機場的修建、古城古鎮的修復,使人們走進神秘的香格里拉,發現了這個天生麗質的休閒天堂,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麗江也因此找到了一條不依靠工業,而依靠第三產業甚至是文化產業來發展的科學道路。
滇西北板塊崛起以後,西雙版納似乎被人遺忘了,甚至連昆明都成了過境通道,遊客們一到昆明就馬不停蹄,直奔大理、麗江、中甸而去。麗江的火爆,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稟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變成了滇西北的門戶,人們從這裡可以去中甸、稻城、瀘沽湖。相比之下,原來到西雙版納的遊客只能看一個西雙版納,再往前走就要出國,而手續關卡卻還沒有打通。同樣的花費,西雙版納的吸引力就遠不如麗江,這也是西雙版納後來作為旅遊目的地漸漸失落的根本原因。
但在我們看來,版納旅遊卻正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三十年曆程,前三十年基本上以沿海開放為主,其他地方的開放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沿邊區域與中國深入合作的意願正在加強,尤其是2008年以後,中國的沿邊開放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隨後,在當地人的熱情嚮導下,我帶領團隊乘船順瀾滄江而下,經磨憨出境,再驅車沿曼昆公路寮國段至會曬,經清孔、清盛至大其力,前往清邁,最後飛往寮國古都琅勃拉邦,行程歷時十多天,全面考察了湄公河金三角流域,比較了泰、緬、老三國旅遊資源,探秘美斯樂,瞻仰大金佛,在充分體驗金三角人文風情的基礎上,開始謀劃西雙版納新一輪的區域發展戰略。這次考察收穫很大,看起來是走馬觀花,閃電式的,但該看的基本都看到了。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了什麼是金三角,什麼是犬牙交錯,什麼是因為國家而形成的諸侯割據、效率低下。
必須看到,四個相鄰國家都處在發展旅遊的最佳時期。以前這個區域,由於各種政治力量和外在因素的介入,導致山頭林立,占地為王,合作建設和開發毫無可能;而現在大家都開始化干戈為玉帛,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泰國是旅遊強國,輻射半徑漸漸擴大,已成氣候,一大批歐美遊客來到東南亞腹地,但是被擋在了通往西雙版納首府景洪的路口。緬甸以前是軍人政權,靠販毒賺錢,現在已慢慢進入民主狀態,國家基本安定統一。寮國和我們國家20世紀80年代一樣,信息閉塞,與世隔絕,現在要一體化,聯合國也非常重視,要給予幫助。如果按大湄公河國際行情去做,西雙版納完全有新的絕佳機會。
其實,雲南是具有邊境開放條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連中南半島,邊境線總長4060公里,各民族與寮國、緬甸、泰國等國家在20世紀中葉之前一直雜居,民間交往非常密切。全長近五千公里、在中國境內河流長度過半的瀾滄江,一江連六國,是聯繫中國和大湄公河區域的天然紐帶。成功舉辦昆明世博會之後,雲南原本申辦東協博覽會,以加強大西南與東協的合作,但是這個機會被廣西捷足先登,因此雲南錯過了一次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良機。雖然與雲南唇齒相依的大湄公河區域合作也在推進,但是一直沒有顯著成效。究其原因,因為這裡的大多數國家都比較貧窮,經濟互補性不強,它們能夠拿到全球參與市場競爭的只有自然風光和旅遊資源。但我們中國還處在大規模承接世界產業轉移、充當世界工廠的階段,這些資源對於中國來說吸引力不大;反過來,中國也還無法向這些國家輸出足夠多的資本和遊客。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2008年年底昆曼公路的打通,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合作關係也得到了發展,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國內旅遊的浪潮,都極有可能在西雙版納匯聚。一旦這兩個浪潮碰撞在一起,雲南的旅遊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據統計,每年進入泰國的歐美遊客已突破一千五百萬人次,其中近四百萬遊客要到泰北的清邁、金三角和琅勃拉邦,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熱點旅遊區已經形成。
回頭再看西雙版納的首府景洪,歷史給了這裡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極易引起關注,完全可以打跨國旅遊牌,唱西雙版納戲,高舉高打,立馬可做。那麼景洪到底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毫無疑問,那肯定是新一輪旅遊浪潮中區域性的樞紐。西雙版納旅遊本來就有基礎,現在面臨的只是升級。
另一方面,西雙版納的旅遊優勢非常明顯,一是同周邊國家山脈相連,江河同源,民族同根,文化同流;二是與整個中國的旅遊業發展有著潛在的關聯,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熱帶區域,海上有三亞,陸地只有西雙版納;三是有濃郁的傣族風情,是普洱茶真正的故鄉和原產地;最重要的是,憑藉天時地利,西雙版納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新興的面向金三角旅遊的門戶。這裡將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是旅遊大樞紐,而不再是單一旅遊目的地,具有唯一性、權威性。
考察完,我們已成竹在胸:國際休閒旅遊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到了清邁,到了泰北,到了琅勃拉邦,距離中國大西南只剩下「最後一公里」;而雲南也早已成為國內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龐大的人流對於出境游同樣有著巨大的需求。不開放,西雙版納就只是邊陲,延展的空間有限,但放在區域合作的大背景下,西雙版納則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如能打通關節,成功對接,這裡將形成一個世界級的「黃金四國旅遊環線」,形成境內外「雙面錦繡」。內,要「走出去」;外,要「擠進來」,西雙版納無疑就是衝出這「圍城」的突破口。
突圍需要載體。於是,海誠集團收縮戰線,集中力量一舉拿下西雙版納旅遊轉型期的一個核心項目「告莊西雙景」。「告莊西雙景」是傣語,意思是「九塔十二寨」,位於西雙版納滄江新區江邊,毗鄰瀾滄江(湄公河)與勐泐故宮,與金三角地區共飲一江水,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湄公河明珠」。這是我們為西雙版納確立「金三角樞紐,湄公河明珠」定位後的首個引擎性項目。版納州政府和海誠集團希望通過它重現昔日「五景之首」景洪城的「九塔十二寨」的盛景,復興傣文明,打造一個繁華昌盛的「景洪城中之城」。在深入解讀根植於西雙版納的傣族文化,融合大金三角、湄公河流域的傣泰文化精華,引進現代前沿思想之後,我們提出要將「告莊西雙景」締造成為前所未有的大金三角傣泰文明之心,成為文化體驗、休閒度假、旅遊商貿、國際商務、傣泰生活、時尚繁華六位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綜合體,引領西雙版納旅遊地產,鑄就西雙版納城市新名片。
從過去的位置偏遠、人氣慘澹,到今天的旅客必經之地和當地人日常休閒的重要區域,「告莊西雙景」華麗地轉身為西雙版納最火爆的旅遊項目、版納旅遊的新地標。更令業內人士側目的是,這個項目的最炫民族風不但贏得了滿堂喝彩,也讓投資開發商賺得缽滿盆滿,用僅僅4000萬元的初始投入就撬動了如今24億元的銷售業績!可以說,如果沒有我們前期從區域板塊的角度對版納做出了極具高度的功能定位,到對中國已經進入大休閒浪潮的大勢把握,再到對傣泰民族文化靈魂的深入解讀和現代復興,「告莊西雙景」重現昔日盛世的夢想很難這麼快變為現實。
雲南三個不同時代的案例說明,一個產業的發展總要尋找新的「轉世靈童」,呼喚新的產品、新的平台。中國的旅遊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誰能夠把握住不同階段的歷史機遇,搶先一步打造相應的產品或平台來承接巨大的市場能量,搶先一步做出樣板,誰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在捕捉機遇的同時,更要勇於拒絕誘惑。現實中,失敗者多是被誘惑所消滅的,因為誘惑常常包著「機會」的糖衣。比如「告莊西雙景」一面世就獲得巨大成功,許多東南亞國家、地區慕名前來希望海誠集團去他們那裡投資開發,結果大筆原來要用於告莊項目中後期開發的資金被抽調到東南亞,間接影響了告莊項目;不然,作為中國首個旅遊綜合體項目,告莊的價值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