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
2024-10-11 01:21:32
作者: 王志綱
李白當年送一位朋友到四川時寫道:「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對四川的印象就是「崎嶇」兩個字,甚至以浪漫主義詩人的極端誇張之筆把四川的交通狀況概括為世人而今共知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九個字。
對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巴山蜀水之間的兩個代表性大城市——成都和重慶來說,重慶的確是開門見山,雲山萬重,層巒疊翠,翠崖臨江,崎嶇難行。所以在1997年6月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後,修路就成為它改變市容、樹立大都會形象的當務之急。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重慶的道路狀況也正在日新月異地得以改觀。「蜀道難」可望成為歷史,雖然代價是高昂無比的。
而成都卻別有天地,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另外一種風貌。這裡絕無「蜀道」跡象——一馬平川,江流繞郭,田疇交錯,沃野千里,好雨知時,惠風常至,正所謂「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人民殷實,生活安樂,氣氛閒適,至今猶是人間天府。成都是個聚寶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騷客輩出,不絕如縷。在重慶獨立為直轄市之後,成都便獨撐四川大局,其經濟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強調和強化,以至於雖藏在西南深山中,還是有人將其捧出來,奉為位列北京、上海和廣州之後的中國第四大都市。
英國有部很有名氣的小說——《雙城記》,其實中國的成都和重慶才真正是名副其實的「雙城」。雖然這兩個城市無論從地理環境上,還是城市個性上都顯得如此不同,但兩者之間卻又有著如此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是相互映襯、相互補充還是相互牴觸——以至於任何人在談到其中之一時,都不得不或都情不自禁地要提到另一個,以便把問題說得更透徹、更清楚、更生動。這大約也因為「巴山蜀水」的歷史淵源由來已久,輕易不能分割開來吧!
其實「巴山蜀水」的稱謂已經為我們解讀這兩個城市提供了形象的、富有詩意的線索。巴山是重慶的山——「君到渝州見,廣廈緣山積。薺樹嶺巔疏,荒崖壁岸奇。」蜀水是成都的水——「錦江春色來天地」,「春流繞蜀城」。按說重慶也多水,但那是滾滾長江水和滔滔嘉陵江,都充滿豪邁之氣,與成都溫柔的、曾經可以浣花滌錦的府南河完全是兩碼事。重慶山多顯陽剛之氣,成都水富含陰柔之美。這也正是這兩個城市的典型特徵。
在歷史上,巴出將,蜀出相。所以現在重慶人在大賣「巴將軍酒」,而成都人則在叫賣自己的「文君酒」。雖然個性迥異,但在西部開發的大潮中,這兩座西南重鎮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在城市建設規劃意識日益加強的西部,這兩座大都市的房地產業也都同樣充滿了最多的機會和活力,只不過在市場特徵和運作特色上各有千秋罷了。
從文化淵源底蘊來看,成都比重慶要厚重得多。說成都是個歷史文化名城,那可一點都不誇張。從千金難買其賦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逸事,到武侯祠、薛濤井、杜甫草堂、石室中學……你到了成都,就總有看不完的文人古蹟,有抒不完的懷古幽情。而到了重慶,最大、最熱鬧的歷史景點就是紅岩歌樂山渣滓洞革命烈士們鬥爭過的地方,在那裡你感受到的是壯懷激烈的錚錚鐵骨和九死不悔的火熱激情。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這種歷史文化性格表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就形成了成、渝兩地生活百態的有趣而鮮明的對比——最典型的就是廣為流傳的「成都的男人像女人,重慶的女人像男人」。這雖未免有些誇張和刻板,但卻反映了成都是個溫柔鄉這一基本事實。溫柔鄉里講究的是從容和勾兌,所以在成都做房地產,你得學會綿里藏針的勾兌功夫。在重慶,你就不能太黏黏糊糊、優柔寡斷,你得學會果敢豪爽,也許還有大大咧咧,當然,你的房子可不能因此而粗枝大葉了。
成都的文化特色使其成為一個懷舊色彩很濃的地方,這種懷舊,事實上透露著成都悠久的農耕文明的氣息——成都人普遍缺乏競爭意識,卻對「農家樂」度假方式情有獨鍾,這大概是因為這裡的生活太容易、太舒適,沒有壓力感,所以只有極少數本地人才能感受到這種生活方式所產生的那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至於在成都有大作為的一般以外地人居多,而成都人只有逃離這個安樂窩後才能在外地大展宏圖。成都人對外地人普遍比較友好,這對外地房地產開發商進入成都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所以近年來深圳萬科、中海外等集團都已先後入駐這裡。
至於重慶,農業色彩的濃重是自不待說的,這個城市事實上背負著最大的農業人口負擔,由於其「山高坡陡坑深」的地理狀況,生存條件艱難,所以民風強悍,又由於朝天門碼頭文化的開放性影響,使重慶人也具有天生的樂觀、幽默性格。「棒棒軍」可以為你解決爬坡過坎的小負擔,但溝溝坎坎卻會加大房地產開發的負擔和成本。老城可用空間不多,而郊居化概念在重慶人心目中還很陌生。能夠借「北部新城」概念而異軍突起的龍湖花園可謂難能可貴,「天驕俊園」 緊隨其後,也創造了很好的成績,重慶的房地產,比成都難做一些,也後進一些,雖然晉升為直轄市與三峽開發所帶來的機會是人所共知的。
作為久享盛譽的天府之國,成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成都人無須含辛茹苦就可以豐衣足食,怡然自得,於是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這份悠閒的生活就成為了文化藝術充分發育、發展的溫床,文人騷客多如過江之鯽。藝術家多的地方,必定是品位、格調盛行的地方。成都人細膩多樣的藝術性追求表現在房地產上,就是講究新穎與個性,講究出新、出彩、出奇。尤其在以人為本詩意化居住的意識覺醒之後,成都的房地產業可謂突飛猛進、異彩紛呈,近年來已經在中國房地產界嶄露頭角,令人刮目相看,儼然可以算是中國房地產的一個新樣板。
重慶的房地產,由於其城市的多核結構,消費群體分散化,加上高山大川的特殊地形限制,難以形成大規模的開發態勢,而零敲碎打的游擊戰模式註定了其整體走向成熟的過程會比較漫長,代價也會相對較高。所幸的是,世代有著「太陽出來喜洋洋,挑起扁擔上山岡」吃苦耐勞精神的重慶人也一貫精於學習,「走出去,請進來」,只要做好,不惜代價。聞名全國的龍湖花園就是這樣誕生的。所謂「踏遍青山人未老」,充滿著青春活力的重慶房地產業正脫胎換骨蒸蒸日上的形勢是有目共睹的。
本著虛心學習的態度,重慶人對知名人士是相當尊重的。所以許多房地產策劃人都曾在這裡廣受歡迎和追捧。有趣的是,這種追捧現象在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策劃人或其他所謂名人對成都情有獨鍾、願意常來,就是因為在這裡可以充分、完全地享受到作為「名人」的尊嚴和感覺。這與成都人愛湊熱鬧和趕時髦的心理有關,看起來文縐縐的成都人狂熱起來也是令人吃驚的,比如成都球迷的瘋狂包機行為是人所共知的,此外,成都媒體對炒作的熱衷也極大地助長了這種風氣。公眾對媒體的普遍關注促使成都媒體迅速發展,而今那裡的媒體競爭已然異常激烈。在這一方面,重慶則顯得要滯後一些。
總體而言,重慶的創造衝動是比較強的,但根底較薄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其創造力;而成都則是一個很講究精緻的城市,盛產公子哥兒,很能趕時髦,所以像火鍋這東西,由重慶人發明,卻由成都人把它光大到全國。由於風格的不同,成、渝兩地人有時會互相輕視甚至詆毀對方,但正如一母同胎的兄妹一樣,雖然已然各自獨撐自己的天空,卻依舊保持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親緣」關係,現在雖然存在著相互競爭關係,其實依舊是一對遙相對望、遙相呼應的親密夥伴、難兄難弟,這實際上就是源遠流長的「巴蜀情結」。相信在西部開發的未來歲月里,這一對「雙城」必然會攜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並將巴蜀文化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