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江湖」之後

2024-10-11 00:12:17 作者: 譚啟泰

  沒有人會拒絕自由女神的召喚,但自由從來都不是恩賜的,靠自己爭取的同時也要付出代價。現實的世界除了權力依舊強大,便是商界精英成為時代的主流而文化精英隱退孤寂、物質與精神雙重失落,放棄對時代的介入而甘願清貧寂寞不是王志綱的性格,他要尋找一條不亞於權力、金錢的第三條路。

  身處經濟發達的廣東,王志綱切身體驗過經濟的偉力和物質的能量,他不會拒絕金錢、也不該拒絕。

  廣東闖蕩8年,無論在「文山」或「商海」,王志綱都當之無愧地成了「成功人士」。而此時的王志綱,當然還不至於到了對金錢視如敝屣的地步,但他早已不是那種在商海里苦苦掙扎等著別人給他派活的文化人,也不想掙大錢,但他絕對不缺錢花。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生存壓力並不大,金錢只是順帶的結果。我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我對錢、權都不看重。如果我拍了一部好片子,父母會高興,但如果我僅僅是買了棟別墅或升了個官,他們未必興奮。」

  王志綱活得頗為瀟灑,也很有目標。以策劃為事業的他,對這一新行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他說:「市場經濟、『第四產業』為策劃家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作為策劃思想載體的策劃人將是日後中國最先富起來的新一代文化人。」

  王志綱的策劃家定位之後,有不少財團蜂擁而來,希望把總體策劃交給他的工作室打理,有的甚至以能見一面、能侃一場為榮。於是,有人懷疑,王志綱是否成了商界的「御用文人」,而他則聲明這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他不願依附金錢,也不依附權力,他希望做到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後來的文化人探一條路子,讓智慧財產權在商業社會裡實現它的物質價值,從而建立起不亞於權力、金錢的第三種尊嚴。

  當今的時代,為策劃者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表演舞台,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積極地投入各項策劃工作之中,並在這個大舞台上盡情顯示自己卓越的才華和能力,也為這個時代增添了許多斑斕的色彩。

  許多初入策劃這一行的青年,總是希望從先行大家那裡學得幾招「策劃秘訣」。王志綱在回答他們的求教時通常是:「要策劃別人首先得策劃好自己,自我準確定位是一切策劃的起點。」

  在策劃的過程中,要求策劃者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卓越的創造能力、執行能力。在一些策劃經典中,往往要求策劃者具有以下的能力和素質:

  ——主動性。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積極進取。

  ——存疑性。對現成的事情不盲從,而是大膽發問,敢於脫出一般觀點的窠臼。

  ——洞察力。富有直覺,對環境有敏銳的感受力,可以覺察到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情況和細節。

  ——變通性。思路通暢,善於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因此能想出較多的點子,提出非同凡響的主張,做出不同尋常的成就。

  ——獨立性。較少的依賴性,不肯輕附眾議。

  ——獨創性。有別出心裁的見解,與眾不同的方法。勇於棄舊圖新,別開生面。

  ——自信心。深信自己所做事情的價值,勇往直前,直到實現自己的理想或預期目的。

  ——堅持力。創造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撓、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抓住目標後鍥而不捨,不得結果決不罷休。在百思不得其解、寢食不安之時,堅持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兼容並包。能理解別人提出的創意,領會其創新的地方,並加以借鑑,激盪自己的頭腦,開發出更新、更實用的構想。

  ——想像力。思想中新的觀點、形象,來自合理的聯想、幻想或來自偶然的機遇。想像力豐富的人聯想多、幻想奇,有利於揭開創造的序幕。

  ——嚴密性。在策劃時,由於「前無古人」且一旦涉及方方面面,牽一髮而動全身,各種關節都得一一打通,因此創意還需嚴格的邏輯分析、可行性論證,才能使靈感的火花變成現實的財富。

  ——勇氣。從事各類策劃,有時需要不惜冒險犯難。在策划過程中,常常得面對巨大的困難,甚至面對常人所無法忍受的困境,所以先有個「敢」字,然後才會有高明的策劃產生。

  王志綱認為,策劃人也有各種類型,因人而異,因材而用。一個操作型的策劃者,若被盲目地賦予把握大局的重任,就可能把整個策劃帶進死胡同里去。他認為:「人才要互補才能出優勢,切不可菜刀當成錘子用。」

  他還認為,策劃人亦有一個道德觀、倫理觀:貪婪的人使盡吃奶的力氣只能獨占一個小小的月餅,而善於分利的人分得的縱然只是蛋糕一塊,卻遠大於若干月餅——共享經濟出效益。

  這些話的背後,都有不少策劃人的榮辱浮沉、甜酸苦辣。

  20世紀90年代末,王志綱以一個文人下海的題材籌拍電視連續劇《阿文的時代》,他說:「這部片子講的是這10年裡知識分子的歷程,是他們靈魂演變的展現。最初他們都是小人物,拉GG、討贊助,最後有些幸運兒發了跡,或為股票大亨或為報業巨頭。全劇涉及四十多人,沒一個是壞人。我表現的是一種必然的過程,不是不負責任的調侃。它是黑色幽默,會讓你哭也會讓你笑。」

  有意思的是劇本的結尾:

  「功成名就後的阿文開始懷念以前的日子,他又回到校園去教書了,閒暇時他就騎著自行車到夜校講講課,或是到郊外釣釣魚……」

  這或多或少反映了王志綱的人生觀。他在回答人們「最後的歸宿」問題時,多次這樣表示:

  「最後,我會返回大學去教書,」王志綱說,「那時,我將帶去全新的社會信息,帶去豐富的見解與閱歷。我會向大學生們講授全新的社會學、縱橫學、策劃運籌學、新聞採訪學、多媒體經濟學,也許還會創建一兩個新的學科呢。」

  其實,現在的王志綱仍然是兩棲人:策劃家+學者。他用極其特殊的方式撰寫他的經濟學論文。不久前,中國生產力學會向王志綱頒發了「經濟學論文特等獎」,獲獎的兩部作品均為電視專題片——《北方的躁動》與《南方的河》。同獲此獎的是中國當代經濟學巨擘孫尚清、熊映梧。

  「重歸蘇蓮托」——王志綱引以為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