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6唐百家詩選
2024-10-10 23:54:02
作者: 王安石
整理說明
中國自《詩經》《楚辭》、漢賦、樂府以來,一直有作韻文的傳統,《詩經》的詩句多以四字為一句,到了漢樂府字數則比較多變。從漢到魏晉南北朝發展出來的古體詩,有不固定字數的,亦有五言、六言或七言的。隋唐除了承襲了古體詩的體裁,亦同時繼承齊梁的永明體並將之發展完善,成為音律工整協美的近體詩,如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對押韻、平仄等格律有更嚴謹的要求。唐詩上承魏晉南朝詩,下開宋詩,所包含的題材多樣化,既有抒發個人情感,亦有深刻反映現實社會的作品,意境深遠,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被視為中國歷代詩歌發展最盛的黃金時期。而在唐朝時,即有編選唐詩的選本出現。
到了北宋王荊公時,離開唐亡一百多年,他編選的《唐百家詩選》,是關於唐詩的一個重要選本,宋代以來諸家即對此本多有措意,由此既可見宋人對於唐詩的整體看法,亦可見唐宋文學巨擘的王荊公對於唐詩的見識。
這次整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唐百家詩選》二十卷全本為底本,參校了《王荊公唐百家詩選》(中華再造善本據上海圖書館藏宋刻本影印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光緒年間印雙清閣本等易見版本,做了綜合校勘處理,以使得讀者看到一個完整的簡易讀本。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舊本題宋王安石編。安石有《周禮新義》,已著錄。是書去取,絕不可解。自宋以來,疑之者不一,曲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為安石。惟晁公武《讀書志》云:「《唐百家詩選》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為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為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曰:『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為介甫所纂。」其說與諸家特異。案《讀書志》作於南宋之初,去安石未遠,又晁氏自元佑以來,舊家文獻,緒論相承,其言當必有自。邵博《聞見後錄》引晁說之之言,謂:「王荊公與宋次道同為群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詩集,荊公盡即其本,擇善者簽帖其上,令吏鈔之。吏厭書字多,輒移所取長詩簽置所不取小詩上。荊公性忽略,不復更視。今世所謂《唐百家詩選》曰荊公定,乃群牧司吏人定也。」其說與公武又異。然說之果有是說,不應公武反不知。考周輝《清波雜誌》亦有是說,與博所記相合。輝之曾祖與安石為中表,故輝持論多左袒安石。當由安石之黨以此書不愜於公論,造為是說以解之,托其言於說之,博不考而載之耳。此本為宋乾道中倪仲傳所刊,前有仲傳序。其書世久不傳,國朝康熙中,商丘宋犖始購得殘本八卷刻之,既又得其全本,續刻以行,而二十卷之數復完。當時有疑其偽者。閻若璩歷引高棅《唐詩品匯》所稱以玄宗《早渡蒲關》詩為開卷第一,陳振孫《書錄解題》所稱非惟不及李、杜、韓三家,即王維、韋應物、元、白、劉、柳、孟郊、張籍皆不及,以證其真。又殘本佚去安石原序,若璩以《臨川集》所載補之,其文俱載若璩《潛邱札記》中。惟今本所錄共一千二百六十二首,較晁氏所記多十六首。若璩未及置論,或傳寫《讀書志》者誤以六十二為四十六歟?至王昌齡《出塞詩》,諸本皆作「若使龍城飛將在」,惟此本作「盧城飛將在」,若璩引唐平州治盧龍縣以證之。然唐三百年更無一人稱「廬龍」為「盧城」者,何獨昌齡杜撰地名?此則其過尊宋本之失矣。
唐百家詩選序
王安石
余與宋次道同為三司判官時,次道出其家藏唐詩百餘編,諉余擇其精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詩選》。廢日力於此,良可悔也。雖然,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
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序
[宋]楊蟠
詩之所可樂者,人人能為之,然匠意造語要皆安穩愜當,流麗飄逸,其歸不失正者,昔人之所長也。思采其長,而益己之未至,則非博窺而深討之不可。夫自古風騷之盛無出於唐,而唐之作者不知幾家。其間篇目之多,或至數千,盡致其全編則厚幣不足以購寫,而大車不足以容載。彼幽野之人,何力而致之哉?丞相荊國王公,道德文章,天下之師,於詩尤極其工,雖嬰以萬務,而未嘗忘之。是知詩之為道也,亦已大矣。公自歷代而下無不考正,於唐選百家,特錄其警篇,而杜、韓、李所不與,蓋有微旨焉。噫!詩系人之好尚,於去取之際,其論猶紛紛,今一經公之手,則怗然無復以議矣。合為二十卷,號《唐百家詩選》,得者幾希,因命工刻板,以廣其傳,細字輕帙,不過出斗酒金而直挾之於懷袖中,由是人之几上往往皆有此詩矣。子將命友以文共求昔人之遺意而商榷之,有觀此百家詩而得其所長,及明荊公所以去取之法者,願以見告,因相與哦於西湖之上,豈不樂哉? 元符戊寅七月望日章安楊蟠書。
唐百家詩選序
[宋]倪仲傳
音有妙而難賞,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無惑乎《唐百家詩選》之淪沒於世也。予自弱冠肄業於香溪先生門,嘗得是詩於先生家藏之秘,竊愛其拔唐詩之尤清古典麗,正而不冶,凡以詩鳴於唐,有驚人語者悉羅於選中。於是心惟口誦,幾欲裂去夏課而學焉。先生知之,一日索而鑰諸笥,越至於今,不復過目者有年矣。頃有親戚遊宦南昌,因得之於臨川以歸,首以出示,髮捲數過,不啻如獲遺珠之喜,惜其道遠難致,且字畫漫滅,近世士大夫嗜此詩者往往不能無恨,故鏤板以新其傳,庶幾丞相荊國公銓擇之意,有所授於後人也,雅德君子儻於三冬餘暇,玩索唐世作者用心,則發而為篇章,殆見遊刃餘地,運斤成風矣。 乾道己丑四月望日蘭皋倪仲傳序。
刻唐百家詩選序
[清]宋犖
昔予嘗購求王荊公《唐百家詩選》二十卷,厪得殘帙八卷於江南藏書家。庚辰秋,舉示山陽故人子丘邇求。邇求好學嗜古,請依舊式重梓,以廣其傳,予甚誼之,因序其首,略云:
夫物莫不聚於所好,而天地之氣,有開必先。故好龍而龍降,市駿而駿來。天下之大,安知更無嗜古如邇求者,或別購其半,則幾乎全矣。及梓成,果大行於時,寶愛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復得河東三篋,以覩其全焉。先是,吳中毛黼季氏喜刊古本,而家中藏書最多。予因屬其勤求是選,黼季敬諾而去,旁搜遠索,無日以怠。今癸未秋,黼季來謁予曰:「日者扆游江陰,親見王荊公《唐百家詩選》二十卷於某氏藏書家,特來告公。」予驚喜,趣購得之,凡所亡十二卷皆在焉。總數之得,百有四家,而曰百家者,舉成數也。有乾道己丑盤谷倪仲傅後序。夫荊公沒,至孝宗乾道時,不過六七十年,間而序已雲《唐百家詩選》淪沒於世。蓋由北轅南渡,播遷喪亂中,其所亡失書籍固不止此也,亦可慨夫!況乾道至今又六百年,而予寤寐之求甚久,一朝忽得,殆如香山居士所云,在在處處有靈物護之者乎?於是復招邇求補刊十二卷,俾成完書,公諸同好,此固陳農之所不能求,而張安世之所不及識者也。天下賞心樂事,無踰於此。昔雷煥得豐城雙劍,以為靈異之物,終當化去,留一自佩,送一與張華。華報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其後果化延津之雙龍。噫!物莫不聚於所好,凡好之而不篤,篤而不久,久而怠倦以忘者,吾未見其能聚也。非邇求嗜古,先梓其半,以為之招,而黼季又為予勤求歷久而不倦,其能終拿哉?是故精誠之至,可以貫金石而通神明,凡事盡然,此其一征也。 康熙癸未中秋,西陂宋犖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