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書
2024-10-10 23:46:40
作者: 王安石
堯典第一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洪範》貌、言、視、聽、思五事,可以解此「聰明文思」。
曰若稽古帝堯,
聖人於古,有可稽者,有可若者。
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
「放勛」之「勛」,功嚮於王之謂,《周官·夏官·司勛》:「王功曰勛。」「堯曰『欽明文思』」者,成德之序也。理之所可安者,聖人安而行之。
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大而敏之謂俊。親者,親之也;睦者,交相親也。平其職業,章其功勳。親九族之道,賢、不肖、能、鄙有不辯也,則無事乎平;不責以事,不程其功,則無事乎章亦善。治而夷之之謂平,成而著之之謂章,貴賤能鄙各適其分者,平也。程其事功,崇以爵位,旌以車服者,章也。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雍者,和之至也。
乃命羲和,
乃者,繼事之辭。散義氣以為羲,斂仁氣以為和。日出之氣為羲,羲者陽也;利物之謂和,和者陰也。昔少昊氏命官:鳳鳥氏司歷,玄鳥氏司分,伯趙氏司至,青鳥氏司啟,丹鳥氏司閉,位五鳩、五雉、九扈之上,古聖人重歷數如此。堯世步占,曰「欽」、曰「敬」,最為詳嚴。及夏,羲、和合為一,其職已略。至周為太史,正歲年以敘事,以下大夫為之;馮相氏掌日月星辰,以中士為之,則其官益輕。蓋創端造始,推測天度,非上哲有所不能。及成法已具,有司守之亦可步占,所以始重終輕,其勢然也。
欽若昊天,
天色可見者,蒼蒼而已,故於春言其色。氣至夏而行,故於夏言其氣。情至秋而知,故於秋言其情。位正乎上,故於冬言其位。
曆象日月星辰,
歷者,步其數;象者,占其象。
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
分命,使分陰陽而治之也。申命,使繼二申而申之也。羲和四官,各主一方之政、一時之事。日出為暘,故東方曰暘谷。羲仲,居治東方之官。寅,敬。賓,導也。敬導出日。日出為暘。物各當其分之謂平,事各當其序之謂秩。陽生於子而終於午,仲春陽之中也,故言日中。陰生於午而終於子,仲秋陰之中也,故言宵中。仲春、仲秋陰陽之至中,故曰以殷。仲夏、仲冬陰陽之至正,故曰以正。聖人之道,上至於日月星辰,下至於草木鳥獸,外至於夷狄,皆聖人之所治也。
宅南交。
南方相見之時,陰陽之所交也,故曰「南交」。
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不言北而言朔,如月朔更始之意。北方以位言之,則日月星辰之象皆伏而不見;以時言之,則草木歸根、昆蟲閉蟄,皆有隱伏之意,故謂之幽都。三時言「平秩」,主農事也。至冬,農事畢矣,歲事且終,天氣更始,故言「平在朔易」。冬不言「秩」而言「在」;在,察其改易而已。秩非不在,在非不秩,亦互相備。冬者,休息之時也;當豫察來歲改易之政耳。事之改易,於此時在察之;事豫則立。國家閒暇,乃豫圖改易之時也。
厥民隩,鳥獸鷸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咸熙。」
不言「功」而言「績」,謂其功乃緝累而成。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吁!囂訟,可乎?」帝曰:「疇咨若予采?」
「若時登庸」與「若予采」相對為言,謂「疇咨若時」者,咨順天道者也;「疇咨若予采」者,順人事也。疇,如「疇離祉」之疇。咨,如「周爰諮詢」之咨。疇咨,使眾共咨訪也。訟者,言之於公。
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靜則能言,用則違其言。象恭滔天,言其外貌恭而中心懷藏奸偽,滔天莫測。蕩蕩懷山襄陵。山高而陵下,陵言「襄」、山言「懷」,何也?地高則襄陵,地下則懷山。
圓則行,方則止;方命,猶今言「廢閣詔命」也。蓋鯀之為人,悻戾自用,不從上令也。堯知鯀之方命圮族,然卒使之,何也?曰:方是之時,舜、禹皆未聞於世也。在朝廷所與者,鯀而已,聖人雖有過人之明,然不自用也,故曰:稽於眾,捨己從人。雖疑其不可任,苟眾之所與,亦不廢也。故曰: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譽人尚必有所試,則其廢人也,亦必有所試,而不勝任,然後廢之耳。鯀既未常試,又眾之所與,堯雖獨見其不可任,敢不試而逆度以廢之乎?敢違眾而自用乎?聖人之立法,皆以眾人為制,中才之君,獨見其所見,不從眾人之所見,逆度其不可任,而不待其有所試,則其為失也多矣。故堯之聰明,雖足以逆知來物,明見鯀之不可任,猶不敢自用,所以為中人法也。夫利一時而其法不可以推之萬世者,聖人不為也,此所謂聖人之仁也。用己則聖人有所殆,用眾則雖中人可以無為而治也。故堯之用鯀也,以四岳之僉同;其用舜也,亦以四岳之師錫,所以為聖人者,以其善用眾也。「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於試舜與鯀見之矣。
岳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位者,人之所立。自下升則曰陟,自外入則曰巽。「汝能庸命,巽朕位」,謂汝能庸我之命,居帝之位,攝行天子之事也。堯固已聞舜矣,然且謂岳「汝能庸命,巽朕位」,然則堯之出此偽歟?曰:非然也。四岳者,皆大賢人,故堯任之,以與之厘百工,熙庶績者矣。堯雖聞舜,然未敢自用其所聞也,以為四岳亦能庸命,雖與之天下,亦可以朝諸侯、一天下也。此四人苟有賢於己者,宜亦知之;苟知之,宜亦推之,故推四岳之功善,而雲欲予之天下者,四人也,知足以知聖人,而其污不至乎貪天下也。舜誠聖人而在下,則四人宜知之矣;知之則宜言之矣,其肯相為比黨而蔽在下之賢於己者乎?此堯稽於眾,捨己從人,不敢自用其耳目之聰明也,必待四岳師錫己以舜而後徵庸之耳。然則四岳何以不蚤舉舜歟?曰: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必待上之唱也然後發,故四岳雖知舜,必待堯之唱也然後錫。
厘降,下嫁也。
舜典第二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堯曰「欽明文思」者,成德之序也。舜曰「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者,修為之序也。故於堯則言性之所有,於舜則言學以成之。
玄德升聞,
玄德,亦俊德也。自其著者言之,則謂之俊;自其妙者言之,則謂之玄。於聖人在上者稱其著,於聖人在下者稱其妙。
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大麓,泰山之麓也;後世封禪之說,傅會於此。舜於大麓主祭,「古者易姓告代」也。風之烈而雷雨弗迷者,則陰陽不失序可知矣。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於德,弗嗣。
「讓於德」者,遜於有德之人也。「弗嗣」者,弗肯陟帝位以嗣堯也。
正月上日,
正,政事當歲易者。上日,上旬之日。
受終於文祖。
堯受終於文祖。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美珠謂之璇。《堯典》言「曆象」,《舜典》言「璣衡」;璣衡者,器也。「堯典」言「日月星辰」,此言「七政」;七政者,事也。《堯典》所言,皆「道」也;於此所言,皆「器」也,事也。政,以人之所取正也。
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
三昭、三穆為六宗,從晉張髦之說也。天子事七廟,於地不言大示,於人不言太祖,於天不言日月星辰。以地示、人鬼之及六宗山川,則天、地之及日月星辰可知也。以天帝之及上帝,則人鬼、地示之及太祖、大示亦可知也。於天則舉尊以見卑,於人、於地則舉卑以見尊。
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於群後。
四岳總百官,群牧總諸侯。日覲者,與之謀內外之政也。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歲月日時之所能齊,律度量衡之所能一,先王詳而謹之,故居則曆象日月星辰,出則同律度量衡而天下治。王者必頒歷以天下正朔,故巡守則考時月而協之。作歷不能無盈縮,及其久也,日不能無差,故考日而正之。
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
凡贄,諸侯圭,《周禮·小行人》「六幣:圭、璋、璧、琮、琥、璜」,注云:「幣,所以享也;享後用琮。」則餘五玉即所贄之五玉也。諸侯有不能臣之義,復之所以賓之也。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
用特以見約也,先王非飲食,致孝乎鬼神,不敢約也,然其約如此,則巡守不敢煩費可知。
五載一巡守,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放勛」之「勛」,功嚮於王之謂,《周官·夏官·司勛》:「王功曰勛。」此「庸」,《周官》六功,皆曰「上之所報」,以民功為主,故「司勛」又曰「民功曰庸」是也。敷奏以言,觀其志也。明試以功,察其事也。車服以庸,報其功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封山川則材木不可勝用,浚川則穀米不可勝食。浚者,治而深之之謂。十二州之山川皆封培而浚之。蓋山川所以表識,又天地間生民之大利於是乎出也。
象以典刑,
象者,垂以示人之謂,若《周官》「垂治象、刑象之法於象魏」是也。
流宥五刑,
先王以為,人之罪,有被之五刑為已重,加之以鞭撲為已輕。已輕則不足以懲,已重則吾有所不忍,於是又為之制五流之法,以宥五刑之輕者。此則先王之仁,以鞭撲、五刑為未足以盡出入之差故也。堯竄三苗於三危。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
魂氣歸於天,故謂之殂;體魄降於地,故謂之落。
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聖人之政,其施不能無厚薄,則其報施之義,亦不能無厚薄也。
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
舜避堯之子,方其未踐位,天下無政,故此格文祖,即月而後有政,故言「月正」。
詢於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
《商頌》「歲事來辟」,則戒以「稼穡匪解」。周人遣諸侯於廟,則戒以「新畲終艾」,與此意同。
柔遠能邇,
古人皆以治遠自近始,至於言「柔遠能邇」,則先言「柔遠」者何也?不柔遠則遠者將為己患,而近者不得安矣,雖欲善近,不可得也;欲善近者,以柔遠為始。乃若治之,則自身至於家,自家至於國,自國至於天下,四海之外,未有不始乎近而後及乎遠也。遠者,柔之而已;近者,吾所治也,故當能之。
惇德允元,
有德者,惇厚之。元善者,信任之。
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任,佞也。難者,拒之使不得進也。難任人,則忠信昭而四夷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采,事也。百官,百揆之疇類也。宅百揆得人,則百官受其惠。亮采者,明其事也。惠疇者,惠其疇也。百工者,百揆之疇也。百揆得人,則百工皆疇離祉矣。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五品,言其人之品也。五典,言其品之典也。五教,言其以典教也。舜以道制典,故史以謹教五典言之,故以典敷教,故舜以敬敷五教命之。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
士,在周,大司馬之職;當舜之時,以士官兼之。
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三就,就輕、就重與就輕重之中。三居,居遠、居近與居遠近之中。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上下」者,或山或澤,或飛或潛。
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帝曰:「俞,往,欽哉!」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
胄子,將與其天職者也,不可以不教,教之之道,莫善於樂,故命夔典樂而教胄子。
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此四句乃教者之事。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古之歌者,皆先有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堂上之樂,以象宗廟朝廷之治。堂下之樂,以象鳥獸萬物之治。石者,堂上之樂也。夔方擊石拊石,以象宗廟朝廷之治,鳥獸不待堂下之樂,固已率舞,以此見舜功化之敏,樂之形容有所不逮也。堂上之樂,非止於石,特曰「擊石拊石」者,蓋八音惟石難諧,舉石則余不足道也。《詩》曰:「鞀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以此知樂之和由石聲而依之也。
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百揆,百官之首,故先命禹。養民,治之先務,故次命稷。伯益、禹、稷,皆堯所命。富然後教,故次命契。刑以弼教,故次命皋。工立成器,以為天下利,人治之末,故次命垂。如此治人者略備矣,然後及草木鳥獸,故次命益。民、物如此,則隆禮樂之時也,故次命夷、夔;禮先樂後,故先夷後夔。樂作則治功成矣。群賢雖盛,治功雖成,苟讒閒得行,則賢者不安,前功遂廢,故命龍於末,所以防讒閒、衛群賢以成其終。猶命十二牧,而終以「難任人」。夫子答「為邦」,而終以「遠佞人」也。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
二十二人者,四岳一人,十二牧,九官。
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唐、虞以「三考,黜陟幽明」,而其所命之官,或終身於一職,然則其所謂「陟」者,特爵服之加而已。「分北三苗」,黜幽也;然止於三苗,黜者寡矣。積不善則浸至於幽,積善則浸至於明,見萬國皆順軌而干有司者寡矣。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帝厘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九共》九篇、《槁飫》。
《堯典》《舜典》通義
堯行天道以治人,舜行人道以事天。《堯典》於舜、丹朱、共工、驩兜之事,皆論之,未及乎升黜之政。至《舜典》,然後禪舜以位、「四罪而天下服」之類,皆堯所以在天下,舜所以治。
大禹謨第三
皋陶指其名,而禹稱「大禹」者,宅揆任大,冠諸臣之上,表而出之也。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文命,禹號也。
舜,後也,故但言堯克艱事。今按定公問「一言興邦」,孔子對以「君難,臣不易」,下文惟及君而不及臣,意亦類此。嘉者,美之至也。嘉言罔攸伏,故野無遺賢,野無遺賢,故萬邦咸寧。
益曰:「都,帝德廣運,
都,君子所居。鄙,小人所居。故古者謂都為美,謂鄙為野。
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乃聖乃神,所以立道;乃武乃文,所以立事。先聖而後神,道之序也;先武而後文,事之序也。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游於逸,罔淫於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自「儆戒無虞」至「四夷來王」,乃歷言「戒哉」之說。「罔失法度」以下,修之身者也。「任賢勿貳」以下,修之朝者也。「罔違道」以下,施之天下者也。咈百姓以從先王之道則可,咈百姓以從己之欲則不可。古之人有行之者,盤庚是也。蓋人之情順之則譽,咈之則毀,所謂「違道以干百姓之譽」也,即咈百姓以從先王之道者也。人君不能儆戒以守法度,而游於逸,淫於樂,則荒惑矣,荒惑則任賢豈能勿貳?任賢不一,與去邪豈能勿疑?然所謂勿疑者,非於可疑之際而斷以勿疑也,考核情實無可疑,然後可斷而去之爾。無怠,戒以勤。無荒,戒以治。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
以「惟敘」為六府三事之序,故以土治水,以水治火,然後水、火為用;以火治金,以金治木,然後金、木為器;以木治土,以土治谷,然后土、谷為利。
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方水之未平,春作秋成有弗獲者,故地平然後天成。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
八十九十曰耄,耄則昏矣。百年曰期頤,期者百年之名,期者則當頤養。
汝惟不怠,總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念此人當知此人有可念之道,釋此人當知此人有不可念之理,名言此人當察此人之賢否。此事之是非,允出於此道,則當察此道之可否。蓋禹以為皋陶有可念之功,無可釋之事,名其人則有德,言其事則民懷。舜允出於禪位,則皋陶在所當念,不在所當釋。
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
臨下以簡為善,故元首叢脞則萬事墮哉。
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
舉事當,人信之,謂之「成允」。鯀汨陳五行,而禹行其所無事,可謂成允,成允然後能成功。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矜有執持之意,伐有誇大之意,故以矜言能,以伐言功;伐甚於矜也。能過天下而不矜,故天下愈服其能;功高天下而不伐,故天下愈服其功。
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
歷數,《易》所謂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形鬼神者是也。成變化,故昆蟲之出入,草木之生死,莫不待此以成。行鬼神,故自有形以至無形,自有心以至無心,莫不待此以行。帝王之興以天之歷數所在,非人事也。然人事果無與於廢興乎?曰:有命有義,命所以立天道,義所以立人道,「天之歷數在汝躬」,言命也。「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言義也。莫之為而為者,天道也。為之而使然者,人道也。和同天人之際,使之無間,非聖人孰能與於此!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四海困窮則失民,失民則無與守邦;無與守邦則天祿永終矣。
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
木干曰枚,枝曰條。枚有條,故數物曰枚,數事曰條。枚卜,人人而卜之也。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
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會群後,誓於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
不明謂之昏,不悟謂之迷。苗以昏故迷,以迷故不恭。
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民棄不保則天降之災咎,禹之用師,致天討而已。天降之咎,故以爾眾士奉辭伐罪。
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三旬,苗民逆命。
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叟,夔夔齋栗,瞽亦允若。
負罪而不釋,引慝而不拒,祗載而不違,此舜所以事瞽瞍也。
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班,分也,如「班瑞」「班宗彝」之班。禹前會諸侯之師,今分而散之。
皋陶謨第四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迪,道也。允迪厥德,謂所行之德允當於道。能允迪厥德,則心徹於內,而思慮不蔽,以之成謀,則明;智徹於外,而視聽不悖,以之受弼,則諧。
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禹拜昌言曰:「俞!」
身立則政立,故皋陶先言「修身」。能修其身然可以齊其家,故繼之以「惇敘九族」。齊家而後國治,故繼之以「庶明勵翼」。國治而天下平,故繼之以「邇可遠在茲」。庶官昭明勉勵而輔翼於己。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
惟帝其難之,指堯而言。
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孔壬,大包藏禍心之意。驩兜誣人之功罪,害於知人;有苗違上政令,害於安民,故畏之。巧言以色孔壬,若共工「靜言庸違象恭」是也,則無所不害,害之至也,故畏之,畏又甚於憂也。有苗雖頑,然上之聰明不為驥兜、共工之徒所蔽,則按其惡遷之而已,非所憂畏也,故於苗曰遷而已。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知人之方當考其行,行有九德,所以知其德者當考其事。今言其人有德,則當言其可見之行。曰載采采者,所謂可見之行也。
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願愨或失於樸陋,恭謂恭肅有禮。九德合之則為三,分之則為九。
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日宣達三德之賢,使任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之賢,使任有邦。嚴,貌嚴;祗,行祗;敬,心敬。
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於五辰,
五辰分配四時:春則寅卯,為木之辰;夏則巳午,為火之辰。余仿此。
庶績其凝。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天子當以勤儉率天下諸侯,不當以逸欲教有邦。蓋天子逸欲於上,則諸侯化之,亦將肆其逸欲以盤樂怠傲於下。使有邦者皆肆其逸欲,則生民之受其禍,可勝計哉!而其源則自夫上之人以逸樂導之也。誠使為天子者澹然無營,清心寡欲,舉天下之聲色貨利曾不足以動其心,彼諸侯者其敢肆其逸欲於下哉!
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曠,用非其人,空其位,廢其事之謂也。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吉、凶、軍、賓、嘉之禮,亦天所秩也,天子當自其禮庸之;庸者,常用之謂也。五典、五服、五刑之所施,非一人之身,若五禮則取於一人之身。
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服,所以章有德也。
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聰明主於典禮而言,明威主於命德討罪而言。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命之所受與天為一,其視聽好惡之公,未嘗與天違也。
達於上下,敬哉有土!」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績。」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思曰」之「曰」,當作「日」,形近之訛。襄,成也。思一一贊襄,以成禹之功也。
益稷第五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
鯀治水九載,兗州「作十有三載乃同」,禹之代鯀,蓋四載而成也。隨山,相水所出入治之:刊,除木也。刊木,以達險阻,除蔽障也。
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
決九川,距四海,使大水有所歸;浚畎澮,距川,使小水有所入:治水之次第也。不決川,則雖浚畎澮,不能除水患也。浚,治而深之之謂。川或不必浚,於其壅塞也,決之而已。
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
物不可積,則懋使之化;可積以待,則遷使之居。居,儲也。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欽四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自「臣作朕股肱耳目」至「否則威之」,帝責任於禹。下文「汝翼」「汝為」,作股肱也;「汝明」「汝聽」,作耳目也。「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言作股肱。「予欲觀古人之象」至於「汝聽」,言作耳目。汝翼,作肱;汝為,作股;汝明,作目;汝聽,作耳也。敬敷五教,司徒掌之,豈非左右有民?稷掌阻飢,皋治奸宄,豈非宣力四方?夷作秩宗,豈非製衣服?夔典樂,豈非察音聲?然彼皆各治一官,禹則總百官而治之者也。帝兼舉四事,而寄以股肱耳目,蓋如此。「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在天,以日月為本,以星辰為紀,故以日月星辰為首。山取其靜而仁,龍取其變化。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凡此,德之屬夫陽者,故在衣而作繪。宗彝、藻、火、粉、米,凡此,德之屬夫陰者,故絺繡在裳。辨物則知善之為善,知善之為善,推而上之,可以至於天道,則聖人之能成矣。宗彝,宗廟尊彝也;事宗廟之常器,所以象孝。藻,水草也,以其清潔而可藨羞。火,以其明足以燭物而烹治。華蟲取其文。米取養人,黼取其斷,黻取其辨。拂我而相之,謂之弼,故「弼」字或作「拂」。比我而相之謂之輔,故《比》卦曰:比,輔也。此以禮教也。若射矍相之圃,或斥出之,或留在位,此侯以明之之意。《周禮》鄉黨之官以時書民孝弟睦婣有學者,亦「書用識哉」之意。工以納言,時而揚之者,所謂以樂教也。格則承之庸之者,既教而成矣,則有德者承之,而承之者使之在位也;有能者庸之,而庸之者使之在職也。否則威之者,教之不率而後威之以刑,先王所以成就天下之材至於如此,可謂至矣。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無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於家,用殄厥世。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
自「俞哉」至「帝其念哉」,禹歸重於帝。
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
禹言「帝念哉」,蓋謂苗頑弗即工,帝當念其罪而誅之。故帝於下文言「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乃所以告禹,謂汝欲我念其所以誅三苗,我當命皋陶施刑以誅之。師長各相率而赴功,故各迪有功。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治定製禮,功成作樂,舜之治功於是乎成矣。故夔稱其作樂,以美舜也。以兆鼓則曰鞀。堂上樂以象宗廟朝廷之治,故堂上之樂作而能致和於宗廟朝廷。堂下樂以象鳥獸萬物之治,故堂下之樂作而能致和於鳥獸萬物也。鳥獸蹌蹌鼓舞,則萬物無不和矣。管篁之族其音象鳥,鼓鍾之族其聲象獸,非特聲也,其制形亦然。先儒以笙為象鳥翼,而筍簴亦皆為鳥獸之形。鳳凰鳴中律呂,色能五彩文章,能集其類,而君之治則見,亂則隱。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夔既言《韶》之成,又嘆美舜德化之妙,樂之形容有所不逮也。予方擊石拊石,不待眾樂之奏,百獸固已率舞,庶尹固已允諧,豈無自而然哉?皆帝德有以致之也。
帝庸作歌。
治大成矣,上下宜相戒儆之時,故帝以此作歌。
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股肱不喜,而有刑以俟之。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皋陶以為人君不必下侵臣職以求事功,但委任而責成功爾。「率作興事」者,分職授任,如咨命二十二人是也。「屢省乃成」,則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是也。能如是則可謂之明君。君明則臣不敢欺,而思盡其職,庶事自各就緒矣。苟為不然,而欲下侵眾職,則元首叢脞而股肱懈怠。天下之事豈一人所能辦哉?萬事之墮,固其宜矣。前言「庶事」,後曰「萬事」,甚言叢脞與惰之敗事也。
帝拜曰:「俞,往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