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術

2024-10-10 23:34:36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塗鴉在20世紀70年代流行成風,像野葛一樣在世界上大多數城市中心瘋長。批評者認為這是破壞公物,並頒布了嚴格的法令來阻止其傳播。塗鴉者及其粉絲則稱之為街頭藝術,認為它是一種用於傳遞信息和展示自我的另類表達。今天,畫廊展示它,書籍讚美它,GG公司將它的形式和風格打造成一種「游擊」藝術。與此同時,與噴繪塗鴉異曲同工的大幅傳單與海報的瘋狂張貼,也成為一種熱潮,繼而成為一種風尚。街頭藝術在2000年、1990年甚至1960年也並不鮮見,但在過去的10年裡達到了新的高潮。這群人的領袖是謝潑德·費利(Shepard Fairey),他於1989年開展了「服從巨人」(「巨人安德魯擁有一支民兵隊」)運動,簡稱為「服從」(OBEY)運動。他發起了一場瘋狂張貼「服從」海報的運動,也因此付出了法律方面的代價。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費利為歐巴馬製作了「希望」海報,該海報首先在網上發布,但很快就出現在美國的大街小巷(這也帶來一些法律方面的麻煩)。而費利只是眾多「街頭藝術家」之一,他時而是游擊藝術家,時而又是主流藝術家。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設計師們開始將平面圖像帶到街頭,將GG促銷刷在建築上,製作充氣雕塑,或用GG牌傳達個人藝術信息。不僅如此,街頭藝術慣用的視覺語言,特別是常見的鏤空模板,已經被用於電影、戲劇和其他主流娛樂之上。

  730.謝潑德·費利設計。《服從》,乙烯基貼紙,約1990年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731.薛博蘭(Paula Scher)設計。建築外觀設計,新澤西表演藝術中心(NJPAC),2004年

  732.謝潑德·費利設計,「歐巴馬田野繪畫」工作室繪製。《希望》,海報,繪於賓夕法尼亞州某地,2008年

  733.德魯·霍奇斯(Drew Hodges)設計,SpotCo.公司出品。《出租》,標誌,1994年

  734.李智(Ji Lee)設計並繪製。《刪除GG牌》,紐約街頭GG管制運動局部,2009年。照片由李智提供

  735.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和馬蒂亞斯·恩斯特伯格(Matthias Ernstberger)設計,莫妮卡·艾切爾(Monika Aichele)繪製。《所有人》,充氣雕塑,蘇格蘭六城設計節

  736.喬尼·漢納(Jonny Hannah,插畫家)和亞歷克斯·麥克法迪恩(Alex MacFadyen,藝術總監)作品。《完整的莎士比亞》,雜誌插畫,電訊傳媒集團,2008年

  737.伯納德·邁斯納(Bernard Maisner)設計並書寫。《肢體語言》,自我推廣設計,2009年

  738.萊恩·沙頓(Leanne Shapton)設計並繪製。《塞林格的9個故事》,書籍藝術,2009年

  739.喬恩·格雷(Jon Gray)設計並書寫。《萬物發光》,書籍封面,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2002年

  740.亞歷克斯·特羅丘特(Alex Trochut)設計並書寫。《這便是插畫》,《Varoom》雜誌封面,2009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