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視化

2024-10-10 23:34:33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我們難以判斷信息可視化革命是減輕還是加重了信息過載的負擔。顯而易見的是,隨著數據流的增加,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潮汐波的出現,21世紀對更多信息可視化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這是網際網路所鼓勵和推動的。自相矛盾的是,所有這些平面圖形,以及大多數信息展示卻是為紙媒(雜誌、書籍、海報)而作。這種20世紀末開始的快速簡略的呈現方式(當《紐約時報》推出可視化信息設計時,它們被稱為「雙面牛排」)已經演變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平面設計正餐。當代設計師使用通用符號或ISOTYPES符號(最初由奧托·尼亞思在20世紀20年代開發),創造出各種信息框架、構圖和矩陣,從性戀物癖的本質到最流行的毒品無所不包。信息可視化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它也變成諷刺和嘲笑的對象。這些設計本身常常機智過人,能幫助終端用戶在導航過程中更有效地獲取信息。無論是嚴肅的還是漫畫形式的可視化信息設計,其最常見的特點是文字豐富,時常越緊湊短小越好,這往往破壞了信息傳播的清晰性目標。

  720.米查·比魯特(Micha Bierut)和詹妮弗·基農(Jennifer Kinon)設計,凱薩琳·蓋茨(Katharine Gates)文案。《怪念:色情路線圖》,信息圖片海報,紐約性博物館,2007年

  721.克里斯托夫·尼曼(Christoph Niemann)繪製。《晚安,霉運來了》,摘自紐約時報網站2009年的一篇視覺短文

  722.戴夫·埃格斯(Dave Eggers)設計。《麥克斯韋尼》第三期,雜誌封面,1999年

  723.德博拉·阿德勒(Deborah Adler)文字編排及整體設計。塔吉特公司處方藥瓶標籤,2003年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724.喬舒亞·科瓦魯比亞斯(Joshua Covarrubias,設計師、插畫家)和阿格涅斯卡·加斯帕斯卡(Agnieszka Gasparska,藝術總監)作品。《最流行的毒品》,信息圖表,摘自《好》雜誌,2009年

  信息可視化

  人體模型、組織系譜圖、定向點線,這些都是可視化信息中使用的一些視覺比喻。奈傑爾·霍姆斯(Nigel Holmes)是第一批用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方式將這種定量可視化設計重新引入美國期刊的設計師之一。他呈現基本信息的獨特風格和「追隨彈跳球」的設計方法助力了相關設計實踐,成為當前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方法。很快,霍姆斯的方法生根發芽成為設計學的一個分支,而他則在《時代》雜誌信息藝術總監的位子上待了20年。很快,理察·索爾·伍曼(Richard Saul Wurman)給這項工作貢獻了一個固定下來的名字:信息構築——它以圖形設計的形式呈現,目標是讓或簡單或複雜的數據更加清晰明了。可視化信息設計和一般平面設計的關鍵區別在於透明度。裝飾如果妨礙信息的獲取,那肯定是畫蛇添足,毋寧不加。並且信息有它自己的風格,可視化信息憑藉一種共同的視覺語言,已經自成一派,每一個實踐者都貢獻著自己的方法,為整個流派的形成做出貢獻。

  725.奈傑爾·霍姆斯(設計師兼藝術總監)作品。《如何指揮》,可視信息圖像,摘自布盧姆斯伯里出版社《無字圖述》(W o r dle ss Diagrams),2005年

  726.尼古拉斯·費爾頓(Nicholas Felton)繪製並設計。可視信息圖像,《2009年費特隆年報》,2010年

  727.山姆·波茨(Sam Potts)設計。《極客之愛》,可視信息圖像,紐約時代周刊專欄版,2008年

  728.艾麗西婭·鄭(Alicia Cheng,設計師)和克里斯威爾·拉平(Criswell Lappin,藝術總監)作品。《菲利普·詹森》,《都市》雜誌,2005年

  729.艾麗西婭·鄭設計。《伊拉克戰爭》。可視信息圖像,紐約時代周刊專欄版,2005—2010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