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平面設計200年> 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

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

2024-10-10 23:33:33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在20世紀80年代基本上折衷的設計環境中,後現代主義已經開始成為一種獨特的國際風格,這種風格不是從某種教條出發的,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個體多種多樣的理論和實踐的某種偶然匯聚。在當前的建築界,這一術語正式而有效地拒絕了正統的純粹的現代主義,而更傾向於一種升級版的新古典主義裝飾;在當代設計中,它也不是一種很精確的風格,或許只可以看作是一種臨時的評價標準。設計領域對這個術語最普遍的解釋是,它包括那些不是嚴格包浩斯,並接受如新達達、新表現主義、朋克以及和平現代主義這些80年代出現的子風格的設計。

  與最後一脈主要國際風格裝飾藝術風格一樣,後現代主義將藝術傳承和現代技術與裝飾傾向融合在一起,以進行基礎廣泛的、商業化的外在呈現。將它豐富多樣的子樣式匯聚在一起的,是一些獨特的視覺特徵(如果稱不上哲學特徵的話):流暢靈動、饒有趣味的幾何形式,鋸齒狀的排列,隨機放置的點和線,多層次和碎片化的圖像,淡雅柔和的色調,不規則的文字排版,以及向藝術與設計史的頻繁取經。

  早在後現代設計美學這個術語誕生之前,它就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了。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某些並不成熟的後現代主義元素就已反覆出現在圖釘工作室新藝術風格與裝飾藝術風格的作品中。甚至早在1947年,小埃托雷·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 Jr)已經結合建構主義形式和色彩鮮艷的幾何碎片,做出一系列平面設計,為他有影響力卻短命的孟菲斯風格做了一次預演。當在20世紀80年代初真正意識到自己顯著改善城市面貌的機會微乎其微時,索特薩斯決定把重點放在家裝改造設計上,這是自由設計的最後一片淨土。他那卡通般的、色調柔和的孟菲斯家具、織物及配飾,充滿趣味又玩世不恭,同時呈現出一種對僵硬的功能主義的批判。它們的三維拼貼/組合特性強烈影響了米蘭、巴塞隆納、洛杉磯、舊金山和東京平面設計的外觀。時至今日,它繼續定義著平面設計在耐用消費品上的應用。

  瑞士對後現代主義最早的貢獻可以追溯到1968年沃爾夫岡·溫加特(Wolfgang Weingart)加入巴塞爾藝術學校。他拒絕了瑞士網格化設計和排版的整潔有序,將文字排列成圖像,在同一個單詞中混合了粗細不均的字體,明明創建了網格又突破了它們。雖然脫身於瑞士的形式體系,但溫加特的巴塞爾風格帶來一種從二維空間中解放出來的計算機時代的自由。許多跟著溫加特一起學習的歐美學生發展了他的創作方法,為20世紀80年代創造了鮮明的設計面貌。

  紐約設計師丹·弗里德曼(Dan Friedman)是巴塞爾畢業生,後來在耶魯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學院任教,是最卓有成效的新風格教師之一。弗里德曼設計了各種學生激勵項目,測試前衛風格與實際設計應用之間的關係。1973年,他寫道:「易讀性(一種高效、清晰、簡單的閱讀特性)常常與可讀性(一種促進閱讀興趣、愉悅和挑戰的特性)相衝突。排版設計在多大程度上能既具有實用性,同時又能在審美上與眾不同?」弗里德曼的方法是通過美國設計教育來實現一種飛躍。在洛杉磯,設計師艾普爾·格雷曼(April Greiman)和攝影師傑姆·奧德格斯(Jayme Odgers)使用動態攝影技術,推進和強化了這種新的設計語彙。他們將巴塞爾設計規則與加州流行/放克(Funk)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圖像過載」風格,有點類似於英國Hipgnossis唱片設計工作室和日本海報設計師橫尾忠則的作品。格雷曼後來通過使用抽象的計算機圖像,進一步擴展了易讀性的界限。與此同時,在建築師羅伯特·文圖里(Robert Venturi)和麥可·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的影響下,舊金山的一群設計師開發出了以流線型新古典主義為特徵的後現代裝飾主題。密西根布魯菲爾德山莊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的老師們,根據解構主義理論制定了一種分析設計方法:通過找出複雜的排版格局可以表達的意義的層次,來檢驗抽象視覺傳播的局限。雖然這一理論本質是裝飾而非功能性的,但在荷蘭登貝設計工作室(Dumbar and Total design)的實用設計中,它得到了最佳應用。

  

  伴隨著對平面設計的這種分析性探索,出現了一些更具表現力和偶然性的方法。和十年前的迷幻一樣,朋克(也稱為新表現主義和新達達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地下印廠及其反設計美學的精神產物。作為搖滾樂分支的朋克起源於英國,它在各種當地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發展起來,特別以倫敦、紐約、洛杉磯和西雅圖為代表。它的設計以速度和經濟為主線,在海報和通俗小報設計中使用粗糙邊緣的撕破紙和膠帶效果,並採用「勒索信字體」[1]的方式來打字並進行圖形塑造。與地下印廠一樣,漫畫在朋克的整體視覺形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瑞士朋克則展現出一種更為精細的文字和圖像,用高科技方法對網格化設計進行了更猛烈的衝擊,並最終退化成為更為商業的新浪潮設計。正如漫畫家加里·潘特(Gary Panter)感嘆的那樣,「朋克是一種心靈的表達,而新浪潮僅僅是個皮囊」。

  儘管有著後現代主義的標籤,20世紀80年代的設計風格還是各種風格的總和。在某個時期確實有證據表明存在著相同的設計語彙,或者至少有相似的審美情感和藝術的交會,這些都在媒體的傳播下顯而易見,而且在各類商品上皆有應用。然而,審美依循著某些設計師的風格繼續演變,並作為流行時尚由媒體傳播開去,而只有時間才能揭示它的本質與意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