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序
2024-10-10 23:30:03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在2010年出版的《平面設計200年》第三版前言中,我們曾寫道:「任何一本書,只要是在歷史框架內敘述,那麼它在一二十年後就會過時,甚至用不著一二十年。這一論斷對平面設計而言可能是雙重的,因為它的主題轉瞬即逝,因而也會在更短的時間內變遷。」考慮到此生有涯,增補的能力也有限,我們在結語中說:「也許這(第三版)是我們最後一次出版《平面設計200年》了。」當然我們也留了一手,加了句:「哪裡有生活,哪裡便有設計。」
奇蹟般地,我們在2018年出了新版——這是這本書最新也是真正的最終版本,我們深以此為傲。三十年前,也就是1988年,當我們出版了第一版《平面設計200年》時,平面設計史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這一領域的開山之作,是已故的菲利普·B.梅格斯(Philip B. Meggs)所撰寫的《平面設計史》(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於1983年出版(目前在Alston Purvis的指導下出版了第六版)。《平面設計200年》希望從一個稍微不同的視角回望平面設計的歷史,以對梅格斯的著作做一個補充。我們並沒有從洞穴繪畫開始一路走來,像其他設計史著作一樣按照時間順序並從現象學角度記錄平面設計的諸多遺產。我們所做的是審視19世紀晚期以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設計藝術,探索在商業和政治的框架內平面設計的風格如何變遷,了解它是如何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並反哺社會,以及它如何讓處於大文化歷史中的每一個時代都旗幟鮮明。與梅格斯及後繼者的設計史作品(如今這類設計史作層出不窮)豐富充盈的案例呈現不同,本書更多的是對設計史一種別出心裁的鳥瞰。
我們之所以在2000年編寫了修訂版,是因為平面設計的經典以一種充滿爭議的方式開始發生重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當數字工具為設計師打破傳統或通過「復古」的形式回歸傳統帶來新的機會,並激發出新能力時,我們知道,數字成為新平面風格的保護傘,而這種新風格正從新技術脫胎而來。後現代之後,便是數字時代。我們編撰的類目或許並沒有在藝術或設計史上被普遍接受,但其意義在於,它引領了那個時代平面設計前瞻的方向。到2010年的第三版時,技術已經變得至關重要,但對於平面風格轉變的趨力變弱了。我們在這一版中增加了「新世紀風格」這一節,來陳述平面風格的新發展。這是一個更龐大、邊界更模糊的範疇,包含著這十年來湧現出的諸多新風格與新方法。
我們的分類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很顯然,設計師們被趨勢的洪流裹挾著前行,部分是因為新技術和新平台需要新的設計語言。然而,從客觀的歷史視角來看,這些設計風格是通過推演和解釋形成的。如果我們發現某件東西「潮」了不止一段時間,便可以將它確認為一種風格,並且一直沿用下去。
對於第四版,我們再次從「潮」的角度來審視平面設計。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新增類目「潮人設計」中的設計究竟只能流行一段時間,還是能夠經受住時代的風浪。但就目前而言,它包含了我們所認可的那股年輕的平面設計浪潮,這股浪潮已經滲透到印刷品、屏幕和運動中,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歷史正在被創造,但是在它的創造過程中,我們很難猜到哪一部分會被歷史銘記。因此,這第四版也是最終版中的「潮人設計」類目,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基於經驗的有根據的猜想。
史蒂文·海勒/西摩·切瓦斯特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