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量調大
2024-10-10 23:25:45
作者: (美)基思·法拉奇 塔爾·雷茲
要戰勝你對規模的恐懼。不幸的是,人們對人際關係網有一種很常見的誤解:結交社交圈邊緣的朋友多少會影響真正的朋友關係。一派胡言!
事實是,網絡上的人際關係很容易批量管理,而親密的關係卻總需要一對一單獨地培養。大部分評論家把二者混淆起來,說什麼「看吧,看看社交媒體都幹了些什麼;現在這些孩子有5000多個『朋友』,但是沒有真正的友誼」。
與此同時,這些「孩子」——那些做得對的,拒不承認這兩個概念相互排斥——一方面擁有一小群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的關係既穩固又密切;另一方面還有一大張多種多樣的社交網,他們可以獲得所需的資源、信息和人力,解決意料之外的需求。
擴大社交規模吧,但是要創造一套幫助你管理、過濾人際關係的結構,還要養成分辨信息和噪聲的習慣。不要每個人都關注。斯考伯曾提到過,對於他關注的人,「我知道我關注他們的原因。我只關注那些很早開始轉變的人、革新的人、經理董事,或者在科技行業有重大影響力的人。我既不會關注體育明星、電影明星,也不會關注政治家」。
我唯一的指導就是我的人際關係行動計劃。你也應該如此。我總會把我的目標放在桌面或者手機屏幕的中心位置,指引我向這個方向發展人際關係網,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社交媒體。
技巧在於反覆在人際關係行動計劃最核心的那50人或150人與更大範圍的朋友圈之間切換交流活動——前者是你想建立真正友誼的對象,而後者則會為你帶來新想法和新信息。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你很容易做到,因此一旦社交計劃的目標變了,你就可以從外圍廣大的社交圈當中吸收資源,轉移核心社交圈的焦點,從而培養一個新的社交關係核心。你不斷關注、拓展外圍的大社交圈,同時把精力聚焦於核心社交圈。
我用問候朋友的做法處理邊緣社交關係,也創建了動態分類和優先等級。各大社交平台都可以做到這一點,要麼貼標籤,要麼設置名單。我在社交媒體裡的「1」類朋友,都是行動計劃里我想要立即建立交往關係的人,所以我會找機會與他們單獨交流,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2」類和「3」類都屬於邊緣關係,我與他們的交流活動大部分都是通過推特、博客和消息郵件等方式完成的。我經常有規律地瀏覽「3」類朋友的信息,在這兒我可以得到最棒的想法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