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奢華的生活方式
2024-10-10 21:52:59
作者: 席代岳
天然產物是各種工藝品的材料,所以農業是手工業的基礎。羅馬帝國絕大多數人民是勤勉而靈巧的勞工,從各方面盡其所能為少數富人服務。那些極少數非富即貴的寵兒,為了展示驕縱的心態,滿足聲色的欲望,對於他們的穿著、飲食、住所和擺設,莫不務求精美舒適、富麗堂皇。這種行為被冠以奢侈浪費的惡名,歷代以來受到有道之士的嚴厲譴責。要是每個人只擁有生活的必需品,而能棄絕無用的冗物,將必有益於人類的德行和幸福。但是在目前這種不完美的社會狀況下,奢侈固然是罪惡和愚昧的根源,但看來也是矯正貧富不均的唯一手段。勤勞的工匠和高明的藝人,雖然沒有田產土地,但可以憑本事從地主手中得到一份收益。而地主受到利益的驅使,要儘量改進他的田地,生產更多的物品以提高生活享受。每個社會都有這種運作的方式,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力,而在羅馬世界發揮得更是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羅馬的軍隊和政府從人民身上巧取豪奪大筆錢財,要不是借著買賣和生產奢侈品的過程,又回流到臣民的身上,各行省早就民窮財盡,壓榨一空。只要這種循環限制在帝國的疆域之內,在某種程度上會給政治機制帶來新的活力,其結果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限制奢侈品在國土之內並非容易的工作,為了供應羅馬的壯麗和精緻,古代世界最遙遠的國家也被掠奪一空。斯基泰的森林出產價值不貲的皮毛,琥珀從波羅的海海岸經過陸地來到多瑙河,蠻族對這些毫無用處的物品能夠換取大量的財富而感到詫異。[120]巴比倫地毯和其他東方貨物的需求量相當可觀。但是最重要而鮮為人知的國外貿易,在阿拉伯和印度之間進行。每年的夏至前後,便有120艘商船的船隊,離開埃及在紅海的米奧斯·霍米斯海港,借著季風吹送的助力,在40天內橫渡大洋,馬拉巴爾海岸[121]和錫蘭島[122]通常是航行的目標。很多來自亞洲國家的商人,都在市場引頸企望他們到達。埃及船隊的回航定在12月或1月,船艙里高價的貨品很快裝在駱駝背上,從紅海運到尼羅河,再順流而下送到亞歷山大里亞,毫不耽擱地快速輸入帝國首都。從東方輸入的商品不但精緻耀目,且質地輕盈,像是一磅絲的價值就不低於一磅黃金[123];還有各種寶石、珍珠的價錢僅次於鑽石[124];以及各式各樣的香料,它們被用在宗教儀式和鋪張的葬禮上。
航行的辛勞和艱險獲得極為優渥的利潤,由於少數人靠損害公眾的利益而發財,等於把商人所賺得的利潤轉嫁到羅馬臣民身上。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對本國的產物和商品,感到滿足,無須外求,羅馬人只有靠著銀兩來進行商業交易,這也是當時最主要的貨幣。元老院經常抱怨,有件事讓他們的面子掛不住,就是為了購買女人的飾物,國家的財富竟然流入外人和敵國手中,且這種情況完全無法彌補。有位作家基於好奇進行深入研究,估計每年的損失高達80萬英鎊。[125]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一定會引起不滿,讓大家感到前途黯淡,而且會日趨貧窮。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黃金和白銀之間的兌換率,在普林尼時代所顯示的數據,到君士坦丁在位時變成固定匯率。要是將這兩者做一比較[126],我們發現在這段時期,國內的白銀大幅增加,沒有理由說是黃金愈來愈短缺,很明顯的是使用銀兩更為普遍。不管對阿拉伯和印度要輸出多少白銀,還不至於耗盡羅馬世界的財富,何況開礦獲得貴金屬,能夠充分供應商業的需求。
縱使人類的習性是緬懷過去而貶損當前,但是行省的屬民和羅馬人一樣,感受到帝國和平繁榮的氣象,無不誠心齊口頌揚。
有關社會、法律、農業和科學的主要法則,大家承認是雅典人首創,現在經由羅馬的權威,得以穩固地建立。有了公平的政府和共同的語文,即使最兇狠的蠻族,在這種莫之能御的感召下,也能摒棄前嫌成為統一的國家。可以肯定地說,只要各種技術不斷進步,人類的數量眼看就會增加。城市日益光彩,受到大家的讚美;鄉村經過精心的栽培和裝飾,美麗的外表就像一座大花園。很多城邦為了和平舉辦長時期的節慶典禮,大家忘記古老的仇恨,再也不會憂慮未來的危險。[127]
這段吹捧之辭讀起來咬文嚼字,粉飾太平,難免讓人感到肉麻,但其所述內容,倒是符合歷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