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繼位 ——第一個同西方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
2024-10-10 21:19:21
作者: 閻崇年
清道光帝旻寧,三十九歲登極,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歲。他在歷史上有兩個「第一」:他是清朝唯一以嫡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他又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
道光帝旻寧的生母嘉慶帝皇后喜塔臘氏為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大臣和爾經額的女兒。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被乾隆帝冊為皇十五子永琰(繼位後改為顒琰)的福晉。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八月初十,喜塔臘氏在皇宮擷芳殿中所生下一位皇子,名綿寧(繼位後改為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
綿寧六歲開始讀書,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綿寧十歲那年,有一件吉祥的事。這年,他初次隨祖父乾隆帝木蘭秋獮。他引張小弓,射獲一鹿。乾隆帝大喜,賦詩一首,說乾隆帝自己十二歲時,隨同祖父康熙帝前往木蘭行圍,初圍得熊,此次旻寧則初圍就獲鹿,比當年的自己還小兩歲。
綿寧十四歲時,父親永琰被立為皇太子,全家大喜。十五歲,雙喜臨門。正月初一,皇父在太和殿登極,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五代皇帝——
嘉慶皇帝,這是一喜。另一喜是皇父為他娶妻成婚。新娘鈕祜祿氏是戶部尚書布彥達賚(lài)之女,被冊為嫡福晉。
綿寧十八歲時,皇父嘉慶帝遵照秘密建儲家法,親筆寫下綿寧的名字,封藏在鐍(jué)匣里。這樣,綿寧成為秘立的皇太子。從此,到壽皇殿展拜歷代先帝,命他隨行;去乾隆帝的裕陵添敷土,命他恭代,這都表現出皇父對他格外信任和關懷。綿寧被秘密立儲之後,嘉慶帝經常囑咐他不要胡思亂想,要他靜心讀書,修身養性。綿寧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每天與詩書相砥礪,寫成了《養正書屋詩文》四十卷。他親筆書寫了「至敬」「存誠」「勤學」「改過」四個條幅,掛在屋中,以提示自己要修身養性,也是向皇父表露心跡。
綿寧三十二歲時,發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宮的突發性事件。他機智勇敢,登牆上房,射死兩名天理教徒,並飛章向皇父奏報。這使他在內廷上下,朝野內外,威望大增。嘉慶帝在回京途中得到奏報後,立即封綿寧為智親王。
儘管綿寧有出色的表現,又被秘定為儲君,但在皇位繼承時,仍然出現了風波。這場風波是由裝著立儲諭旨的鐍匣引起的。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綿寧隨皇父嘉慶帝到熱河木蘭秋獮。二十四日,嘉慶帝不適。二十五日,病危,接著就駕崩了。嘉慶帝在避暑山莊崩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取下鐍匣。但是,當時並沒有這樣做。
嘉慶帝的皇后在皇宮驚悉嘉慶帝駕崩的噩耗,傳下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智親王綿寧,即正尊位。本來皇后就在宮裡,應該派人去取「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鐍匣御書,但是皇后卻直接傳下懿旨,這說明鐍匣御書不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
而在避暑山莊,內廷扈從、睿親王之子禧恩提出,智親王有定亂之功,應當繼位。禧恩本來並無權力建言皇儲大事,所以他的建議沒有得到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等認同。這說明當時禧恩等跟隨在嘉慶皇帝身邊的大臣,並沒有聽到皇帝對儲位的安排。
戴均元和托津就督促皇帝身邊的太監們,查找了皇帝用的十多個箱子,最後從嘉慶帝的近侍身上發現一個小金盒,鎖著,沒鑰匙。托津把鎖擰開,發現御書就在裡面。原來裝御書的鐍匣就是這個小金盒,由嘉慶帝隨行攜帶。這樣,鐍匣御書經過周折,總算找到。大學士托津偕戴均元宣示御書,立綿寧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
在找不到鐍匣御書的情況下,皇后鈕祜祿氏明明有綿愷、綿忻兩個親生皇子,但她下懿旨由不是自己親生的皇次子綿寧繼位;而宗室禧恩也斗膽建議由綿寧繼位,這些都說明綿寧繼位是人心所向的。
道光帝執政三十年,既算是勤政,也算是節儉。他做了不少事情,如懲治貪污、整頓吏治、治河通漕、清厘鹽政、開通海運等,都或多或少有所成績。他一生中最大的政績,是鞏固了新疆的社會秩序;最大的悲苦,是鴉片戰爭失敗,並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道光帝面對英國的鴉片侵略,是禁菸還是銷煙?搖擺不定;應對英國入侵的鴉片戰爭,是抗戰,還是議和?首鼠兩端;最終,簽訂《南京條約》,喪權辱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七,道光皇帝派欽差大臣耆英到達江寧(今南京)。英艦已經開到南京下關江面,陳兵南京城下。十五日,耆英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英艦「康華麗號」上會見。十九日,耆英同璞鼎查又在靜海寺會談。二十四日(8月29日),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受道光皇帝之命,與璞鼎查簽訂結束中英鴉片戰爭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八月初二(9月6日),道光帝批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十三款,主要內容有:
一、中國向英國賠款兩千一百萬銀元;
二、割讓香港島;
三、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四、中國進出口稅率由中英雙方共同議定,等等。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西方侵略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光帝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侵略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