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馬戛爾尼 ——遇上無知與傲慢

馬戛爾尼 ——遇上無知與傲慢

2024-10-10 21:19:10 作者: 閻崇年

  前面講到,17世紀40年代,在中國和英國,發生了兩件重要歷史事件。

  1644年,明朝崇禎皇帝在萬歲山(今景山)自縊身亡。五年之後,英格蘭倫敦的上千名市民走向白廳廣場,目睹了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在中國,清承明制,中國仍沿著封建體制路線運行。到康、雍、乾時期,出現「康乾之治」,雖然被稱為中國皇朝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卻潛藏著「盛世的危機」。

  英國幾經波折,沿著資本主義路線運行。就在乾隆朝同一時期,西方世界發生了劃時代性的巨大變化:一是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二是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三是法國大革命。這三件大事加上以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再加上後來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維新,1871 年(清同治十年)德國統一,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其中,英國走在西方的最前列。

  中國和英國這兩艘巨輪,在時代浪潮的航行中終於靠近。

  英國先後擊敗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軍艦游弋,稱霸海上,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早在明崇禎十年(1637年),英國武裝商船就曾抵達澳門附近的橫琴島。他們後把船駛向廣州,闖入虎門,聲言求市,同守軍交火。事後英國派人到廣州談判,失敗後,英軍占領虎門炮台,明軍進行反擊。英艦失利,退回澳門。明廷規定:「英商永遠不許來廣州。」英國想用武力打開明朝大門的舉動失敗後,便改用外交手段,以達到在中國通商與殖民的目的。清統一台灣後,放寬海禁,准許在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個口岸對外通商。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國武裝商船駛到寧波,引起乾隆帝的關注。乾隆帝閱兵巡防,隨後下令只准英商在廣州貿易。英國想通過同乾隆帝談判取消清廷對英貿易的禁令與限制,於是,決定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外交使團訪清。

  馬戛爾尼何許人也?

  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曾任英殖民地馬德拉斯總督、駐俄國公使,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高級外交官。馬戛爾尼使團包括秘書、翻譯、醫生和軍事、化學、天文、歷算、製圖、航海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官兵等,以向清廷「進貢」和補祝乾隆帝八十大壽為名,乘坐裝有六十四門大炮的軍艦「獅子號」,自英國樸茨茅斯港起航,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一日過澳門,於八月初五在天津大沽登陸,應乾隆帝邀請,到避暑山莊覲見。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乾隆帝在避暑山莊看到英國使團的禮單,首先是覺得禮物並不像他們自吹的那麼珍貴,天朝本來就有這些東西;然後看到禮單上有這樣的文字「有遣欽差來朝」,乾隆帝更覺不滿。英國遣使入貢,怎麼會是欽差?以前都是貢使來朝,還從來沒有什麼欽差來朝。在乾隆帝看來,英國使團的正副使臣就是貢使,帶來的禮物是向皇帝進貢的貢物。既然是貢使進貢,乾隆帝下諭給總督梁肯堂和鹽政徵瑞說,各處藩封到天朝進貢覲見者,都要行三跪九叩首之禮,即使國王親自來朝,也是同樣的禮節。就是說,要求馬戛爾尼像其他藩屬國的使臣一樣,覲見皇帝的時候,要行三跪九叩之禮。

  於是,梁肯堂和徵瑞在陪同使團前往避暑山莊的路上反覆勸說馬戛爾尼,先派出官員給使臣做跪拜的示範動作,又安排外國傳教士當著使臣的面,給徵瑞按照安排的禮節預演行禮。

  事實上,馬戛爾尼僅答應以覲見英皇的禮節來覲見乾隆皇帝,拒絕學習三跪九叩的跪拜禮。馬戛爾尼堅持,他是西方一個獨立國家所派的欽差,和中國的附庸國家所派的貢使完全不同,所以拒絕行中國三跪九叩的禮節。他們為此寫了致大學士和珅的備忘錄,請徵瑞轉遞。

  馬戛爾尼一行到承德後,以疲勞為由,僅派代表把英王致中國皇帝信件的翻譯件交給和珅,根本不理睬徵瑞的勸告。乾隆帝對此很不高興,下諭減少給他們的供給,取消格外賞賜,打算在萬壽節宴會後就讓他們回去。

  眼看使團就要被遣送出境,馬戛爾尼和清朝大臣密商,終於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見。

  八月初十,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王正使馬戛爾尼、副使斯當東。禮部尚書引導馬戛爾尼到御座左邊,馬戛爾尼向乾隆皇帝行禮,然後致詞,呈遞英王國書給乾隆帝。乾隆帝以玉如意回贈英王,又分贈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綠色如意。他們二人又以金表和氣槍回贈乾隆帝。覲見儀式完畢後,乾隆帝賜宴。第二天,乾隆帝命和珅、福康安陪英使遊覽避暑山莊。十三日,乾隆帝八十三歲生日慶典,馬戛爾尼又隨同王公大臣等到澹泊敬誠殿,向乾隆皇帝行慶賀禮。那麼,馬戛爾尼兩次覲見,有沒有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呢?史料記載有各種說法,有說是雙腿跪的,有說是單腿跪的,也有說是雙腿略微彎曲的,權當是一樁歷史疑案吧。

  回到北京後,和珅同馬戛爾尼在圓明園舉行會談。兩天後,和珅在皇宮會見馬戛爾尼,面交乾隆帝致英王的覆信。英王來信和乾隆帝回信的主要內容有五。

  第一,英方要求派使臣常駐北京。答覆:這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

  第二,英方要求在寧波、舟山、天津開放貿易。答覆:皆不可行。

  第三,英方要求在北京設立洋行。答覆:京城從無外人等在京城開設貨行之事。

  第四,英方要求在舟山附近一小島存放貨物。答覆:天朝尺土俱歸版籍,即使島嶼沙洲,也不便准行。

  第五,英方要求在廣州附近撥給一小塊地方居住英商。答覆:按照規定,在澳門居住。

  總之,乾隆帝對英使提出的各項要求,逐一駁回。

  乾隆帝以中國曆朝防堵「夷狄」的傳統政策,來防堵西方經濟文化的擴張。乾隆帝只能略窺一點西方科技的神奇,並沒有了解並把握中國近代化的契機,這是中英正式接觸後,中國方面的最大損失。馬戛爾尼一行雖然沒有達到其直接目的,但他們獲取了清朝的各方面情報,特別是清軍裝備尤其是海軍落後的情報,為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埋下伏筆。四十多年後,英軍侵略中國的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