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廢太子(上) ——康熙帝對太子的精心教育
2024-10-10 21:18:19
作者: 閻崇年
康熙帝晚年最煩惱的,就是關於皇太子的事情。康熙帝在位時間長,兒子多,又重視皇子教育,兒子之間爭鬥格外激烈。康熙帝二十二歲就立了皇太子,五十五歲廢皇太子,五十六歲又立皇太子,五十九歲再廢皇太子,直到他六十九歲去世,都沒有明確宣布皇位繼承人。康熙帝文治武功,英明一世,但在皇太子立和廢的問題上,卻是糊塗一時,引起康熙後期和雍正前期的政壇震盪。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是最多的,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三十五個兒子中,排序的有二十四位,實際上成人(年滿十六歲)的,有二十位。這裡講一下清朝皇子的命名。
按照滿洲習慣,通常只用名,不用姓。比如多爾袞,這是名字,並不姓「多」,而是姓「愛新覺羅」。滿洲著名的姓氏有愛新覺羅、伊爾根覺羅、瓜爾佳、葉赫那拉、赫舍里、鈕祜祿等。入關後,順治帝給皇子取名,雖然還是只有名不貫姓,但改用滿文取名,再音譯成漢字,比如玄燁、福全。康熙帝前九個皇子起名,主要是採納了太皇太后的意見,用漢字取名,但個別又恢復老辦法,如老大叫承瑞,老二叫承祜,老三叫承慶,老四叫賽音察渾,老五叫保清,老六叫保成,老七叫長華,老八叫長生,老九叫萬黼(fǔ)。這種現象反映了滿洲漢化的一個過程。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後,康熙帝一方面堅持滿洲只取名不貫姓的傳統,同時正式採用漢人的取名方法,規定他的皇子取名,第一個字用「胤」字排行,表示輩分,第二個字用「示」字偏旁。如原老五保清,排序皇長子,改名胤禔(zhī 或 tí);原老六保成為皇太子,改名胤礽(réng)。
康熙帝為什麼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匆忙確立皇太子呢?
皇后赫舍里氏十二歲嫁給康熙帝,兩人很恩愛。康熙十三年(1674 年)五月初二,皇后在生育嫡長子胤礽時難產而死,年僅二十一歲。康熙帝非常痛惜這位早逝的皇后。五月初五,赫舍里氏去世後第三天,梓宮(棺材)遷到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幾乎每天都去舉哀;後來他親自將梓宮送往昌平鞏華城,從六月到十二月,他去鞏華城三十四次,第二年又去了二十四次,第三年去了十五次。有學者統計,從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八十次。這四年裡,每逢臘月二十九,他都去鞏華城陪伴亡靈。母因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帝對胤礽這位嫡長子格外器重和關愛,決定立他為皇太子。康熙帝深悉預立儲君有利於皇權的連續性與穩定性,是鞏固清皇朝統治的頭等政治大事。他接受歷代皇位繼承的經驗,特別是明朝皇位嫡長(正妻長子)繼承皇位的歷史傳統。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二十二歲的康熙帝親臨太和殿,以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冊立剛滿周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帝的三十五個皇子,他們的出路,除了一個繼位做皇帝的,其餘的都是做親王、郡王、貝勒等。前面講過,明朝藩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清朝在明朝制度基礎上又有變化:親王等一要內襄政本,參與國事;二要統兵打仗;三要留在北京府邸;四是不務實業。因此康熙帝對皇子教育的目標,首選為成龍,其次為襄政,其三為領兵,其四為務學,其五為書畫等。
康熙帝對子孫的教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言傳、身教,如讓子孫參加祭祀、打獵、巡幸、出征等,而上學是康熙帝教育子孫的基本方式。康熙帝特意在乾清宮院裡設立上書房,在暢春園以無逸齋為上書房,供皇子們讀書。其中,他最上心的是皇太子的教育,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皇太子六歲拜師入學,先後有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等名儒擔任皇太子的老師。皇太子十三歲時,康熙帝仿照明朝教育東宮的做法,正式讓皇太子出閣讀書,多次在文華殿與滿、漢大臣講解儒家經典。
皇太子胤礽幼小時候,康熙帝就開始親自為他授課,在宮中親自給他講授「四書」「五經」,每天御門聽政之前,都要求太子把前一天學的書背誦、復講一遍,務求精熟貫通。皇太子稍長,康熙帝向他傳授治國之道,教導皇太子以祖宗為楷模,借鑑歷史經驗,體察人心向背,並帶他外出視察。皇太子胤礽天資聰穎,學業進步很快。他通滿、漢文字,出口成章,嫻熟騎射,而且身體健壯,一表人才,康熙帝非常喜愛。
隨著皇太子步入青年,康熙帝開始在實踐中鍛鍊皇太子。康熙帝三次親征蒙古,先後有十多個月不在京城,他命二十二歲的皇太子胤礽坐鎮京師,處理朝政。皇太子不負眾望,克盡職責,舉朝都誇獎皇太子能幹。康熙帝也很滿意,他給皇太子的硃批說:「皇太子所問,非常周密而詳盡,考慮事情的用心,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你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那麼穩固,所以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朕的這種福氣,想必是由行善所致吧!因為你盡孝以事父,凡事都誠懇惇切,朕也願你年齡遐遠,子孫也像你一樣盡孝,來敬事你啊。因為熟知你諸事謹慎,所以寫下這些寄給你。」通過這份硃批我們可以體會,正當中年的康熙皇帝對年輕英俊、文武雙全的皇太子多麼滿意,多麼喜愛。
皇子們漸漸長大,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分別冊封皇長子胤禔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為貝勒(皇六子胤祚早殤未封),受封諸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
而這時皇太子已經二十五歲,做太子也二十四年了,身邊逐漸形成一股力量,對康熙帝的皇權形成潛在威脅,特別表現於索額圖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