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 ——為什麼選擇定都北京?
2024-10-10 21:17:47
作者: 閻崇年
17世紀4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兩件看起來相似而又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清順治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中國北京城被李自成軍隊攻破,明崇禎帝在煤山(今景山)披頭散髮、赤著腳,吊在樹上自殺身亡;清順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倫敦的上千名市民走向白廳廣場,目睹了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查理一世身首異處,悲慘而死。
這兩個重要歷史事件時間只差五年,但兩個事件的後果不同:崇禎帝上吊後,清軍打敗李自成軍,清朝取代明朝,中國歷史仍沿著封建體制路線運行。而查理一世被議會處死後,英國歷史幾經曲折,沿著資本主義路線運行。
歷史車輪轉動了近二百年後,出現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變局:強盛的大英帝國以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帝國的國門,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清帝國,逐漸變成了任西方列強宰割的羔羊。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所以,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解難讀的朝代:一方面,從歷史縱向坐標來看,它經文緯武,寰宇一統,創造過「康熙盛世」的輝煌;另一方面,從歷史橫向坐標來看,它同列強的差距愈拉愈大,蒙受了喪權辱國的恥辱。
明崇禎十七年即清順治元年(1644年),歷史上演了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大明、大清、大順三方的角斗白熱化,大順先覆滅大明,大清又覆滅大順,最後大清勝出。
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李自成率軍進入北京,占領皇宮。
四月十三日,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所率清軍,與李自成農民軍展開山海關大戰。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兵敗退回北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舉行即皇帝位典禮。典禮草草結束,李自成令放火焚毀部分宮殿和部分城樓,撤離北京。
五月初二,清睿親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占領北京,入主明朝皇宮。
十月初一,順治皇帝在明故宮皇極門舉行登極大典。從此,清朝遷都北京,開啟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皇宮的主人也從明朝的皇帝換成了清朝的皇帝。
清朝前兩任大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叱吒風雲的雄傑,但在北京皇宮舉行登極大典的順治皇帝,只有七歲,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順治是因他母親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關係才繼位的,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病故,由誰接班未做交代。這時清朝有親王四人——皇太極長兄禮親王代善、堂兄鄭親王濟爾哈朗、弟弟睿親王多爾袞、長子肅親王豪格,有郡王三人——皇太極弟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侄孫穎郡王阿達禮,共七人。這七個人聚集在瀋陽皇宮,進行秘密會議,商討新君。
皇太極的長兄代善提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豪格謙讓說:「我福少德薄,擔當不起。」多鐸提出應該立自己,多爾袞說還有大哥代善呢!多鐸說:「那就應當立大哥代善。」代善說自己年老了,算了。多鐸馬上又提出立多爾袞。代善、多爾袞、多鐸都是皇太極的兄弟,這樣,會議的注意力就集中到皇太極的兄弟這個方向上。
這時,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暗自生氣,就離開了會場。
多爾袞看出,自己作為皇太極的弟弟,直接繼位有些困難,所以就要想一個折衷的辦法。
繼續開會,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由皇太極六歲的皇子福臨繼位,再由叔王輔政。睿親王多爾袞順勢提出:「既然肅親王豪格沒有繼統的意思,那就立先帝的另一個兒子福臨,不過他年齡還小,濟爾哈朗和我左右輔政,待幼君年長之後,就把權力交給他。」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唱了一出雙簧,把豪格排斥在外了。會議最後達成共識:由六歲的皇子福臨繼位,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這時清朝的皇位繼承採取的是貴族公推制。清世祖順治皇帝是由貴族會議推選的,是經過諸王、貝勒、大臣反覆醞釀、政治平衡的結果。
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占領北京。英親王阿濟格提出三條意見:第一,大肆屠殺,以鞏固占領區的統治;第二,派諸王鎮守北京;第三,清軍主力回到瀋陽或山海關。
多爾袞堅決主張遷都北京。他向順治皇帝上奏,說了三個意思。
第一,燕京地區西面是太行山,東面是渤海,南面是中原大地,西北是蒙古大漠,北面是燕山,形勢險要,遼、金、元時都是帝都,明朝也在這裡建都,有宮殿壇廟。
第二,國都設在北京,位置居中,各地朝貢,四通八達,道里均勻。
第三,天下人都希望把都城設在北京,這樣四面八方和平、安定、幸福的局面就可以得到保障。
多爾袞的意見得到大部分八旗諸王、貝勒的贊成,奏報順治帝,也獲得同意。同年十月初一,順治帝因皇極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毀,便在皇極門(今太和門)舉行大典,頒詔天下,定鼎燕京(北京)。
清朝遷都燕京是一項重大決策。歷史上,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新政權都要拋棄舊王朝都城與宮殿,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統王朝興國之君,宸居前朝宮殿,沒有先例。然而,多爾袞卻一反歷代大一統王朝對前朝宮殿焚、毀、拆、棄的做法,對故明燕京紫禁城宮殿下令加以保護、修繕和利用。順治帝入主紫禁城後,對故明三大殿進行修繕。順治二年(1645年),將修建後的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依次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清朝定都北京後,開始了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