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故宮摹本 ——從南京的吳王府說起

故宮摹本 ——從南京的吳王府說起

2024-10-10 21:13:16 作者: 閻崇年

  有人問:建皇宮幹嗎還要摹本呢?大家知道,畫素描要有模特,做月餅要有模子,所以建皇宮要有摹本,就是參照已有宮殿建築樣子來建造。

  先講一個民間故事。相傳,永樂皇帝派劉伯溫和姚廣孝兩人到北京,設計北京城池宮殿。到第十天,他們同時拿出自己畫的設計圖,不由得哈哈大笑:原來兩人所畫的北京城竟然都是八臂哪吒圖!其實,劉伯溫(劉基)在朱棣決定遷都北京的時候,已經死了二十八年,他不可能參與北京城池皇宮的設計。但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先有南京吳王府、鳳陽中都皇宮和南京皇宮,後來才有明朝北京皇宮。所以,接下來一個一個摹本向大家介紹。

  明北京皇宮的第一個摹本是明南京吳王府新宮殿。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紅巾軍元帥朱元璋率軍攻占集慶(今南京),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七月,朱元璋自稱吳國公,在原來元朝江南行御史台的舊址上建立江南行中書省,第二年就拓展城池,營建吳王府。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朱元璋建國號為吳,稱吳元年。由劉基規劃設計,開始營建吳王新宮。朱元璋看了宮殿設計圖之後,認為過於奢華,他說:「宮殿只求完善、堅固就可以,何必過為雕琢!古代堯帝的宮室,以黃土為階,茅草為屋,房椽畫色,不加雕琢,極其簡陋啊!但是千年之後,堯還是首屈一指的盛德榜樣。而後世競相奢侈,宮室苑囿極其講究,車馬珠寶大量收集,利慾之心一旦縱容,就不可遏止,動亂也就起來了。只要上面崇尚節儉,下面就沒有奢靡。何必窮極雕巧,浪費天下之力!」朱元璋終究是貧苦出身,這時還沒忘初心。九月,新宮殿落成,只花了九個月時間,規模不太大,「制皆樸素,不為雕飾」。

  

  吳王新宮雖然簡樸,但是給明代皇宮定下了基調。吳王新宮給朱元璋帶來好運,他自己也沒想到,稱吳王僅一年,就稱帝建立明朝了。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正月初七,明太祖朱元璋從舊吳王宮遷到新吳王宮。(《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

  當時宮裡的空地種著蔬菜。有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宮,見到皇太子朱標和其他皇子在宮院的菜地里玩,就指著菜地對皇子們說:「這裡不是不可以蓋亭館台榭作你們游觀的地方。如今我讓太監種上蔬菜,是因為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啊。古代商紂王崇飾宮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國亡。你們一定要記住我說的話。」

  這就是明朝的第一座宮殿——南京吳王府。既然已經建立明朝了,朱元璋就要考慮建立明朝首都和皇宮了。

  朱元璋對於建都在哪裡,十年之間,三變主意:開始在南京;又想在北京(今河南開封。但沒有建宮殿,後來連北京之名也取消);再想在鳳陽;最終定都南京。

  明北京皇宮的第二個摹本是中都宮殿。朱元璋將「龍興之地」鳳陽定為中都,修建中都宮殿,極力表現帝王都城宮殿的氣派。從洪武二年(1369年)到洪武八年(1375年),集全國人力、物力,大興土木。朱元璋親自到中都巡查之後,回到南京當日,就突然下令,終止了明中都營建工程,理由是「勞費」,就是太費錢、費勞力了,而實際上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後來他下令把已建成的部分宮殿拆毀,移建大龍興寺,以紀念這個「龍興之地」。這就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宮——中都鳳陽宮殿。當朱元璋決定在鳳陽建都時,正巧劉基因妻子去世請喪假還鄉,臨行時還特意給朱元璋上奏說:「鳳陽雖然是皇帝故鄉,但不是建都之地。」朱元璋當時沒有接受這個意見,但是後來中都建都的事情果然半途而廢。

  明北京皇宮的第三個摹本是明朝南京皇宮。中都宮殿不建了,朱元璋又以新吳王府為基礎,改建大內宮殿。兩年後,到洪武十年(1377年)十月,大內宮殿建成,制度皆如舊,規制和以前一樣,稍加增益,規模更加宏壯。這就是明南京宮殿。

  在吳王新宮修建的過程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吳王宮殿籌備之初,派劉基選址。正殿基址選好後,朱元璋嫌前方地勢不夠開闊,便將樁橛向後移動,問劉基:「使得嗎?」劉基無可奈何地一笑,說:「也好,只是不免遷都。」意思是說往後移一點可以,但是免不了會遷都。城牆修好後,劉基陪朱元璋巡視,朱元璋見工程堅固,很高興,說:「這牆誰能越過?」劉基隨口答道:「除非燕子飛過。」結果,劉基不僅是一語成讖,而且兩語都成讖。沒過幾年,燕王朱棣就攻破京師南京,好似燕子飛過城牆,後來又遷都北京。

  我們回過頭來看,劉基規劃設計的吳王新宮殿雖然簡樸,但奠定了明朝皇宮的格局,甚至為主要宮殿確定了名稱,為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的宮殿奠定了基礎。

  我們看南京新宮殿的四條規制:「前殿後宮,左文右武,圍以宮牆,宮門四開。」

  「前殿後宮」就是前面為殿——前為奉天殿,中為華蓋殿,後為謹身殿(這就是三大殿);後面為宮——前為乾清宮,後為坤寧宮,再後依次排列六宮。

  「左文右武」就是奉天殿左右各建一樓,左為文樓,右為武樓。

  「圍以宮牆」就是皇宮外面建高大圍牆護衛皇宮。

  「宮門四開」就是皇宮設四座城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以上四條規制,明中都皇宮、明南京皇宮、明北京皇宮,都沒有改變。

  再如,三大殿的名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被北京的皇宮一直沿用到明嘉靖年間;乾清宮和坤寧宮的宮名都一直沿用至今;而四個宮城門的名稱也沿用至今。這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宮——南京皇宮。

  最後,北京皇宮,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故宮。

  明永樂皇帝朱棣在營造北京城池宮殿時,以南京宮殿和鳳陽宮殿為摹本。北京故宮宮殿布局和鳳陽相同,如午門,紫禁城四個角樓、三大殿,東西六宮,左祖右社,內外金水河,都跟中都鳳陽宮殿相似。按照當時的風水觀念,鳳陽宮殿北面有一座萬歲山,北京皇宮沒有天然的山,就在宮殿後面用人工堆一座土山,也取名萬歲山,現在叫景山,今天登上景山公園的山頂可以俯瞰故宮的全貌。鳳陽宮殿左右有日精峰、月華峰,北京紫禁城左右雖沒有日精峰、月華峰,但在宮殿中有日精門、月華門,作為象徵。

  所以,故宮建成六百年的歷史,要追溯劉基為朱元璋建造的吳王新宮以及後來的明中都和明南京宮殿,這些應當是北京故宮營造的摹本。故宮營造還吸取了宋都汴梁和元大都的經驗,更是遵循《周禮·考工記》等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都城的理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