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勃勃到赫連勃勃
2024-10-10 21:05:38
作者: 張程
一
自從匈奴漢國和前趙覆滅,匈奴民族長期沒能再建立割據王朝,在五胡十六國中處於被其他民族奴役的地位。匈奴鐵弗部落在相當於如今內蒙古和河套地區的地域遊牧,酋長也以劉為姓,接受過匈奴漢國和前趙的封爵,南方的匈奴王朝覆滅後,鐵弗部落繼續在草原上遊牧。劉衛辰擔任部落酋長的時候,這支匈奴的力量已經相當可觀。強鄰拓跋鮮卑與之鏖戰,拓跋珪在391年大破該部匈奴,劉衛辰父子被殺,部眾星散。
不過,拓跋珪沒能斬草除根。劉衛辰的小兒子劉勃勃在混亂中逃脫,投奔叱幹部。酋長叱干他斗伏不敢收留劉勃勃,派人把他送交拓跋鮮卑。叱干他斗伏的侄兒叱干阿利勸阻無能,就在中途救下劉勃勃,送交後秦的高平公沒奕於。沒奕於算是劉勃勃的第一個大恩人,不僅收留了他,將他養大成人,還招他做了女婿。
劉勃勃作為一個孤兒,在其他民族的陣營中孤獨成長。再加上外部弱肉強食的大背景,使劉勃勃的人格出現了偏差。一方面,劉勃勃這個孩子看待世界沒有溫情,對人對事都冷酷無情。一旦他執掌了千軍萬馬,如此性格就惡化為了殘酷暴戾。另一方面,無依無靠的劉勃勃必須依靠智慧在亂世中生存下去,這使他智商很高,可惜不是聰明而是狡黠。這些性格在一個體格強健、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身上匯聚,讓劉勃勃成了一個潛在的危險分子。
《晉書》說他長大後「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後秦皇帝姚興很欣賞劉勃勃,深加禮敬,任命他為將軍,一些軍國大事都找他商量,寵遇並不比勛舊大臣差。但是姚興的弟弟姚邕(yōng)覺得劉勃勃是個危險人物,勸姚興要防著點:「勃勃天性不仁,難以親近。陛下寵遇太甚,臣竊惑之。」
姚興固執地認為劉勃勃有濟世之才,可以用來平定天下,別人越反對,他反而越看重劉勃勃,搜羅河套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部落和其父劉衛辰的殘部三萬人,交給劉勃勃指揮,還想讓他協助岳父沒奕於鎮守高平(今寧夏固原),同時防備拓跋鮮卑。姚邕再次勸止,指出讓劉勃勃領兵很危險。姚興反駁弟弟:「你怎麼知道劉勃勃的性情不能領兵?」姚邕說:「劉勃勃奉上慢,御眾殘,貪暴無親,輕為去就。過分寵信他,恐怕終為邊害。」姚興猶豫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提拔劉勃勃為安北將軍,封五原公,還將朔方(今陝西延安)撥給他駐紮。姚興可謂是劉勃勃的第二個大恩人,他信任劉勃勃,讓他成了一方藩鎮。
劉勃勃從此有了縱橫天下的資本。他很快就走上了擴軍自肥、燒殺搶掠的道路。劉勃勃一上任,就搶劫了河西鮮卑獻給姚興的八千匹駿馬,用來壯大自己。接著他又帶上三萬人馬,假裝去高平川打獵,對撫養自己長大的岳父沒奕於發動突然襲擊,竟然將岳父殺死,吞併了高平的部隊。劉勃勃的部隊一下子擴展到數萬人,不過這都是通過忘恩負義殺戮親人實現的。407年,劉勃勃覺得自己羽毛已滿,正式脫離後秦自立。他宣稱匈奴是夏朝的苗裔,定國號為夏,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這是十六國後期的又一個匈奴割據政權。
夏國建國以後,僅有高平、朔方一隅。不過匈奴騎兵剽悍強勁、機動性強,部將們都對戰勝後秦有信心,主張建都高平,與後秦爭奪關中。劉勃勃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建都高平,將陷入與後秦漫長的拉鋸戰,敵眾我寡,爭奪一城一地,不具備優勢。劉勃勃的思路是利用匈奴騎兵風馳的優勢,對龐大的後秦展開出其不意的騷擾,敵前我後,敵進我退,等後秦疲於奔命時再集中優勢力量殲滅後秦的有生力量。
他自信用此戰術,不出十年,嶺北、河東將盡為匈奴所有。劉勃勃的戰略其實是對歷史上遊牧民族賴以取勝的軍事思想的總結,類似於後世的運動戰。沒有根據地、飄忽不定的行動也讓匈奴夏國長期遊蕩在關中北部、隴西一帶,沒有固定的國家形式,和一般的王朝有別。
劉勃勃的戰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他以區區幾萬之眾不斷騷擾後秦北方州縣,牢牢掌握著主動權。後秦防不勝防,北方各城乾脆大白天都緊閉城門。姚興這才悔不該不聽姚邕的話,可惜沒有後悔藥吃。劉勃勃的騷擾貫穿至後秦滅亡,極大制約了後秦的行動,消耗了後秦的國力。劉勃勃的日子過得卻非常滋潤,四處劫掠讓他得到了充分的供給,不愁軍隊的吃穿用度,很是瀟灑。
劉勃勃殘暴的性格在戰爭中完全暴露了出來,對西北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匈奴夏國每次擊敗敵人,殺傷動輒過萬,占領的城池被搶劫一空,百姓中精壯的人就補充到部隊中去,其餘的則遭到殺戮或者活埋。《晉書》中留下了諸如「坑將士四千餘人,以女弱為軍賞」「殺泓秦州刺史姚平都及將士五千人,毀城而去」等血淋淋的記載。劉勃勃的戰績雖然輝煌,卻因殘暴未能贏得絲毫民心,這也是夏國不能真正建國立業,傳之長遠的根本原因。
在劉勃勃的游戰殺戮過程中,西北的南涼政權基本上可算是被劉勃勃消滅的。當初劉勃勃獨立建國,向南涼君主禿髮傉(nù)檀求婚。南涼是西北最強大的割據政權,禿髮傉檀哪願意把女兒許配給名不見經傳的後秦叛將劉勃勃,斷然拒絕。劉勃勃大怒,親率兩萬騎兵殺入南涼,搶掠三百餘里,驅掠兩萬七千人口、牛馬羊數十萬凱旋。禿髮傉檀要率眾追擊,部將焦朗勸阻道:「劉勃勃天姿雄驁,軍隊強悍,我們不能輕敵。現在匈奴人滿載而歸,遇到追兵會各自為戰,保全戰利品,我軍難與爭鋒,不如搶到他們前頭去結營阻擊。」禿髮傉檀和其他將領則認為劉勃勃的部隊是到處遊蕩的烏合之眾,拿著那麼多戰利品,肯定不會死戰,大軍臨之必土崩瓦解,因此發動南涼的主力,追擊劉勃勃。
事實證明,焦朗對遊蕩騎兵的判斷是正確的。速度是他們的優勢,財富是他們的目的,兩者是不可分的。搶掠的財富絲毫不會降低他們的速度,反而會激發他們保衛財富的堅強鬥志。果然,劉勃勃聽說南涼追兵趕來,回頭迎戰。儘管在戰鬥中劉勃勃被禿髮傉檀安排的神箭手射中左臂,還是堅持率軍大敗追兵,反過來追回去八十餘里路,殺傷南涼士兵萬餘人,斬南涼大將十餘人。劉勃勃將敵人的屍體壘起來築為京觀,取名「髑髏台」。南涼經此一敗,傷了元氣,從此落後於鄰國北涼和西秦。沒幾年,禿髮傉檀投降西秦,南涼滅亡。
經過數年的遊蕩作戰,形勢朝著有利於劉勃勃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後秦鎮北參軍王買德投降後,劉勃勃以他為謀臣。夏政權開始建立完備的規章制度,尋求固定下來。於是,劉勃勃決定建造都城。413年,劉勃勃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選中一塊「臨廣澤而帶清流」、水草肥美的地方(今陝西靖邊縣以北約五十公里)營造都城。
為了建造這座都城,十萬各族百姓花費了數年時間。劉勃勃任命叱干阿利為負責人。叱干阿利主要採取夯築的方式建造城池,先將土蒸一遍,增加堅實度。夯完一段城牆,阿利就驗收一段。驗收的標準是用錐子扎,如果能扎進去一寸深就認定這段城牆不合格,要推倒重來。而築造這段牆的民工也會被殺死,屍體混在泥土裡當建築材料用。叱干阿利如此殘暴,卻深得劉勃勃賞識,很認同他的管理方法。結果,整座都城雖然沒有鋼筋巨石,卻造得異常堅固。一直到北宋時期還是夏州的治所,是北宋和西夏作戰的堡壘之一。
都城的裝飾和儲備的物資,也是追求剛硬。叱干阿利用銅鑄大鼓、飛廉、翁仲、銅駝、龍獸等裝飾物,外表塗以黃金,排列在都城宮殿中。叱干阿利同時負責督造兵器。造的弓箭射不穿鎧甲,便斬弓箭匠;射穿了,便斬鎧甲匠。他監製的「百鍊鋼刀」,鋒利無比;製造的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背上有銘文:「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銘文豪氣沖天,對自己的質量自信滿滿。為了追求高品質、高標準,工匠製造時稍有不合即遭殺身之禍。「凡殺工匠數千,以是器物莫不精麗」,整座都城可以說是建築在百姓的屍骨上的。
劉勃勃認為:「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這座都城得名「統萬城」。城市開始建築的第一年,劉勃勃改姓赫連。原來的劉姓來源於西漢和親的公主,現在劉勃勃聲稱子從母姓不合於禮,帝王是天的兒子,「其徽赫與天連」,所以改姓赫連。劉勃勃就變為了赫連勃勃大王。原來鐵弗部落中同姓卻非直裔的匈奴人則改稱鐵伐氏,意思是堅硬如鐵銳可伐人。赫連勃勃的狂傲氣焰可見一斑。
夏政權也開始占領一些領土。赫連勃勃廢除州縣制度,代之以城堡、軍鎮。某地的百姓就是某城或者某鎮的軍人,軍民不分,以軍政代替民政。一個巨大的戰爭機器,在赫連勃勃的刀逼鞭打之下終於建立了。
二
赫連勃勃最大的機遇是劉裕北伐。義熙十三年(417),劉裕北伐關中,姚泓投降,後秦滅亡。赫連勃勃的戰爭機器在西北高原虎視眈眈,卻沒有南下沖入戰團。
赫連勃勃的判斷是後秦必然滅亡,但劉裕不會長久盤踞關中。他認為劉裕北伐不是為了光復失地,而是立威,遲早會返回南方。赫連勃勃決定趁劉裕南返再南下關中,於是他一方面與劉裕北伐軍通使友好,一方面秣馬厲兵,等待時機。後秦投降後,西北許多郡縣都投降了赫連勃勃。夏政權的實力得以飛速增長。
赫連勃勃的判斷完全正確,年末劉裕就離開長安南返,留十三歲的兒子劉義真守備長安。夏政權隨即對爭奪關中的策略進行討論。王買德提出了一個關門打狗的方案,即匈奴騎兵利用速度優勢,尋找占領青泥關、上洛、潼關等要塞,截斷關中晉軍退卻的道路,然後發布檄文,號召關中各族百姓討伐劉義真。赫連勃勃依照這個方案執行,命兒子赫連璝、赫連昌和王買德等人進占各個要點,自率大軍向長安殺去。
留守關中的晉軍面臨被包圍的噩運。不過客觀來說,劉裕還是有心守住關中的。他留在關中的兵力並不弱,大多是跟隨自己征戰的北府精兵;輔助劉義真的沈田子、王鎮惡等人也是身經百戰的大將。赫連勃勃想吞併關中,並非易事。在最初的接觸中,晉軍兩次打敗匈奴騎兵,迫使正面的夏軍採取守勢。
遺憾的是,劉裕一走,留守的晉軍將領起了內訌。先是沈田子殺了王鎮惡,接著是劉義真長史王修殺了沈田子。晉軍最精銳的兩員大將就這麼白白死了。十三歲的劉義真又聽左右說:「王鎮惡要反,所以沈田子要殺他。王修又殺沈田子,可見王修也要造反。」就輕率地下令殺死王修。結果將自己置於無將可派的境地,晉軍被動地困守各座城池。長安城人心恐慌。劉義真為了保住長安,又命令晉軍向長安收縮,將兵力都擠在城裡,關上城門死守。赫連勃勃順利占領咸陽,關中其他地區紛紛投降夏政權。
劉裕得到關中敗績的消息,召回劉義真,派大將朱齡石代替他鎮守長安。
義熙十四年(418)十一月,朱齡石到達長安,劉義真率領大部晉軍向東逃竄。劉裕命令他輕裝而行,迅速逃離關中。可是晉軍官兵帶著大批輜重、家眷,沿途又燒殺搶掠,毫無紀律,一天都走不了十里路。部將傅弘之勸劉義真丟棄輜重,輕裝快進,劉義真不聽。很快赫連率三萬匈奴騎兵追上了逃亡的晉軍。傅弘之斷後,掩護劉義真逃跑。晉軍邊走邊打,至天黑全軍覆沒,傅弘之等人被俘。劉義真因為跑在最前面,天黑後匈奴騎兵停止追擊,才倖免於難。雖然撿了條性命,劉義真也落得個孤身一人伏在草叢裡不敢吱聲的下場。後來聽到參軍段宏在叫他的名字,到處尋找他,劉義真才從草叢裡鑽出來,和段宏兩個人逃回南方。
劉義真的慘敗,使劉裕喪失了多年依靠的北府精銳,連累南方政權的軍事力量也被削弱。本來劉裕光復兩京,關中漢族百姓對他還有很高的期待。結果他迅速離開長安南歸,已經讓部分百姓失望了。如今劉義真率領晉軍大肆擄掠,又全軍覆沒,更是讓關中的漢人對劉裕和晉軍失去了信心。民心不再思晉,很多百姓還恨透了軍紀敗壞的晉軍。困守長安的朱齡石處境就很尷尬了。他兵力薄弱,又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面對步步緊逼的赫連勃勃,無奈地燒毀長安宮殿,向潼關退卻。赫連勃勃進占長安,一路追擊,消滅了關中的最後一支晉軍。朱齡石被俘,和之前被俘的傅弘之等人最後死在長安。洛陽則被拓跋鮮卑占領。劉裕北伐光復兩京的戰果,至此全部喪失。劉裕滅後秦,赫連勃勃成了最大的勝利者。
完全占領關中後,赫連勃勃在霸上即皇帝位。夏政權東與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對峙,南與東晉對峙,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據王朝,達到勢力的頂峰。群臣要求定都長安,赫連勃勃認為長安離北魏太近,不肯遷都。統萬城剛剛建成,赫連勃勃便退回統萬城,以它為都城。
赫連勃勃的夏政權建立得有點特殊,主要是靠匈奴人的軍事強權勃興的,又抓住了劉裕北伐的失誤得以占領關中。大凡建立在軍事強權基礎上的政權,都長久不了。赫連勃勃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政權達到頂峰後,沒有整頓內政,勵精圖治,反而變本加厲地展開了殘暴殺戮。
他常常站在統萬城上,旁邊放著弓和劍,看哪個行人不順眼,就親手殺了他。對於看不順眼的大臣,赫連勃勃毀其目;覺得取笑自己的大臣,則決其唇;如果有大臣敢進諫,赫連勃勃就說他誹謗,先截斷他的舌頭再砍腦袋。占領長安後,赫連勃勃召見隱士韋祖思。韋祖思心裡害怕,表現得畢恭畢敬。赫連勃勃卻發怒了:「你見姚興不拜,見了我為什麼拜?我還沒死,你就不把我看作帝王,我死之後,不知你在筆頭上要把我糟蹋到什麼地步!」就把他殺了。人們最怕喜怒無常的暴君,很快「夷夏囂然,人無生賴」,赫連勃勃的統治弄得天怒人怨。
奇怪的是,赫連勃勃竟然能夠善終,一直到劉宋元嘉二年(425)才逝世。他死的時候,夏政權已經危機重重,呈現末世景象:內部因為不修內政,國窮民困;外部則受到北魏政權的步步擠壓。赫連勃勃死後,兒子赫連昌嗣位,第二年長安被北魏攻破,第三年統萬城也被北魏攻破,第四年赫連昌成了魏軍的俘虜。赫連勃勃的小兒子赫連定即位,負隅頑抗。431年,赫連定被吐谷渾俘虜,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