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後再見兩京

2024-10-10 21:05:34 作者: 張程

  一

  劉裕的權力是建立在北府兵的支持上的,是依靠討伐桓玄積累起來的。在起兵過程中,北府兵的劉毅、何忌之推舉劉裕為主,他們二人也擁有巨大的權力和軍隊。尤其是劉毅,長期處於北府兵第二號人物的地位,官爵僅次於劉裕,具有取代劉裕的能力。而他也對屈居第二的現實不滿足,加上文雅有學問,得到世家大族們的支持,內心深處想和劉裕一決雌雄。桓楚政權覆滅後,劉毅與劉裕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縫。

  

  一開始是劉毅推薦大世族謝混擔任揚州刺史,目的在於把劉裕擠出朝廷,做個「守藩之將」。劉穆之洞穿了劉毅等人的心思,叫劉裕抓住揚州刺史不放。劉裕把揚州刺史這一職位抓到手之後,又常駐首都建康,讓劉毅等人措手不及。接著,劉毅挑撥離間劉裕和劉穆之的關係,經常對劉裕說劉穆之持權太重。不想,劉毅越挑撥,劉裕越加信任劉穆之。

  劉裕在劉穆之的輔佐下,發動了討伐南燕的戰爭,並節節勝利,不想廣州的盧循乘虛北上進攻建康。時任江州刺史的何忌之領兵迎戰陣亡,震驚朝野。劉毅時任豫州刺史,鎮守姑孰,手上有兵有船,一心想鎮壓盧循的起義軍來建立大功,以期蓋過劉裕,於是整軍迎戰。

  劉裕從前線匆匆趕回建康,考慮到北伐軍隊剛剛南歸,將士疲勞,又多傷病,船隻也需修理,於是竭力主張慎重行事。他先寫信勸阻劉毅,又派劉毅的堂弟劉藩前去勸他暫緩出兵,要求大家一同行動。劉毅見劉裕一再阻止自己出戰,以為劉裕是想阻止他立大功,鬥志反而更強。他對劉藩說:「以往我不過是把功勞讓給了劉裕,你們就認為我真的不如他。今天,我要讓天下看看我的本事!」最終,劉毅率領精兵兩萬與盧循交戰,在桑落洲一戰大敗,損失了堆積如山的輜重,所部兵馬所剩無幾。他本人也歷盡艱辛,逃回建康。

  盧循起義被平定後,劉毅擔任了江州都督,不久接替病重的劉道規擔任荊州刺史。劉毅就此掌握了極其重要的荊州地區,在荊州網羅黨羽,壯大力量。反對劉裕的力量聚集在劉毅身邊,他依然是可以與劉裕一決雌雄的實權人物。

  劉毅身體不好,沒多久就病重了。在黨羽的攛掇下,劉毅向朝廷請求由其堂弟劉藩繼任荊州刺史。之前,東晉朝廷對荊州的實權人物都採取姑息遷就的態度,不會駁回繼任的請求。這一回,主政的劉裕也答應了。因為劉藩正擔任兗州刺史,去荊州上任需要經過建康。劉裕就以司馬德宗的名義徵召劉藩入京。

  劉藩到了建康後,劉裕馬上宣稱發現了以劉毅、劉藩和尚書僕射謝混為首的「反叛集團」圖謀不軌。他以朝廷的名義賜死劉藩和謝混,並出兵討伐劉毅。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建康封鎖消息,不讓劉毅知道劉藩和謝混的死訊,逆江而上的討伐軍也偽裝成劉藩的部隊,宣稱是新的荊州刺史赴任。討伐軍一路走到江陵附近,荊州都沒有防範。討伐軍趁機對江陵發動突襲,劉毅兵敗,自縊而死。劉裕總算除掉了最危險的內部敵人。

  劉裕討伐劉毅時,諸葛長民駐守建康。諸葛長民是反桓起義時的重要人物,也是劉毅、何無忌等人之後碩果僅存的北府兵重要人物。聽到劉毅的死訊後,諸葛長民很害怕,說:「昔年醢(hǎi)彭越,今年殺韓信。禍其至矣!」其弟輔國將軍諸葛黎民就勸他造反。諸葛長民猶豫不決,暗中寫信給冀州刺史劉敬宣,要和他一起造反。

  劉敬宣是北府兵元老劉牢之的兒子,父親被桓玄逼死後,他逃到了南燕。在南燕,劉敬宣和高雅之等人陰謀發動政變,想推翻鮮卑人的統治,失敗後逃歸東晉,被劉裕收留。劉敬宣不但拒絕了和諸葛長民一起造反的提議,還向劉裕告了密。劉裕趕緊命討伐荊州的軍隊返回建康。

  413年,劉裕回到建康,找來諸葛長民,大擺宴席,和諸葛長民笑談如常。兩人開懷痛飲,諸葛長民漸漸失去了警惕,喝得酩酊大醉時,被劉裕事先埋伏的武士從背後用繩子勒死。在對付政敵時,劉裕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酷。諸葛長民被勒死的時候,劉裕端坐原處飲酒如常。諸葛長民死後,劉裕又派人誅殺諸葛家族。諸葛黎民一貫驍勇,面對圍兵格鬥至死。至此,昔日的盟友和潛在的政敵都被消滅了,劉裕成了唯一的強權人物。

  桓玄篡位之時,益州刺史毛璩(qú)出兵討伐桓玄。不想四川人不願意背井離鄉去打仗,推舉四川人譙(qiáo)縱為首領,殺死毛璩割據。譙縱建立了繼成漢之後的第二個四川割據政權。譙縱一邊向北方的後秦稱臣,被後秦封為蜀王,一邊頻繁入侵東晉的荊州地區。荊州首府江陵常常處於譙縱政權和後秦的兩面夾擊之中。盧循起義軍進攻建康,荊州方面沒有一兵一卒增援,就是因為被譙縱牽制住了。荊州一度和建康隔絕音信,情況危急,全靠刺史劉道規安撫部眾,荊州才沒有落入譙縱政權的手中。劉裕消滅劉毅的同年(412),就開始對四川用兵。他選擇資歷淺但能力強的朱齡石做元帥,任益州刺史,領兵攻蜀。譙縱本就是趁東晉內亂(先是桓玄,後是盧循)僥倖立國的,勢力薄弱,在晉軍攻擊下節節敗退。413年七月,譙縱自縊而亡,四川重新進入東晉版圖。劉裕又立下一件大功。

  消滅桓玄後,劉裕最大的功績還有北伐。他陸續消滅了南燕和後秦兩大胡族政權,取得了「光復兩京」的輝煌勝利。

  二

  北伐始終是東晉政治的重要內容,棘手而炫目。一般人將北伐視為樹威攬權的手段——事實上也是如此。保守的朝廷不希望大臣動議北伐,只有不安分的權臣才有實力真正將北伐付諸實施。劉裕權勢日漸鞏固,為了更上一層樓,北伐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義熙五年(409),南燕的慕容超成了劉裕北伐的第一個目標。

  南燕是後燕分裂後的偏安政權,力量薄弱。末代君主慕容超又輕浮好動,嫌太樂伎人數太少,在當年二月發兵攻擊東晉淮北的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擄去大量人口。慕容超從中挑選了男女兩千五百人給太樂訓教,以供自己享樂,卻不想引來了亡國之禍。

  劉裕以此為藉口,上表請求伐燕。朝野又是一片反對聲。反對歸反對,實際上沒有人能阻止劉裕。四月,劉裕就率領北府兵浩浩蕩蕩地從水路北上了,到達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後改走陸路。和桓溫等人北伐純粹為了立威不同,劉裕還有擴大疆域的目的,所以他北上途中遇到險要之處都築城留兵防守,目的就是要長久守住這些地區。

  南燕主要的盤踞地區是現在的山東。北伐軍進入山東後,劉裕必須經過地形險峻的大峴(xiàn)山。大峴山兩旁是高山峭壁,中間有一條小道通過,萬一燕軍在山上埋伏怎麼辦?劉裕堅持全軍快速從山下過山,胸有成竹地認為:「慕容超心貪,既想擄獲,又愛惜禾苗,以為我軍孤軍深入,不能持久,絕不會守險,也不會清野。我敢為諸君擔保,不會有什麼危險。」話雖這麼說,但劉裕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北伐軍的將士們心驚膽戰地通過大峴山的窄道,直到全軍安然走過了大峴山,不見燕兵,才開始歡呼雀躍。劉裕舉手指天,也非常高興。

  大峴山是南燕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天險,慕容超並不加利用。他天真地以為東晉軍隊深入北伐,無非是劉裕為了立功,不能持久,所以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坐等劉裕上門。沿途既沒有派軍扼守險要,也沒有搶割糧食、堅壁清野。劉裕率領北伐軍越過大峴山後,人人抱定死戰之心,又利用沿途南燕的糧草解決軍需問題,進展神速。

  慕容超見大峴山沒有阻擋劉裕大軍的步伐,就寄希望於鮮卑騎兵的武力優勢,企圖用騎兵掃蕩晉軍的步兵。六月,南北兩軍在山東臨朐大戰。劉裕揚長避短,用四千輛車子圍住步兵,分左右兩翼徐徐推進。南燕騎兵被車輛阻礙,橫衝直撞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兩軍正僵持著,參軍胡藩向劉裕獻計:趁燕軍悉數出戰迎戰,晉軍可以乘機襲取防守空虛的臨朐。劉裕採納了建議,命胡藩帶一支奇兵繞過燕軍,輕鬆攻取臨朐。燕軍主力聞訊大亂,為劉裕打敗。慕容超倉皇逃回首都廣固城固守。隨後,劉裕將廣固團團圍住,並不攻城,先著手安撫人民,就地籌集軍需。

  廣固城被圍兩個月,已成困守態勢。慕容超派尚書郎張綱到長安向後秦的姚興求救。姚興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南燕滅亡了,後秦就要承受所有東晉的軍隊壓力。可要出兵救燕,姚興有心無力。不救不行,救又不能,姚興耍了個花招,派使者到劉裕軍中恫嚇:「大秦已經派十萬雄兵進駐洛陽,請晉軍南撤。若晉軍不撤,大秦將長驅東進,聯燕滅晉。」劉裕看穿了姚興的把戲,斷然回答:「我本想在滅燕之後休兵三年,然後進取關中滅秦。如今姚興自己送上門來,再好不過。你回去讓他快點過來吧!」後秦使者嚇得趕緊溜走了。

  劉穆之聽說後秦使者到了,趕緊過來,慢了一步,後秦使者跑了。劉裕把對話告訴了他,劉穆之不滿道:「此事重大,應該慎重考慮,怎麼能如此答覆?只能激怒後秦,廣固沒有攻克,羌族騎兵已到,如何對付?」劉裕笑道:「兵貴神速。姚興如果真想救援慕容超,就不會事先派遣使者通知。我看他是無力出兵,恐嚇而已!」事實證明,在東晉和南燕交戰期間,後秦一直按兵不動。

  南燕派往後秦的使者張綱回來時被晉軍抓住。劉裕讓張綱站在樓車(一種攻城器械)上面,向廣固城喊話:「劉勃勃大破秦軍,後秦無兵相救!」南燕軍民沒有了外援,鬥志更加低落了。義熙六年(410)正月,被圍超過半年的廣固城大門洞開,部分喪失信心的官員開城迎接晉軍入城。慕容超突圍時被擒,被送往建康斬首。南燕滅亡,這是被東晉滅亡的第一個北方王朝。

  南燕滅亡後,西邊的後秦成了劉裕的下一個目標。他並沒有像恐嚇後秦使者那樣立刻率領得勝之師進攻後秦,而是在等待機會。後秦疆域雖廣,但內部始終有匈奴劉勃勃建立的夏政權的侵蝕,有生力量正在被不斷削弱。義熙十二年(416)二月,後秦君主姚興去世,即位的姚泓軟弱無力,國內其他民族頻繁暴動。劉裕等待的時機來了,他留劉穆之在建康,總攝朝野政事,自己第二次親率北府兵北伐,志在滅秦。

  三

  滅秦之戰進展得很順利。後秦在河南地區的抵抗很微弱,當年十月,晉軍前鋒進逼洛陽,守將姚洸投降。洛陽是東漢、曹魏和西晉的舊都,它的光復,政治意義重大。在危急時刻,後秦內部不僅沒有做到同仇敵愾,反而加速上演同室操戈的悲劇。先是姚泓的弟弟、太原公姚懿在蒲坂(今山西永濟)造反,要搶奪帝位,接著是宗室、齊公姚恢在嶺北起兵,率安定(今甘肅涇川)鎮戶三萬八千人進攻長安,也要搶奪帝位。這兩人的造反都沒有成功,卻導致後秦內憂外患更加嚴重,不能集中全力對抗劉裕,形勢越來越不妙。

  第二年(417)正月,劉裕率水軍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出發,王鎮惡、檀道濟等率別部進逼潼關。東晉對後秦開始了總攻。潼關是關中的門戶,後秦守軍死守關隘,阻擋了晉軍的前進。劉裕聞訊,督率水軍加速逆黃河西進,增援王鎮惡等人。一旦晉軍雲集,後秦的處境更加不妙。

  姚泓想到了向黃河北岸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求援。北魏滅亡後燕,截斷慕容鮮卑為南北兩段後,占有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有能力也可能援助後秦。如果北魏能出兵截擊逆黃河而上的劉裕水軍,後秦的壓力將大大減輕。北魏是否出兵,成了決定晉秦之戰結果的關鍵因素。

  姚泓派使者以唇亡齒寒的理由求救於北魏,要求北魏出兵;劉裕也派使者向北魏「假道」,要求北魏中立。北魏內部意見分歧,一派主張截擊劉裕的水軍,理由不僅有北魏和後秦唇亡齒寒的關係,更有人懷疑劉裕表面伐秦實際是想攻魏;另一派倒不懷疑劉裕想攻魏,而是認為劉裕伐秦志在必得,如果北魏出兵介入晉秦之間的戰爭,可能會引火燒身。北府兵久經疆場,之前滅亡了同是鮮卑政權的南燕政權,北魏的鮮卑軍隊能戰勝北府兵嗎?北魏占領華北大部時間不久,要處理的內政很多,北方又在與柔然交戰,實在不想和晉軍硬碰硬地決戰。最後,北魏明元帝做了折中,集合十萬大軍部署在黃河北岸,監視晉軍行進。

  在戰場上,折中看似明哲保身,其實是最危險的選擇。不戰不和,反而堵斷了媾和的道路,又讓自己對戰爭缺乏準備。劉裕發現北岸的魏軍後,就立刻在戰與和之間做出了選擇:戰!逆流西進必須排除魏軍的威脅,必須通過血戰,讓北魏看到晉軍滅秦的決心和能力。

  四月,七百名北府兵乘坐一百輛戰車,主動登陸北岸。這些車輛組成半圓形的陣勢,兩頭的車輛緊靠河岸,中間的車輛離岸一百多步。這陣名叫卻月陣。魏軍大約有三萬名,見北府兵人數這麼少,就包圍過來。他們不知道這一小股晉軍為什麼主動挑釁,力量懸殊,難道是來送死嗎?

  就在魏軍徘徊不前的時候,朱超石率領兩千人攜帶大弩一百張登陸。每輛車增兵二十人,在車轅上豎起盾牌,掩護卻月陣。每輛車都配備一張大弩。魏軍判斷晉軍是要在北岸建立據點,於是開始進攻卻月陣。三萬魏軍一波波地衝來,又一波波地倒在弓箭面前。屍體越積越多,魏軍最終還是逼近車前。晉軍的大弩發射不及,朱超石就下令將長矛截斷,留下三四尺長,一人執矛,一人在後面用大錘錘矛,讓一根根斷矛成了一枚枚巨箭,呼嘯而出。由於魏軍蜂擁密集,一矛射出常常刺穿三四人。魏軍死傷慘重,留下更多的屍體後潰退而去。朱超石乘機追擊,又殺傷了不少魏軍。此戰,晉軍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監視的魏軍,魏軍喪失了阻撓晉軍西進的勇氣,紛紛遠離逆黃河西進的晉軍。戰場上又恢復為晉軍和後秦的對決。

  為了突破潼關天險,七月,沈田子、傅弘之率領一千多人的小部隊從南邊的武關進入關中,很快推進到現在的陝西藍田。這支部隊只是劉裕的疑兵而已,卻讓姚泓大為緊張。原本姚泓糾集了數萬兵馬準備增援潼關。現在,他怕大軍東出後被沈田子偷襲了後方,於是決定先帶著後秦的主力軍消滅沈田子等人。沈田子的小部隊處境異常危險。沈田子只能險中求生,乘姚泓立足未定,率領一千多人主動向秦軍衝鋒。秦軍毫無防備,竟然被沈田子的一陣衝殺打亂了陣腳,傷亡過萬。姚泓狼狽逃往霸上,連自己的御駕都成了沈田子的戰利品。後秦增援潼關的生力軍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潰散了,真的是天不佑秦。

  正面攻擊潼關的劉裕、王鎮惡意外聽到沈田子所部的捷報,乘機猛攻潼關。晉軍水軍乘艨艟小船從黃河突入渭水。艨艟,三國時期就是南方水軍的主要裝備,船體低矮,從上面看艨艟全部被遮蓋住,行進起來像是橫衝直撞的大烏龜。關中的秦兵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船,茫然不知如何應對,士氣更加低落,接連潰敗。

  八月底,突入關中的晉軍與後秦最後的主力軍在渭橋(今咸陽東北)決戰。秦軍大敗,姚泓單騎逃回長安宮中。王鎮惡尾追而來,長安城已經無兵可調,無人願守了。姚泓萬般無奈,準備投降。他十一歲的兒子姚佛念不願投降,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率其他家人至王鎮惡營前投降,其堂弟姚贊等人也紛紛投降。除姚泓外,劉裕將後秦宗室全部處決。後秦滅亡。

  九月,劉裕率北府軍進入長安。長安是之前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都城,它的光復,在政治意義上絕不在洛陽之下。至此,兩京光復,劉裕似乎扭轉了五胡亂華以來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弱勢。長安自316年被匈奴攻陷後,已經一百多年沒有見到漢家軍隊了。史載長安光復後,三秦父老「不沾王化,於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賀」。劉裕的聲望如日中天。他祭掃西晉皇陵,把彝器、渾儀、土圭、記里鼓、指南車等送往建康。姚泓被押送建康斬首。

  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為晉收復,形勢對劉裕很有利。當時北方最強大的有四股力量:南燕、後秦、北魏、赫連勃勃。南燕和後秦先後覆滅,北魏剛剛被劉裕打敗,赫連勃勃還在陝北遊蕩,劉裕完全可能擴大戰果,恢復更多的故土。可惜,他志在南歸代晉。劉裕的北伐還是沒有擺脫立威揚名的窠臼。而經過多次血戰的南方官兵們也欲南歸,很少有人願意留在北方從事政權建設;劉穆之又在這時病故。劉裕擔心後方不穩,於十二月率軍離開長安,匆匆南下。關中百姓沿途痛哭,請求晉軍不要撤退。但劉裕「狼狽而還者,欲速成篡事耳,無暇有意於中原」。

  北部的赫連勃勃乘虛而入,加上留守關中的東晉諸將又自相殘殺,關中很快為匈奴人占領。劉裕滅秦,為赫連勃勃做了嫁衣。回到建康後,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他接受了「相國、宋公、九錫之命」,開始為篡晉做準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