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魏晉:歷史大變局下的個人命運> 起義是成是敗,還得看老大的能力

起義是成是敗,還得看老大的能力

2024-10-10 21:05:19 作者: 張程

  一

  司馬元顯年少得志,非常想有所作為,但他的實力卻很薄弱。在上游三刺史的重兵壓迫下,司馬元顯能指揮的生力軍只有倒戈而來的北府軍,他想要建立一支嫡系部隊,便動起了徵兵練兵的念頭來。

  建康朝廷表面上擁有秦嶺淮河以南的廣袤地區,實際能夠控制的領土少得可憐。中原各郡縣和北伐拉鋸,控制不了;中游的荊州、湘州和江州長期被荊州軍盤踞;四川和兩廣地區遠水解不了近渴。剩下來就只有長江下游的揚州了。所以我們看到,權臣要控制朝廷往往兼任揚州刺史。司馬元顯為了把揚州抓到手裡,還不惜暗算他父親司馬道子。實際上揚州也不是全境都受朝廷控制,建康政令只能施行在東方的會稽(治山陰,今浙江紹興)、臨海(治章安,今浙江臨海)、永嘉(治永寧,今浙江永嘉)、東陽(治長山,今浙江金華)、新安(治始新,今浙江淳安)、吳(治吳,今江蘇吳縣)、吳興(治烏程,今浙江吳興縣)、義興(治陽羨,今江蘇宜興縣)八郡。這八郡也是眾多世家大族集中之處,他們控制著數量甚巨的土地、人口,逃避朝廷的賦稅和兵役。朝廷的賦稅、兵役只能加在八郡的普通百姓頭上。

  司馬元顯知道八郡百姓已被壓榨得一窮二白了,從中招募不了多少士兵,便把目光轉移到了世家大族們控制的人口身上。這些人口,既包括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也包括依附他們的門生故舊、食客、佃農和家丁家將。司馬睿時期的征西將軍戴淵,其部下就有由戴氏家族控制的人口改編而成的一萬人的軍隊。戴家只是江南的世家大族之一,他們能控制這麼多人口,其他家族也不遜色。399年,司馬元顯下令:徵發江南諸郡免奴為客者(已經脫離奴隸身份卻還依附他人的人口)當兵,號稱「樂屬」。徵兵令激起了普遍的不滿。世家大族們不滿,因為朝廷要徵發他們的依附人口;被徵發的老百姓更加不滿,因為他們被強迫去當兵當炮灰。結果司馬元顯兵沒有徵來多少,倒是把江南的百姓都給得罪了。

  民心騷動。野心家乘虛而起。江南民間盛行五斗米教,信眾很多。去年王恭起兵的時候,五斗米教首領孫泰以反王恭之名,聚攏信眾起義。孫泰起義規模很小,被朝廷鎮壓了,孫泰父子全部被殺。孫泰的侄子孫恩僥倖逃脫,躲藏在海島上,繼任為五斗米教的首領。在海島上躲藏了一年,孫恩見民怨沸騰,於399年從海島率徒黨百餘人攻破上虞縣,在東晉朝廷的柴火堆上點燃了第一把火。

  對徵兵令不滿的百姓和五斗米教的信眾紛紛參加孫恩的隊伍。八郡遭受朝廷的剝削最重,一般百姓也積累著反朝廷、同情起義軍的情緒。孫恩率軍很快攻破會稽郡。會稽是江南重鎮,是王、謝等世家大族的根據地。會稽被攻破,震動了朝廷,天下局勢大變,東晉地方官心驚膽寒。百姓奔走相告,各地都有人攻殺官吏、響應孫恩的起義。沒幾天,孫恩的部隊人數超過了十萬。

  警報傳到建康,司馬道子驚慌失措,終日在廟中祈禱。司馬元顯慌忙派遣謝琰、劉牢之率領北府兵南下鎮壓。

  在很短的時間內,孫恩就兵強馬壯,又占領重鎮會稽,但卻沒有擴大戰果,而是率領黨徒在諸郡燒殺搶掠,毀房屋、塞水井、砍林木、擄掠婦女,只知破壞不知建設。東晉朝廷從初期的驚慌中反應過來後,從北向南壓迫起義軍。孫恩也沒有組織北方各地的百姓反抗晉軍,很快,謝琰收復義興、吳興兩郡,劉牢之收復吳郡,兵鋒抵達浙江岸邊。起義百姓紛紛逃往會稽。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孫恩顯示出了可笑的短視。旗開得勝時,他向信徒們承諾「我們馬上要到建康坐天下了」;聽說北府兵來了,孫恩立即收縮了大目標,說:「就算我只割據浙東,總也能做勾踐第二!」北府兵渡過浙江後,孫恩說:「我並不覺得逃跑是丟人的事情。」當謝琰、劉牢之兵臨會稽城下時,孫恩根本不做抵抗,擄掠男女二十餘萬人逃往海島。

  東晉朝廷在形式上收復了全部失地。海島上的孫恩卻也保有不可小覷的軍力,不斷騷擾浙東各郡縣。

  二

  獲勝的謝琰鎮守會稽。謝琰自恃在淝水之戰有大破苻堅大軍的戰功,將孫恩視為「小賊」,根本不放在心上,因此會稽守備鬆懈。

  孫恩在海島上一直窺伺時機。400年,孫恩登陸突襲,連破餘姚、上虞等縣,進攻會稽。謝琰倉促率兵迎戰,兵敗後被部下所殺。謝琰的死,從微觀上來看是朝廷和孫恩力量角逐的一次反覆,從宏觀上來看則標誌著門閥士族力量從此喪失了軍隊實權,因為謝琰死後,再也沒有世族子弟擔任重要的軍隊職位。一來是世族子弟不屑於領兵打仗這種「俗事」,二來是長期養尊處優的世族子弟們也沒能力領兵打仗——這點從王恭騎不了馬就能看出來。

  世族子弟不行了,朝廷只能依靠寒門人士了。當年年底,劉牢之負責東征孫恩,率領北府兵尋找孫恩決戰。孫恩不敢接戰,再次主動退入海島。劉牢之屯兵上虞等處,監視孫恩。

  朝廷鎮壓孫恩的軍事行動,讓一個中年軍官開始為人矚目。他就是劉牢之派去衛戍句章城(今浙江寧波南鄞江南岸)的劉裕。劉裕是劉牢之的部將,曾受命率數十人偵察義軍的行動。偵察途中,劉裕遭遇起義軍數千人的包圍。他沒有絲毫膽怯與猶豫,勇敢地率領偵察小分隊投入戰鬥。結果所有隨從都戰死了,劉裕也墜落到水中。部分起義軍到岸邊,想下去捉拿劉裕,劉裕揮舞長刀砍殺了好幾個人,重新登岸大叫著與人決鬥。最後,起義軍不再與他糾纏,過路而去了。劉裕奇蹟般地生還,並報告了起義軍的動向。

  劉裕作戰勇猛,衝鋒陷陣,讓同伴和長官刮目相看。但他不僅勇猛兇悍,而且還帶兵有方,在部隊的聲望越來越高。句章城很小,劉裕部下的士兵只有數百人。每次都是劉裕身先士卒,被堅執銳,每戰都衝鋒陷陣,擊破敵軍,使得小小的句章城成了朝廷在沿海的堅固堡壘。東征的其他官軍毫無軍紀,到處劫掠,生靈塗炭。只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百姓們都願意投奔劉裕,以尋求保護。因為討亂有功和劉牢之的賞識,劉裕戰後被朝廷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

  隆安五年(401)二月,孫恩第三次登陸掠戰。他親率大軍進攻句章,卻遲遲攻不下來,反而遭到劉牢之的反擊,不得不退走入海。三月,孫恩攻海鹽,依然攻不下來。這回是劉裕帶兵來救援海鹽,孫恩主動退兵,北上進攻滬瀆(今上海)。滬瀆被孫恩攻克,包括吳國內史袁崧在內的四千官兵被殺。孫恩部隊士氣大振,六月,乘勝逆長江而上,又攻克丹徒。至此,孫恩部隊再次迅速膨脹,擁眾十餘萬,樓船千餘艘,軍旗遮天蔽日。

  丹徒離建康很近。朝廷守衛建康的兵力非常薄弱。司馬元顯一邊戒嚴,一邊急調浙江的北府兵入衛京師。停駐海鹽的劉裕,率不滿千人的小部隊長途馳援建康。短視的孫恩這時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沒有抓住建康空虛的良機,派出精兵進攻建康,而是坐在高高的樓船上,指揮十幾萬人的大部隊一起進軍。樓船有幾層樓高,非常笨重,又是逆江而上,行進速度非常緩慢,很快就被劉裕的部隊在鎮江追上。

  孫恩仗著人多勢眾,這回敢和劉裕正面交戰了。他率部隊登陸,搶占鎮江的蒜山,阻擊劉裕。劉裕不顧勞累,率軍毅然猛攻蒜山。孫恩的起義軍本為烏合之眾,在劉裕大軍的猛烈攻勢下,很快潰散。孫恩退至船上,放棄陸路,全力從水路進逼建康。劉裕在岸上隨行監視。起義軍的樓船實在太慢了,又花了好幾天才到達建康郊外的白石壘。眼看建康就在眼前了,可惜劉牢之率領的大部隊也趕到了。孫恩畢竟心虛,不敢決戰,於是放棄攻打建康,分兵襲取北岸的廣陵(今江蘇揚州),再率主力北上進攻郁洲(今江蘇雲台山一帶的海島),打敗高雅之率領的晉軍。不過這只是孫恩起義軍的迴光返照而已,之後再次退入大海。

  海上畢竟生活不便,依賴陸地補充給養,所以孫恩盤踞海上一段時間後總得登陸劫掠。402年,孫恩從海上南下,入寇臨海郡。不想臨海的晉軍勇敢迎戰,擊敗了孫恩。孫恩窮困不堪,對前途喪失信心,投海自殺。

  三

  孫恩死後,餘眾推孫恩的妹夫盧循為首領,盤踞在浙江東南沿海。盧循雖然出身世族,但門第不高,南渡又較晚,因此在東晉遭到排擠。他起兵同樣帶有濃厚的私心。朝廷就對盧循施以懷柔,任命他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希望招安起義軍的餘部。盧循接受了任命,可依然率領部隊在今天浙江金華、溫州一帶劫掠。朝廷痛下決心,派劉裕南征,力求斬草除根。盧循在劉裕的追擊下,入海而逃。

  盧循率眾向南逃亡,越過福建,來到了廣東沿海。404年,盧循攻陷番禺(今廣州),造成大亂。東晉朝廷考慮到廣州偏遠,鞭長莫及,在第二年順水推舟任命盧循做廣州刺史。如果盧循和起義軍能夠在南海一隅安定下來,不作亂,尊奉朝廷,未嘗不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盧循也有這個意思。他自己做了廣州刺史,成了一方藩鎮,又任命姐夫徐道覆做始興(今廣東韶關)相,扼守南嶺,大有關起門來安居嶺南的意思。

  可是徐道覆卻不甘寂寞,一心要捲土重來。在廣東的五六年時間裡,徐道覆暗中操練兵馬、打造軍械,慫恿盧循北伐。相對應的是,東晉的實權逐漸落入劉裕的手中。劉裕掌權後的主要精力在北方,發動了多次北伐。徐道覆見劉裕遠征在外,大軍一時難以返回,覺得是東山再起的良機,便不徵求盧循的意見,在義熙六年(410)二月從始興北伐。盧循阻止不及,不得不參與行動。盧徐兵分兩路,盧循攻長沙,徐道覆進入江西。

  盧循的部隊是「三吳舊賊,百戰餘勇」,在廣東新招募的「始興溪子,拳捷善斗」,戰鬥力很強,加上休養操練多年,開戰後勢如破竹。東晉地方官聞風逃竄。江州刺史何無忌領兵迎敵,陣亡。盧循和徐道覆聯軍,逼近建康。建康人心惶惶。劉裕正在北伐南燕的前線,聞訊擔心建康有失,只帶幾十名隨從輕裝返回建康指揮禦敵。

  劉裕趕到建康後,考慮到北伐的將士尚未返回而且剛剛經歷大戰,勞頓多病,因此主張消極防守。鎮守姑孰(今安徽當塗縣)的豫州刺史劉毅本是劉裕創業期的盟友,後來地位落在了劉裕的後面,漸漸與之不睦。他力主出兵迎擊盧徐大軍,企圖借戰功壓過劉裕,進而奪權。劉裕從大局出發寫信勸阻,又派人去面勸他暫緩出兵。劉毅鐵了心要出兵,帶上兩萬精兵和全副家當迎敵,結果在桑落洲一戰被盧循殺得落花流水。幾百艘大船和堆積如山的輜重都成了起義軍的戰利品。他本人歷盡艱辛,才逃回建康。

  劉毅這一敗,大大損耗了東晉的有生力量。剩下建康的幾千守軍,要對抗十幾萬起義軍。形勢危如累卵。劉裕懸出重賞,招募建康百姓當兵,又動員民眾修治石頭城,集中兵力扼守石頭城。敵我力量對比依然懸殊。

  當年五月中旬,起義軍包圍建康,秦淮河入江口都出現了盧循的士兵。徐道覆主張燒毀舟艦,登陸猛攻建康各個城門,以示有進無退的決心。起義軍占有優勢,再破釜沉舟,也不失為鼓舞士氣的妙計。如此重要關頭,盧循還對前途沒有信心,怕燒了船戰敗了就無路可逃了,留著船還能留條後路。他主張暫緩攻城,採取圍城的方式,寄希望於建康主動投降。盧循藉口說:「從大勢看來,建康不日自會潰亂。」他分兵攻掠周邊各縣。徐道覆無可奈何,悲嘆道:「我終為盧公所誤,大事將不成;我若能為英雄效勞,天下可定也!」起義軍沒有集中兵力對建康城發動猛烈攻勢,零星的挑戰都被劉裕遏制了。劉裕也勒令部將不准出城挑戰,凡是違令出戰失利的都被他斬首。建康城最終守住了。而盧循在建康周邊的攻掠收穫不大。相持到七月,起義軍士氣疲乏,盧循主動退到潯陽休整。

  劉裕並沒有追擊盧循,而是派沈田子等帶兵數千,從海路南下偷襲起義軍的老巢廣州。盧循北伐傾巢而出,留守廣州的兵力微乎其微,很快被消滅。沈田子的數千晉軍竟然攻占了廣州,讓起義軍無家可歸。消息傳到長江前線,起義軍軍心動搖。戰爭形勢大變。

  十月中旬,劉裕從建康出師,主動與起義軍決戰。盧循接連失利,徐道覆企圖西進占領荊州,又在江陵為荊州刺史劉道規所敗。年末,盧循、徐道覆帶著幾千殘部退回嶺南。

  義熙七年(411),劉裕派兵平定嶺南。二月,徐道覆在始興戰敗被殺。盧循反攻廣州又為沈田子所敗,逃往交州,在今天的越南河內附近被東晉的交州守軍打敗。盧循走投無路,毒死家人,然後學孫恩那樣投水而死。他的死,標誌著孫恩起義的最終結束。

  孫恩首義的江南農民起義時間跨越了十餘年,縱橫半個中國,席捲數十萬百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起義重創了本已衰微的東晉朝廷,為實權人物的上台鋪設了基礎。這裡說的實權人物,除了上文說的劉牢之、劉裕,還有作為長江三刺史聯盟盟主的桓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