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原來是場心理戰
2024-10-10 21:05:07
作者: 張程
一
苻堅登基後一直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隨著前秦的強大,他統一天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逐個削平群雄後,苻堅的敵人只剩下南方的東晉了。
382年,苻堅召見群臣,專門討論南征東晉的問題。苻堅的態度很明確:「朕繼承大位將近三十年了。四方大致平定,只有東南一角還在大秦治理之外。大秦有雄兵百萬,朕準備御駕親征。」話題一挑開,前秦朝野就炸開了鍋。除了少數幾個人附和外,多數大臣都反對伐晉。事情久議不決,耽擱了下來。懷有二心的前燕宗室幕容垂和羌族將軍姚萇希望苻堅伐晉失敗,以便自己有機可乘謀求復國,所以竭力慫恿苻堅南伐,請求苻堅「聖心獨斷」。
苻堅真的甩開大臣,只和弟弟苻融商量要不要出兵。不想苻融明確反對伐晉。他舉出了伐晉的三難:一是天道不順,東晉畢竟是天下正朔;二是東晉內部基本平穩,無隙可乘;三是前秦征戰多年,士卒疲憊,百姓厭戰。要命的是鮮卑、羌、羯等被征服的民族並未誠心臣服,可能會趁前秦大兵南征時造反。然而苻堅根本聽不進去。苻融搬出王猛來,勸諫道:「難道丞相王猛的臨終遺言,您忘記了嗎?」王猛臨終告誡苻堅不要貪圖東晉,可惜現在苻堅滿腦子都是統一天下,把王猛的遺言放到了一邊。愛妾張夫人、太子苻宏也勸苻堅不要伐晉,苻堅都聽不進去。苻堅這麼做也有他的道理:之前的歷次征戰他都沒有輸過,如今兵強馬壯,明顯強過東晉,為什麼不能南征呢?
東晉太元八年(383)七月,苻堅下詔攻晉。他自信滿滿地在詔書中提前封賞東晉君臣,封孝武帝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封丞相謝安為吏部尚書,封荊州的桓沖為侍中。苻堅樂觀地認為東晉君臣投降的日子「勢還不遠」,所以體貼地在長安開始為三人建造府邸。
為了組織大軍,高門富豪子弟和精通武藝的青壯年都被授以羽林郎,苻堅一共得到了三萬多名軍官。這批軍官指揮的是苻堅從北方逢十抽一強征來的平民。北方各郡縣可遭了殃了,不僅被抽走了十分之一的勞力,公私馬匹也全部充公,還要承擔前線的糧秣供給。最後,苻堅匯集了一支九十七萬人的大軍,狂傲地宣稱只要大軍將馬鞭投江,就能阻斷長江流水。
這麼龐大的軍隊,根本集結不起來。苻堅將他們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從四川、荊州和淮南三個方向進攻。前秦的主力集中在淮南方向,由苻融率二十五萬人為前鋒,苻堅親率大軍斷後。秦軍行進像苻堅預料的一樣順利,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渡過了淮河,順利攻占了淮南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苻堅大喜,親自來到前線,和苻融會合。秦軍前鋒在壽陽打得轟轟烈烈的時候,秦軍的大部隊還在陸續從長安、洛陽等後方城池動身出發。
如果前秦百萬大軍攻過淮河,東晉則危矣!建康全城震動,百姓驚恐不安。東晉王朝文恬武嬉,時間久了,早已喪失了勇氣。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謝安。孝武帝任命謝安為征討大都督,全權負責抵抗前秦。
謝安也不知道如何抵抗前秦大軍,但他知道臨危不懼、坦然應對的道理。平靜應對總比驚慌失措要好。侄子謝玄已經被安排在前線統兵了,謝安給謝玄加了「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幽州之燕國諸軍事」的頭銜,作為前鋒抵擋敵人進攻的步伐。謝安又任命弟弟、征虜將軍謝石,兒子、輔國將軍謝琰等率領大軍與謝玄會合。晉軍總兵力為八萬人。除此之外,謝安沒有進一步舉動。
丞相如此作為,顯然不能安撫建康的人心,除了個別人自欺欺人說謝丞相肯定胸有成竹,其他人都認為東晉王朝要完蛋了。荊州的桓沖實在看不下去,要挑選三千精銳派往京城,交給謝安調遣,以備朝廷逃跑。謝安謝絕了,說國家存亡不在於幾千士兵,倒是荊州是上游重鎮,更需要精兵加強防守。謝安還給桓沖傳話說,一切他自有安排,桓沖好好守住長江中游就可以了。桓沖急得對幕僚嘆道:「謝安一介文人宰相,沒有大將之才,他盡派些沒有經過風浪的年輕子弟抵禦強敵。這下可好,我輩都將陷入敵手了!」就連被任命為前線主將的侄子謝玄,也心虛得很,跑回來問謝安怎麼辦。謝安一如既往地坦然,平靜地說:「到時候會有旨意的。」謝玄不敢再親自來問,卻托部下張玄來找謝安。謝安也不回答,帶著張玄來到別墅。別墅里親朋畢集,謝安拉著張玄下圍棋,謝安的棋技比張玄要差,但當天張玄心裡恐懼,竟然輸給了謝安。
史載謝安在大戰中只是「指授將帥,各當其任」而已。事實上,毫無軍事經驗的謝安這麼做是正確的,總比既不懂也要瞎指揮強。這符合他「在官無當時譽,去後為人所思」的一貫執政思路。淝水之戰前後,謝安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甚至連夜遊玩,也裝出一切如常的樣子。東晉的各個世家大族,為了切身利益,暫時放棄了爭鬥,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時間久了,東晉的人心竟然穩定了下來,官民都屏氣凝神地關注著前線戰事。
二
謝安最看好謝玄這個侄子,將家族的興盛傳承都寄托在了謝玄身上。
謝玄小時候一副嬌貴美男子的模樣,喜歡穿著華麗的衣服,腰上別著別致的絲巾,手裡拿著漂亮的紫羅香囊把玩。謝安擔心謝玄的成長,就把他叫到面前來說,伯伯和你打賭玩,好不好?謝玄欣然答應,沒幾下就中了謝安的圈套,輸了。謝安說,我要拿走你的紫羅香囊作為賭注。謝玄滿不在乎地將香囊給了伯伯。謝安拿著香囊看了一眼,就扔到火爐里燒掉了。小謝玄看到眼裡,心裡明白了,這是伯伯不贊成自己的紈絝作風,於是下決心痛改前非。
有一次,謝安問子侄們將來要做什麼樣的人。其他人的回答大同小異,無非是說要學好,做有能力有道德有聲望的人。只有謝玄仔細思考後回答說要像「芝蘭玉樹」一樣自由茁壯地成長,庇護一家門庭!謝安很欣賞謝玄的回答,認為他有獨立的思想和強烈的責任感。
謝玄進入仕途之時,東晉王朝面臨前秦的侵略,朝廷尋求良將鎮御北方。謝安就推舉謝玄出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去前線打仗。中書郎郗超平日裡和謝玄的關係不好,聽到任命後嘆息說:「謝安舉賢不避親,看來是看好謝玄的能力。謝玄這次去必定不負推舉,有一番作為。」其他人都不以為然,覺得富貴人家的英俊公子去前線,能鍍鍍金就不錯了,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謝安不顧非議,堅持重用侄子謝玄,謝玄也不負重託。江北的京口、廣陵是北方南渡流民的集中地。這些流民在南方的生活並不如意,對北方政權有著刻骨的仇恨,戰鬥力強。謝玄就挑選流民中的驍勇之士組建部隊。彭城(今江蘇徐州)劉牢之等人勇敢又有膽略,紛紛投軍。謝玄就以劉牢之為參軍,訓練了一支精銳部隊。他率部隊多次阻攔了前秦對彭城等地的騷擾,戰無不捷,威震敵膽。東晉稱京口、廣陵等地為北府,所以謝玄的部隊得名北府兵。這支部隊逐漸成為東晉王朝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劉牢之、劉裕等人逐步崛起。尤其是劉裕,原本是一個在賭場輸得一無所有的賭徒,走投無路當了兵,竟然靠著軍功一步步掌握軍隊,最後推翻了東晉王朝,建立了宋朝。謝玄可謂是劉裕的政治恩人。而北府兵隨著形勢發展,逐漸擺脫謝家勢力的影響,成為左右南朝政局的獨立力量,呼風喚雨近百年,也完全超乎了謝安、謝玄等人的預料。這些都是後話了。在組建初期,北府兵還是服從朝廷的精兵。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南方軍隊柔弱,無法與北方少數民族鐵騎對陣。後來南北大戰,一代梟雄苻堅遠遠看到北府兵的陣勢就對身邊的北方將領說:「誰說南方沒有勁旅,我看對面就有一支強敵。」
接受抵抗前秦百萬大軍的重任後,謝玄明白王朝和家族的命運都在此一搏,沒有退路了。前秦軍隊正長驅直入,謝玄冷靜抓住前秦軍隊盤子太大、全面出擊、各自為戰、缺乏統一步伐的弱點,集中北府兵精銳五千人交由將領劉牢之率領北上,目的是抓住秦軍的弱點予以痛擊,爭取有所斬獲。前秦梁成的部隊前突到淮河南邊、壽陽東邊的洛澗,呈現孤軍之勢。劉牢之猛攻梁成的部隊。梁成猝不及防,在交戰中被殺。秦軍步騎爭相後撤,結果在淮河邊爭搶著渡河,亂成一團。劉牢之縱兵掃蕩,生擒敵將多人,繳獲大量軍需物資。東晉開戰大捷,謝石下令水陸並進,暫時遏止了秦軍推進的勢頭。
前秦雖敗,但依然掌握著戰場上的優勢。苻堅親自來到壽陽,大軍在淝水(淮河的一條支流,在今安徽壽縣東南)北岸安營紮寨,對南岸的東晉部隊虎視眈眈。這一天,苻堅站在壽陽城頭,望見郊外的晉軍「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開始意識到南征的決策可能草率了些,心中隱約泛起憂慮來。
苻堅想充分利用本軍的優勢,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派隨軍的東晉降將朱序去遊說謝玄,企圖說動謝玄投降秦軍。不想朱序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正想找個機會報效故國呢。見到謝玄後,非但沒有勸降,反而把前秦軍隊的弱點和盤托出。前秦大軍號稱百萬,但真正效忠苻堅的氐族部隊比例很小,而且大部隊還沒有到達前線。針對前秦雖然兵強馬壯,內部矛盾重重的情況,朱序建議謝玄、謝石等人:「等到百萬秦軍都到達前線,要想戰勝他們就困難了。趁秦軍尚未集結完畢,宜速戰速決。如果能夠打敗秦軍的前鋒,可能會撼動大局。」謝玄等人贊同朱序的判斷,只要給前秦軍隊一次重創,就可能激發矛盾引發前秦的內訌,打倒這隻紙老虎。
於是謝玄主動向前秦下戰書,說:「你們遠涉我國國境,卻臨水為陣,明擺著不想速戰速決。現在,請你們稍微向後撤退,讓我軍將士有渡河周轉迴旋的地方。到時,我要和你們一見高下!」前秦將領認為不應該撤軍讓東晉軍隊渡河,我眾彼寡,遲早會把謝玄等人拖死。苻堅則樂觀地認為:「我們暫且退軍,讓敵人渡河。等他們還沒列好陣勢,我們的數十萬鐵騎就突然殺過去,把敵人逼進淝水裡殺死,不是更好嗎?」苻融附和哥哥的意見,贊同趁晉軍渡河過半的時候進行突襲。
第二天,晉軍如約開始渡河。苻融組織部隊後撤。前秦大軍的人心本來就是散的,隊伍很不好帶。上頭說是戰術性撤退,下級卻一下子相信前鋒部隊失敗了。更有甚者,後面的部隊見前面塵土飛揚,紛紛後撤,巴不得早點兒回家的降卒和壯丁們想當然地以為失敗了,扭頭就跑。回到秦軍營中的朱序趁機大喊:「打敗了,我們打敗了!」軍心瞬間渙散,各懷鬼胎的將領們紛紛拉起隊伍逃跑。後方大軍還在源源不斷向前行軍,前方大軍突然向後涌,擠成一團,亂成一鍋粥。苻堅、苻融等人根本制止不了。謝玄壓根兒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好事,率精銳八千強渡淝水,也不列陣了,追著前秦的敗軍就猛殺猛砍。百萬大軍「奇蹟」般地一敗塗地。
苻融被亂軍殺死,苻堅中了流矢,倉皇北逃。他曾自負地相信能投鞭斷江,現在前秦大軍自相踩踏溺水而死的屍體真的堵塞了淝水,淝水因此斷流多時。逃跑的路上,前秦大軍丟盔棄甲,日夜逃命,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東晉追兵來了,結果沿途又餓死凍死了十之七八的官兵。這就是「淝水之戰」。此戰,東晉取得了輝煌勝利,殺敵數十萬人,繳獲儀服、器械、軍資、珍寶等堆積如山,其中包括苻堅的座車,另有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頭。謝玄戰後乘勝開拓中原,基本收復了黃河南岸地區,同時也帶動四川、漢中等地投降了東晉。劉牢之率領的北府軍還一度逼近黃河以北的鄴城。前線晉軍快馬向謝安報捷,謝安正在和客人下圍棋,看完捷報平靜地放到床上,面不改色繼續下棋。倒是客人問怎麼回事,謝安慢慢答道:「晚輩們在前方打敗了賊軍而已。」堅持下完棋,謝安回到內室,終於抑制不住狂喜的心情,過門檻的時候連鞋被碰壞了都沒有發覺。這實在是一場贏得過於蹊蹺、過於輝煌的勝利。司馬曜因為任內的這一勝戰而得諡「武帝」。
三
在淝水大戰中,八萬晉軍大敗前秦百萬大軍,不僅使國家轉危為安,而且促使前秦崩潰,北方大亂,局勢朝著有利於南方的方向發展。東晉朝廷表彰功臣,封謝安為廬陵郡公,謝石為南康公,謝玄為康樂公,謝琰為望蔡公。陳郡謝家一門四公,從此尊貴無比,成為東晉頂尖的名門望族。
謝氏家族的強大勢力,迅速引起了皇室的猜忌。司馬曜擔心謝安成為第二個桓溫。私下安排皇弟司馬道子開始攬權。謝安修身那麼多年,非常清楚盛極而衰、月盈則虧的道理。剛好東晉乘勝收復失地,前方事務繁重,385年,謝安主動要求離京出鎮廣陵,以督促前線為名,行避禍之實。在廣陵,謝安生了一場大病,只好申請回京養病。朝廷高規格地派遣侍中慰勞。夏末,謝安在建康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得以善終。死後極盡哀榮,朝廷追賜太傅,史稱謝太傅。千年之後,北宋宰相、大文豪王安石登會稽東山,還因為自己的名和謝安的字都是安石而沾沾自喜。
在前線主持戰事的謝玄堪稱東晉第一功臣。朝廷專門遣殿中將軍慰勞謝玄,升他為前將軍、假節,賜錢百萬,彩帛千匹。只可惜長期的奔波行軍和風餐露宿的作戰,極大地損害了謝玄的身體。淝水大捷後,謝玄的身體每況愈下。太元十二年(387),朝廷調任他為左將軍、會稽內史,讓他去氣候溫良的紹興地區養病。謝家從此喪失了對北府軍的控制權。第二年,謝玄病死在會稽,終年四十五歲。朝廷追封謝玄為車騎將軍,諡號「獻武」。
淝水之戰後封為望蔡公的謝琰是謝安的兒子。淝水大戰的勝利讓謝琰染上了驕傲狂妄的毛病。孫恩在浙東起義,朝廷派遣徐州刺史謝琰前往鎮壓。史載謝琰到浙東後,無綏撫之能,又不整軍備戰。部將進諫說強賊就在海邊,不能鬆懈,應該做好準備。謝琰不以為然,說苻堅百萬大軍都在淮南被我們謝家人給打敗了,何況孫恩那樣只會騷擾海邊的流寇。隆安四年(400),孫恩趁謝琰不作防備,集中軍隊偷襲,謝琰兵敗逃亡,被部下殺害。其子謝肇和謝峻同時遇害。
謝琰的小兒子謝混從小就有美譽,但走的是文學路線,善於寫詩。謝混的詩歌清新淺顯,不流俗,對東晉詩風的轉移有一定影響。謝混歷任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多少延續了祖父謝安的聲望。不幸的是他捲入了東晉末年的政治旋渦。謝混與大將軍劉毅關係密切,而劉毅則在與權臣劉裕的黨爭中失敗。東晉末年,謝混被準備篡位的劉裕殺害。謝混的死與社會大環境變遷有關,留待後文細說。
朱序在淝水之戰後返回東晉,被朝廷安置在中原前線,長期參與對胡族政權的作戰,十年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