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與「洛神」的相會
2024-10-10 21:02:36
作者: 張程
一
曹丕的江山是老爺子曹操費盡心計打下來的,而皇帝的寶座則是他費盡心機從弟弟曹植手裡奪來的。
曹操的長子曹昂早年戰死疆場,曹操和第二任妻子卞氏生有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彰只有匹夫之勇,曹熊常年生病,只剩下曹丕和曹植兩兄弟爭奪繼承人之位。
曹操一開始屬意曹植。曹植不僅一表人才,而且文采飛揚。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鄴城修建的「形象工程」銅雀台落成。他召集天下文士登台作賦,為形象工程增光添彩。在這場文壇巔峰對決中,當時只有十九歲的曹植提筆一揮而就,最先完成了一篇《登台賦》。全文洋洋灑灑、氣勢磅礴,曹操看後讚賞不止,在場文人也都輸得心服口服。曹操本人文學氣質就非常突出,曹植因此加分不少。曹操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接班人。
曹植的聰慧是從小出了名的,十歲就能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口成章。而他的缺點就是太聰明,過於濃厚的文人氣質反而害了他。曹植沉溺在文學的天地中,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頭腦未免簡單,對人對事缺乏心計。曹丕知道比文才、比能力,自己都不是弟弟的對手,所以就想方設法讓曹植在父親面前留下壞印象。曹操要出征了,兄弟倆去送行。曹植宏篇大論,在父親面前指點江山;曹丕則痛哭流涕,裝出捨不得父親出征冒險的樣子。曹操很自然地認為曹植才情有餘而人情不足,覺得曹丕這個孩子忠厚孝順。
曹丕和曹植各拉了一批人明爭暗鬥。曹丕經常在家中召集同黨商議方法,為了避免給別人結黨營私的印象,就常用大筐把同黨帶到家中。曹植一派知道後,就興沖沖地告訴了曹操。曹操查起來,卻發現曹丕家門口進出的大筐里裝的不是食物就是日用品。
爭鬥越久,曹植身上的缺點就越扯後腿。一次,曹操已經任命曹植為負責人,率軍出征了。這是很重要的榮譽,也是對曹植能力的考驗。結果在出征的歡送儀式上,曹操和文武百官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曹植的身影。原來曹植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喝得酩酊大醉。結果軍隊出征不了,曹植這個負責人也被廢掉了。
曹操是白手起家的梟雄,節儉成性,最見不慣別人,尤其是家人穿戴奢侈。曹植卻不以為意,吃穿用度都率性而為。曹植一生娶過兩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崔氏系出名門,是名士、尚書崔琰的妹妹,穿戴總是求新求好。一次,崔氏「衣繡違制」,估計是穿了描龍繡鳳的衣服招搖過市。曹操看到後,勒令兒媳婦崔氏回家自盡。崔氏的死,表明曹操對曹植的不滿與日俱增。
最後,曹操對到底把權力傳給哪個兒子還是下不了決心,是給輕浮不懂事的曹植呢,還是給忠厚孝順的曹丕呢?他問老臣賈詡,賈詡沉思了良久。其實他早就暗中被曹丕收買了,在琢磨怎麼讓曹操下定決心舍曹植而用曹丕。曹操等不及了,問賈詡怎麼遲遲不回答。賈詡這才說:「我在想劉表和袁紹的事情。」劉表和袁紹都「廢長立幼」,結果導致身後內訌不止,勢力灰飛煙滅。曹操聽了,默然不語,這才下定決心選曹丕為繼承人。
繼承人之爭,曹丕勝曹植敗。政治上的勝負,絕對是零和博弈,勝者全得,輸家不僅一無所獲,從此之後還要受勝家的欺壓凌辱。曹操活著的時候,曹植是高貴的王子,優遊宴樂。等到曹操死後曹丕登基稱帝,曹植的噩夢就開始了!
曹丕這個人心眼很小,上台後就開始對看不慣的人反攻倒算,到處整人。張繡在投降曹操之前殺死了曹丕的哥哥曹昂,這才讓曹丕成為曹操的長子。說起來,曹丕還要感謝張繡為其「上位」創造了機會。現在曹丕上台了,卻把張繡逼死了。于禁戰敗後投降過關羽,曹丕覺得很丟臉,就派于禁去給曹操守陵,而他事先在陵墓中畫上于禁卑躬屈膝向關羽求饒的壁畫。于禁一把年紀了,看到壁畫後,羞愧難當,氣血上涌,死了。
對親人,曹丕整起來照樣心狠手辣。叔叔曹洪是個小氣鬼,曹丕登基前向他借錢,遭到了拒絕。現在曹丕就處處和曹洪為難,動不動就訓斥罰款。曹洪頂不住了,央求嫂子即曹丕的生母卞太后在曹丕面前求情,曹丕才放過曹洪。
曹彰是曹丕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在皇位爭奪戰中支持曹植,如今曹丕登基後他又領兵在外,曹丕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召曹彰回朝,在給他吃的餅里下了毒。曹彰中毒後,沒有人過來救治。卞太后發現了,慌忙親自找水來救兒子,卻發現宮中所有的瓦罐都被打碎了,最後她光著腳提桶去井裡打水。可惜還是晚了,一代勇將曹彰不治身亡。
再說對曹植這個之前的頭號對手,曹丕整起來簡直是六親不認、心狠手辣。
曹丕先在制度上建立起了一整套嚴格限制皇室成員,尤其是成年諸侯王的規定。曹魏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對宗室成員限制最苛刻的朝代。曹丕藉口皇權鞏固,大行限制宗室子弟之實。曹植是皇室至親,卻過著如同囚犯一般的生活。他貴為藩王,卻沒有行政權力,只能擁有由上百名老弱病殘組成的衛隊。這支衛隊常年不變,沒有補充,到最後只剩下五六十名殘兵。曹植還不能和朝廷官員交往,沒有得到允許不能和親戚通信,不能隨便來首都朝覲。他能做的就是帶著這支可憐的衛隊,在方圓三十里的範圍內「遊獵」。藩王所在地區,曹丕都派了所謂的「監國謁者」監視藩王的一舉一動。這些官員隨時可以告狀,還可以當面「批評」藩王。曹植就被監國謁者參奏過「醉酒悖慢,脅持使者」的罪名。即便這樣,為了防止藩王在某個地方固定下來,朝廷頻繁徙封諸王,過幾年就換一批封號。比如曹植就擔任過多個王位,因為死的時候是陳王而被人習慣地稱為陳王曹植。
順便說一下,曹魏苛禁諸侯的政策雖然在表面限制了宗室諸王的勢力,鞏固了皇帝本人的統治,但從長遠影響來看,它嚴重危害了曹魏的統治。換言之,皇權對同宗勢力的絕對排斥,堵住了同宗子弟出力襄助的途徑,當皇權面臨權臣或其他野心家的覬覦時,皇帝只能孤身作戰,得不到宗室力量的幫助。苛禁諸侯的政策來源於曹操父子對東漢末年皇權旁落教訓的警惕,它的消極影響日後又被西晉皇室當作歷史教訓而吸收。
在種種限制之下,曹植的生活很窘迫。吃的是封地的土特產,手頭總是很拮据,想做的事情不能做,「謹小慎微」成了生活的關鍵詞。
曹植的渾身才能和滿腔建功立業的抱負難以伸展。他一再向朝廷,也就是向哥哥曹丕上書,要求授予自己實際的職務,哪怕是去前線衝鋒陷陣也願意。奏章遞上去後,不是得到讓他安心當藩王的回覆,就是石沉大海。
不給回復並非因為曹丕忘記了這個弟弟,他記著曹植,並且沒有放過任何迫害他的機會。
曹丕曾和曹植同輦出遊,恰好遇到兩頭牛在牆角廝鬥。一頭牛打輸了,墜井而死。曹丕當即命令曹植給死牛賦詩,要求詩中不許出現「牛」字、「井」字、「死」字,也不能說相鬥之事,但是必須把整件事情說清楚。還要求曹植必須在走馬百步之內,寫成四十言的長詩。如果走完了一百步寫不出來的話,曹植就要被斬首。結果呢,曹植策馬而馳,在馬上就攬筆寫道:「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士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全詩沒有出現一個「牛」字、「井」字或者「死」字,卻把鬥牛的場面描寫得清清楚楚。寫完了,曹植還沒有走完一百步,他就又寫了一首三十言自愍詩:「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一句,很快流傳開來,成為千古名句。
不知道是實在找不到殺曹植的理由,還是被「本是同根生」的親情所感動,曹丕最終沒有殺曹植。於是,曹植繼續過著窘迫、鬱悶的生活。黃初六年(225),曹丕躊躇滿志地想要征討東吳,結果到長江邊一看,東吳戒備森嚴、江水激流,立刻打了退堂鼓。撤軍途中,曹丕經過了曹植的封地,「御駕親臨」曹植的住所,看到曹植居住的環境實在太差了,生活水準也不高,這才下令增加了曹植五百戶封邑。為此,曹植還專門上表「謝恩」。
有人說,這是曹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良心發現,覺得應該對弟弟好點了。因為在第二年(226),曹丕就駕崩了。曹植比皇帝哥哥多活了六年,在太和六年(232)死去。
二
黃初三年(222),當時封地鄄(juàn)城的曹植在京師洛陽朝覲完畢,返回過洛河時,寫了一篇《感鄄賦》。在文中,曹植自述是在朦朧之中遇到了洛河水神宓(fú)妃,她「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轉盼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遺憾的是,他倆人神殊途,最後只能擦肩而過。曹植繼續踏上返程,宓妃繼續在洛河為神。
在序言中,曹植寫道:「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儘管曹植說自己是從洛河水神「宓妃」身上得到的寫作靈感,但人們還是把她和曹植的嫂子、曹丕的妻子甄夫人聯繫起來,演繹出兩人的「情感往事」來。
甄夫人的命運和曹植有些相似——難怪人們要把他們倆聯繫在一起。
甄夫人和曹植一樣,從小就文采出眾,而且美若天仙、品格高尚。她名聲遠播,漢末人稱「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河北大軍閥袁紹聽到甄夫人的名聲,就聘娶甄夫人嫁給自己次子袁熙。204年,曹操父子率兵攻下袁紹大本營鄴城。城破之時,曹丕一馬當先,提劍衝殺進袁府,一眼看到甄夫人就中意了。於是,二十三歲的甄夫人成了十八歲的曹丕的妻子。
曹丕和甄夫人結婚後,一起生活在鄴城,度過了幾年恩愛幸福的時光。甄夫人將曹丕的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多次勸曹丕廣納姬妾,曹丕對大度賢良的甄夫人越發喜歡。甄夫人和婆婆卞夫人的關係也很好,常常對卞夫人噓寒問暖,卞夫人高調誇獎甄夫人是孝順媳婦。期間,甄夫人為曹丕生下了長子曹叡和長女東鄉公主。曹家權勢越強大,曹丕就越忙,還長期不在鄴城。曹丕在政治上不斷上升,甄夫人在曹丕心中的地位卻不斷下降。
曹丕個性非常進取,不懂得留戀。甄夫人又聽任丈夫納妾,導致曹丕 身邊美女如雲。當皇帝後,曹丕身邊的女子就更多了。漢獻帝退位後被降 封為山陽公,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獻給曹丕。甄夫人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就是沒有搬到首都洛陽去和曹丕住在一起,而是堅持住在河北鄴城。夫妻感情開始疏遠,她漸漸失寵就在情理之中了。保不准美女當中還有人嫉妒甄夫人正妻的地位,從中挑撥離間,中傷甄夫人。
甄夫人失寵的明顯證明就是曹丕稱帝後遲遲不立正妻甄夫人為皇后,而僅封她為「夫人」。甄夫人深感自己處境惡劣,埋怨丈夫無情,寫作《塘上行》寄給曹丕。在文中,她自述身陷「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xiāo)翛」的惡劣環境中,過著「獨愁常苦悲」「夜夜不能寐」的悲慘生活。她希望這首詩能夠喚起曹丕對夫妻間美好時刻的回憶,從而改善自己的境遇。誰曾想,曹丕沒有讀到愛,沒有讀到舊情,讀到的只有愁苦和哀怨,而這些矛頭都對準曹丕。曹丕原本就對甄夫人不滿,如今爆發了出來。他勃然大怒,失去理智,派使者前往鄴城逼甄夫人服毒酒自殺。甄夫人冤死後,被人披散頭髮遮住臉龐,口中塞滿米糠下葬。這是黃初二年(221),也就是曹丕登基當皇帝第二年的事情。
現在,曹植寫了《感鄄賦》,「鄄」和「甄」兩字相通,「宓妃」又很容易令人想到甄夫人。後人難免浮想聯翩,在曹植和甄夫人之間搭建種種感情線索,試圖證明他倆之間有感情瓜葛。南朝的顧愷之充分發揮想像力,從文章出發創作了千古名畫《洛神賦圖》。畫中,曹植恍然若失地看著在河上凌波微步的洛神。兩人郎才女貌,近在咫尺卻不能牽手,只能以目傳情。甄夫人也因為曹植的《感鄄賦》而被後人普遍視為「洛神」。
傳言越來越多,編織出了曹植和甄夫人的感情經歷。很多人相信曹植也在204年攻陷鄴城的戰役中看到了甄夫人。兩人一見鍾情,兩情相悅。無奈哥哥曹丕搶在了前面提親,甄夫人成了曹植的嫂子。可是兩人情絲未斷,引起了曹丕的不滿。感情矛盾加上政治鬥爭,曹丕和曹植才成了死對頭。這也可以解釋曹丕為什麼絲毫不念夫妻之情,登基第二年就賜死甄夫人;又為什麼絲毫不念手足之情,對曹植百般刁難。
然而,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曹植和甄夫人的這段「緋聞」,會發現裡面有許多「不可能」之處。首先,曹丕迎娶甄夫人的時候,甄夫人二十三歲,曹植才十三歲,兩人年紀相差十歲。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怎麼就早熟開始戀愛了呢?而一個二十三歲的女子又怎麼會對十三歲的小孩子產生愛慕之心呢?其次,這段感情涉及亂倫。弟弟和嫂子偷情是中國人非常忌諱的家醜,更何況是在帝王之家。就算甄夫人和曹植兩人能拋棄世俗觀念和內心約束,曹家也不會讓這段感情持續下去,肯定會早早掐斷它。最終,所有認為曹植和甄夫人有感情瓜葛的說法都沒有證據。也許《感鄄賦》算是最有力的證據了,但是一篇文章是不能說服人的,更何況人們也可以把它解釋為曹植純粹是在描寫自己的幻想或者夢境中的某次神遇。所謂的「感鄄」,也可能只是感嘆自己這個鄄城王不得不接受現實的無奈吧。
三
在甄夫人死後的第五年(226),她的兒子曹叡登基稱帝,成了魏明帝。
曹叡本來是沒有希望登基的,因為曹丕並不太喜歡這個長子,況且他賜死過曹叡的生母甄夫人。曹丕想立其他姬妾所生的兒子,無奈皇后郭氏沒有生育,其他女子生的兒子不是夭折、體弱多病,就是年紀太小,曹叡始終是唯一的繼承人選擇。於是曹丕就拖著不立太子,對大臣們早立太子的建議也充耳不聞。一直拖到黃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的身體垮了,即將死去。臨終前,在病榻上倉促冊立曹叡為太子。
曹叡登基後,在對待生母甄夫人的問題上立即開始「撥亂反正」。首先是即位不久,就追封甄夫人為「文昭皇后」,立寢廟祭祀。其次是「帝思念舅氏不已」,對甄家子弟大加封賞。甄夫人的幾個哥哥除了早死的,都封侯拜將。
在處理曹植的問題上,曹叡對這個三叔的文才非常讚賞,甚至稱得上崇拜。但同時又覺得父親曹丕嚴格限制諸侯王的政策很對,很合自己的胃口,所以繼續執行。曹植依然生活在頻繁遷徙、窘迫和受監視的環境中。曹植曾經樂觀地認為侄子上台後,可能會讓自己承擔部分實職,結果大失所望,曹叡對曹植的防範絲毫不比曹丕時期寬鬆。太和六年(232),曹植逝世。曹魏王朝給他的諡號是「思」,曹植因此被稱為「陳思王」。
曹植在晚年,認識到了王朝苛禁諸侯政策的弊端,也可能是有感於司馬懿勢力的擴大和劉放、孫資等人專斷中樞的行為,於是向曹叡遞交了《陳審舉表》,寫道:「苟吉專其位,凶離其患者,異姓之臣也。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其中明確指出曹魏王朝潛伏著危機,朝廷大臣權勢的上升必然威脅皇權。遺憾的是,曹叡對曹植的警醒並未在意。
曹叡對叔叔的《感鄄賦》很是喜歡,不過也聽到了外面的「桃色」傳聞,覺得這篇文章對生母的名譽不利。認為文章的題目就起得不好,《感鄄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懷念甄妃」,因此曹叡上台不久就以避母諱為由,下令將《感鄄賦》改名為《洛神賦》。
如今,我們看到《洛神賦》還是會聯想到甄夫人,想到她和曹植兩人的不幸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