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諸侯爭霸> 第四百八十五章 各自為戰

第四百八十五章 各自為戰

2024-10-10 08:54:55 作者: 畫餅仙人

  而且如果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別說關羽只是小說《三國演義》當中,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兩位義弟之一了。

  就算關羽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親弟弟、親兒子,當關羽在軍中立下了軍令狀之後,卻又故意沒有完成的情況下。

  恐怕蜀漢昭烈帝劉備,都的揮淚斬殺了關羽以正軍規,否則日後蜀漢政權的軍隊恐怕就不好帶了,因為人心散了。

  就因為關羽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結拜兄弟,所以關羽就可以公然違反軍規,而不用遭受處罰嗎?那蜀漢昭烈帝劉備以後還如何服眾啊。

  身為一個君主、一個統帥,如果連最基本的說到做到都辦不到的話,那麼這樣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又怎麼能讓手底下的士兵們信服你呢?誰還敢相信這位君主許諾的封賞,在戰鬥結束後到底還會不會反悔啊。

  畢竟失信這種事情,可是有一就有二啊,今天你能夠欺騙他們,那麼明天你就能夠欺騙我們,要不怎麼說人無信則不立呢。

  因為這個猜疑鏈一旦形成,那麼就會永無止境地延伸下去,一直到將所有的信任,都全部破壞殆盡為止。

  畢竟毀壞容易建設難,優秀的誠信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可是只要有一次失信,就會滿盤皆輸。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而魏武帝曹操就同樣也是如此,在制定了『圍而後降者不赦』這條軍令之後,不管魏武帝曹操本人是否願意。

  在遇上了頑強抵抗的敵軍之後,魏武帝曹操就是要下令進行屠殺和屠城的,以此來繼續維持對於魏武帝曹操敵人的震懾。

  不好說魏武帝曹操,在身處於兗州這個中原四戰之地,卻能夠一舉擊敗中原的各路諸侯勢力。

  然後又揮師北上擊敗袁紹,迅速地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是不是跟魏武帝曹操『圍而後降者不赦』這條軍令有關係。

  但是至少『圍而後降者不赦』這條軍令,也確實是幫助魏武帝曹操,在統一北方地區的過程之中,減少了很多的阻力。

  讓很多敵人為了能夠活命,不敢再繼續抵抗魏武帝曹操的軍隊,在無形之中就為曹魏政權減少了很多的麻煩,也減少了很多的傷亡。

  就跟其後世蒙元軍隊的『降城不誅』和『城拔必屠』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了,都是一種血腥不人道的攻心戰術。

  談不上有多麼的好,但也確實是很有成效,否則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採用這個方法了。

  畢竟不是誰,都能像蜀漢昭烈帝劉備那麼仁德的,終其一生也沒有幹過什麼大肆屠殺和屠城的血腥事件。

  也不是誰,都能有秦始皇嬴政的那種心胸和氣魄,可以不使用屠殺和屠城等極端手段,來震懾那些被征服的人們。

  就像秦始皇嬴政,也從來都不會因為懼怕臣子們功高蓋主,而選擇『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樣。

  但是從某些角度來說,也不能說秦始皇嬴政這麼做,就一定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因為這麼做固然是體現出了秦始皇嬴政的個人氣魄,可是其實也為秦朝的統治,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假使秦始皇嬴政的繼承人,也擁有能夠比肩秦始皇嬴政的個人能力和威望,那麼自然可以繼續維持秦朝的穩定和傳承。

  可惜秦始皇嬴政的繼承人,不光是在個人能力上,遠遠也比不上秦始皇嬴政,甚至還落入到了奸臣趙高的掌控之中。

  這樣一來秦朝會二世而亡,似乎也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如果秦朝當初在一統天下的時候。

  秦始皇嬴政使用的是後世蒙元和滿清二朝,在統一天下的時候,所執行的屠殺震懾策略呢?

  要知道這個法子雖然血腥又不人道,但確實是唯二兩個由異族入主,並且占領統一了華夏大地的實際例子啊。

  其難度也絕對不亞於秦始皇嬴政,兼併文字和文化都不盡相同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他們這六個國家。

  但是人家蒙元卻統治了華夏大地近百年,滿清更是足足統治了華夏大地兩百多年將近三百年,可是秦朝呢?

  總共也才統治了短短的十五年而已,是華夏歷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了,很難說這不是因為秦始皇嬴政的心慈手軟。

  沒有像蒙元和滿清那樣的大殺特殺,將所有的反抗者都給屠戮殆盡,從根源上消除所有安全隱患的原因。

  否則要是秦始皇嬴政,真的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他們這六個國家殘存的那些餘孽們都給清剿乾淨了。

  恐怕就算是秦始皇嬴政死後,秦二世胡亥再怎麼瞎搞,趙高這個奸佞再怎麼亂政,也不可能會將秦朝給折騰得二世而亡。

  因為只要天下的局勢不是全面性的整體崩壞,就算中樞高層有權臣掌權作亂,只要對方不是王莽和武則天那個級別的篡位高手。

  那麼就問題不大,就像是趙高在殺死了胡亥之後,也很快就被秦三世子嬰,給設計除掉了一樣。

  也就是那個時候秦朝已經徹底爛完沒有救了,幾乎天下到處都在發生叛亂和起義,起義軍也快要打進咸陽城了。

  否則秦朝的國祚,這不就順利的延續下去了麼,一直持續到秦朝病入膏肓為止,再開始下一個新的王朝輪迴。

  滿清那個時候不就也是這樣的嗎?在滿清剛剛入主中原的時候,順治帝早早的就沒了,康熙帝八歲就登基了。

  全靠四位輔政大臣來把持朝政,這不就是最典型的主少國疑嗎?絕對不亞於秦二世胡亥被趙高把持朝政。

  更不要說後面還有康熙帝成年,除掉鰲拜收回權力親政,等一系列方便造反起義的混亂節點。

  可是人家滿清就是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這些困難,絲毫也沒有秦末亂世之時,各路豪強們紛紛揭竿而起的名場面了。

  而究其原因,大概也正是因為滿清在入關的時候,殺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基本上把那些敢於反抗的人都給屠殺殆盡了。

  尤其是著名漢奸孫之獬,為滿清獻上了剃髮易服之策後,滿清更是依靠著這一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服從性測試。

  一舉將所有可能會反抗滿清的人都給逼了出來,直接為滿清解決掉了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這才維持住了滿清的長治久安。

  所以就算滿清時有叛亂會發生,也很難能夠真正動搖滿清的國本,因為叛亂的主力青壯已經被滿清給殺光了。

  就算是要等著下一代人帶著仇恨,再成長起來復仇,那最少也需要十來年的時間長大成人吧,另外起義造反這個事情吧,一旦最後失敗了。

  多半也就不會再有什麼後人和下一代了,所以就算再有人膽敢掀起叛亂,滿清也無非就是再殺一次而已。

  而且他們大多也都是各自為戰不成系統的零散起義,自然是會被滿清輕而易舉的各個擊潰。

  如此反覆幾遍,那些敢於反抗的人只會被越殺越少,就算是還有一直堅持抵抗的人,那個時候滿清也早就已經坐穩了江山。

  所以說屠殺政策雖然不人道,但是在維系統治上,也確實是有其獨特的優勢,只是太過於血腥和殘忍了。

  試想一下,如果秦始皇嬴政,也採用這種類似的屠殺政策,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他們這六個國家殘存的那些貴族餘孽們,全部都給清剿乾淨了,像是什麼項梁、項羽、張良等人。

  以及和六國餘孽張耳來往過密的劉邦等人,通通都一個不留,那麼等秦始皇嬴政死後。

  天下還能夠大亂嗎?恐怕未必了,就算是因為秦法嚴苛而發生叛亂和起義,也頂多就是像滿清統治時期。

  發生過的那些起義一樣,大家全都是零零散散地各自為戰,恐怕也不可能形成什麼一呼百應的群體效應了。

  因為缺少了帶頭的關鍵人物和跟隨發動叛亂起義的主力兵員青壯,這才是真正的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呢。

  雖然魏武帝曹操的屠城,和這種想要在根源上解決問題的屠殺,從本質上來說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

  終究都是為了起到了一個震懾敵人的作用,讓他們的敵人,從此不敢再繼續反抗他們。

  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要去滿足魏武帝曹操的殺人慾望,還是那句話,魏武帝曹操雖然喜好人妻,但應該還沒有那麼變態。

  也沒有那麼的瘋狂,從魏武帝曹操做什麼事情,都很喜歡師出有名這一點,就能夠看得出來。

  比如說以魏武帝曹操的權勢,哪怕是早就已經十分討厭那個非常喜歡揣摩魏武帝曹操心意的楊修。

  後來這個楊修,更是摻和進魏武帝曹操繼承人的事情里了,可以說是作了一手的好死,但是魏武帝曹操也沒有隨隨便便的將這個楊修處死。

  而是一直等到了漢中之戰時,才特意的抓住了楊修的一個把柄,以楊修散播謠言,動搖軍心為藉口,將楊修給直接殺死了。

  還有那個當眾擊鼓罵曹的禰衡,就算是這樣當面來侮辱魏武帝曹操,也沒有被魏武帝曹操給殺死。

  就是因為魏武帝曹操愛惜羽毛,不想髒了自己的手,害怕自己會因為殺死禰衡,背上一個擅殺名士,不能容人的污點。

  於是魏武帝曹操就選擇了借刀殺人,將禰衡給送到了荊州牧劉表那裡,後來荊州牧劉表果然也挨了禰衡不少的罵。

  但是荊州牧劉表這個人,同樣也是一個愛惜羽毛之人,也跟魏武帝曹操一樣,不願意背上殺死名士禰衡的污點。

  就又將禰衡送到了江夏太守黃祖那裡,這才讓禰衡這個逮誰罵誰的狂士,最終死在了江夏太守黃祖的手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