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2024-10-13 07:12:18 作者: 喬斯坦·賈德

  「至少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文化哲學家。弗洛伊德出生於一八五六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醫學。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維也納,當時那裡的文化氣息非常濃厚。他很早就決定專攻神經學。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發展了所謂的『深度心理學』,或稱『精神分析』。」

  

  「請你說明這些名詞好嗎?」

  「精神分析是描述一般人的內心,並治療神經和心理失調現象的一門學問。我不想細談弗洛伊德本人或他的著作,不過他的潛意識理論可以使我們了解人是什麼。」

  「你把我的興趣勾起來了。說下去。」

  「弗洛伊德主張人和他的環境之間不斷有一種緊張關係存在。這種緊張關係(也就是衝突)尤其存在於他的驅策力、需要和社會的要求之間。我們可以說弗洛伊德發現了人類的驅策力。這使得他成為十九世紀末明顯的自然主義潮流中一個很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所謂人類的驅策力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行動並不一定是根據理性的。人其實並不像十八世紀的理性主義者所想的那麼理性。非理性的衝動經常左右我們的思想、夢境和行動。這種不理性的衝動可能是反映我們的基本需求。例如,人類的性衝動就像嬰兒吸奶的本能一樣是一種基本的驅策力。」

  「然後呢?」

  「這並不是什麼新發現,但弗洛伊德指出這些基本需求可能會被『偽裝』或『升華』,並在我們無從察覺的情況下主宰我們的行動。他並且指出,嬰兒也會有某種性反應。但維也納那些高尚的中產階級人士極為排斥這個『嬰兒性反應』的說法,弗洛伊德也因此成為一個很不受歡迎的人。」

  「我一點也不驚訝。」

  「我們稱這種反應為『維多利亞心態』,就是把每一件與性有關的事視為禁忌的一種態度。弗洛伊德在從事心理治療時發現嬰兒也會有性反應,因此他的說法是有實驗根據的。他也發現有許多形式的精神失調或心理失調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衝突。後來他逐漸發展出一種我們稱之為『靈魂溯源學』的治療方式。」

  「什麼叫靈魂溯源學?」

  「考古學家借著挖掘古老的歷史文物以找尋遠古時代的遺蹟。首先他可能會找到一把十八世紀的刀子。在往地下更深處挖掘時,他可能會發現一把十四世紀的梳子,再向下挖時,可能又會找到一個第五世紀的瓮。」

  「然後呢?」

  「同樣的,精神分析學家在病人的配合下,可以在病人的心靈深處挖掘,並找出那些造成病人心理失調的經驗。因為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我們都會把所有經驗的記憶儲藏在內心深處。」

  「[img alt="hnt" src="images/195004950710.png" /],我懂了。」

  「精神分析醫師也許可以追溯病人以往的一個不幸經驗。這個經驗雖然被病人壓抑多年,但仍然埋藏在他的內心,咬齧著他的身心。醫師可以使病人再度意識到這個『傷痛經驗』,讓他或她可以『解決它』,心病自然就可以痊癒。」

  「聽起來很有道理。」

  「可是我講得太快了。我們還是先看看弗洛伊德如何形容人的心靈吧。你有沒有看過剛出生的嬰兒?」

  「我有一個四歲大的表弟。」

  「當我們剛來到這世界時,我們會用一種直接而毫不感到羞恥的方式來滿足我們身體與心靈的需求。如果我們沒有奶喝或尿布濕了,我們就會大哭。我們也會直接表達我們對身體上的接觸或溫暖擁抱的需求。弗洛伊德稱我們這種『快樂原則』為『本我』。我們在還是嬰兒時,幾乎就只有一個『本我』。」

  「然後呢?」

  「我們帶著我們內心的這個『本我』或『快樂原則』長大成人,度過一生。但逐漸地我們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需求以適應環境;我們學到如何調整這個『快樂原則』以遷就『現實原則』。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來說,我們發展出了一個具有這種調節功能的『自我』。這時,即使我們想要或需要某個東西,我們也不能躺下來一直哭到我們得到那件東西為止。」

  「當然囉。」

  「我們可能會很想要某樣外界無法接受的東西,因此我們會壓抑我們的欲望。這表示我們努力要趕走這個欲望,並且將它忘記。」

  「[img alt="hnt" src="images/195004953440.png" /]。」

  「然而,弗洛伊德還提出人類心靈中的第三因素。從嬰兒時期起,我們就不斷面對我們的父母和社會的道德要求。當我們做錯事時,我們的父母會說:『不要那樣!』或『別調皮了,這樣不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我們在腦海中仍可以聽到這類道德要求和價值判斷的回聲。似乎這世界的道德規範已經進入我們的內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弗洛伊德稱這部分為『超我』。」

  「是否就是良心呢?」

  「良心是『超我』的一部分。但弗洛伊德指出,當我們有一些『壞的』或『不恰當的』欲望,如色情或性的念頭時,這個『超我』會告訴我們。而就像我說過的,弗洛伊德宣稱這些『不恰當的』欲望已經在我們童年的初期就出現過了。」

  「怎麼會呢?」

  「我們現在知道嬰兒喜歡撫摸他們的性器官。我們在沙灘上經常可以看到這個現象。在弗洛伊德那個時代,兩三歲的幼兒如果這樣做,馬上就會被父母打一下手,這時也許媽媽還會說:『調皮!』或『不要這樣』!或『把你的手放在床單上』!」

  「多病態呀!」

  「我們因此對每一件與性和性器官有關的事情有了一種罪惡感。由於這種罪惡感一直停留在超我之中,因此許多人——弗洛伊德甚至認為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對性有一種罪惡感。而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性的欲望和需求事實上是人類天性中很自然而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這樣,人的一生都充滿了欲望與罪惡感之間的衝突。」

  「你難道不認為自從弗洛伊德的時代以來,這種衝突已經減少了很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