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鬥爭
2024-10-13 07:11:52
作者: 喬斯坦·賈德
「馬克思認為在歷史的各個階段,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彼此之間都會有衝突存在。在古代的奴隸社會,這種衝突是存在於一般人和奴隸之間。在中世紀的封建社會,則存在於封建貴族和農奴之間,後來則存在於貴族與一般人之間。但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的中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這種衝突主要存在於資本主義者和工人(或無產階級)之間。因此衝突乃是存在於那些擁有生產工具的人和那些沒有生產工具的人之間。既然『上層階級』不會自願放棄權力,因此唯有通過革命才能改變社會現況。」
「那共產主義的社會又是什麼樣子呢?」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轉移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現象特別有興趣。他並且詳細描述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但在我們講到這個之前,必須談談馬克思對人的勞動的看法。」
「請說。」
「在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之前,年輕的馬克思專心一意地研究人在工作時所發生的現象。黑格爾也曾經分析過這點。黑格爾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有一種互動或『辯證』的關係。當人改造大自然時他本身也被改造了。換句話說,人在工作時,就是在干涉大自然並影響大自然,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大自然同時也干涉人類並影響他們的心靈。」
「這麼說,從一個人的工作就可以看出他的個性囉。」
「簡單來說,這正是馬克思的觀點。我們的工作方式影響我們的心靈,但我們的心靈也影響我們的工作方式。可以說這是人手與人心的一種互動關係。因此你的思想與你的工作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這麼說,失業一定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是的。從某個角度說,一個失業的人就是一個空虛的人。黑格爾很早就體認到這點了。對於黑格爾和馬克思而言,工作是一件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並且與人類的本質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說工作對於工人來說也是一件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
「最初是這樣。可是這也正是馬克思嚴厲批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地方。」
「為什麼呢?」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是為別人工作。因此他的勞動對他而言是外在的事物,是不屬於他的。工人與做的工作之間有了隔閡,同時與自我也有了隔閡。他與他自己的現實脫節了。馬克思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工人被疏離了。」
「我有個姨媽在工廠做包裝糖果的工作做了二十幾年,所以我很容易了解你的意思。她說她每一天早上都不想去上班。」
「而如果她討厭自己的工作,從某一方面來說,她也一定討厭她自己。」
「我只知道她很不喜歡吃糖果。」
「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工廠制度中,工人實際上是為另外一個社會階級在做牛做馬。在這種制度下,工人把他的勞動成果以及他的整個生命都轉移給中產階級。」
「有這麼糟糕嗎?」
「這是馬克思的看法。從十九世紀中期的社會情況來看,工人所受的待遇確實很糟糕。當時的工人可能每天必須在冰冷的工廠里工作十二個小時,而且薪資通常都很微薄,以至於孩童和孕婦往往也必須工作,造成了許多慘不忍睹的社會現象。有許多地方的工廠老闆甚至用廉價的酒來代替一部分工資。有些婦女不得不靠賣淫來補貼家用,而她們的顧客卻是那些『在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簡而言之,工作原本應是人類光榮的標記,但在當時工人卻變成了牛馬。」
「真是令人憤怒。」
「馬克思也對這些現象感到非常憤怒。況且,在工人們受苦受難、不得溫飽的同時,那些中產階級人士的子女卻可以洗一個舒服的澡,然後在溫暖、寬敞的客廳中拉著小提琴,或坐在鋼琴旁邊等著吃有四道菜的晚餐,或者一整天騎馬打獵,無所事事。」
「哼!太不公平了。」
「馬克思一定會同意你的話。一八四八年時,他和恩格斯共同發表了一篇共產主義者宣言。其中第一句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幽靈已經在歐洲出現。」
「聽起來挺嚇人的。」
「當時的中產階級的確被嚇到了,因為無產階級已經開始要反抗了。你想不想聽聽共產主義者宣言的結尾呢?」
「嗯。請念吧!」
「共產主義者不屑隱藏他們的看法與目標。他們公開宣稱他們的目標只能通過強行推翻現有的社會情況而達成。讓統治階級因共產主義革命而顫抖吧!無產階級身上只有鎖鏈,因此無懼任何損失,卻可藉此贏得全世界。各國的勞動工人們,團結起來吧!」
「如果情況真像你所說的那麼糟,我想我也會簽署這份宣言的。不過到了今天,情況應該大大的不同了吧?」
「在挪威是如此,但在其他地方則不盡然。許多人仍生活在非人的情況下,繼續製造各種商品,讓那些資本主義者更加富有。馬克思稱此為剝削。」
「請你解釋一下這個名詞好嗎?」
「一個工人所製造的商品一定有若干銷售價值。」
「是的。」
「如果你把工人的工資和其他的生產成本從銷售價值里扣除,一定還會有一些剩餘價值。這個剩餘價值就是馬克思所稱的利潤。換句話說,資本主義者把事實上是由工人創造的價值放進了自己的口袋。這就叫作剝削。」
「我明白了。」
「然後資本主義者又把一部分的利潤拿來作為資本,將工廠加以現代化,以期生產成本更低廉的商品,並藉此增加他將來的利潤。」
「這很合理呀!」
「是的。聽起來可能很合理。但就長期來講,情況卻不會如這個資本主義者想像的那樣。」
「怎麼說呢?」
「馬克思相信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本身有若干內在的矛盾。他說,資本主義是一種自我毀滅式的經濟制度,因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
「這對被壓迫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是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因素會驅使它逐步走向滅亡。就這種意義來說,資本主義是『前進的』,因為它是邁向共產主義的一個階段。」
「你可不可以舉一個資本主義自我毀滅的例子?」
「我們剛才說到資本主義者有很多剩餘的金錢。他用其中的一部分來使工廠現代化,可是他也會花錢讓孩子去學小提琴,同時他的太太也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
「哦?」
「他購買新的機器後,就不再需要這麼多員工了。他這樣做是為了提高他的競爭力。」
「我明白。」
「可是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這就表示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不斷變得愈來愈有效率。工廠也愈蓋愈大,而且在愈來愈少的人手裡集中。那我問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呃……」
「工廠所需的工人愈來愈少,表示失業的人愈來愈多,社會問題將因此而增加。出現這些危機,就象徵資本主義正邁向毀滅的道路。但是,資本主義的自我毀滅因素還不止於此。當愈來愈多利潤必須花在生產工具上,而生產的產品數量又不足以壓低價格時……」
「怎麼樣?」
「這時資本主義者會怎麼做呢?你能告訴我嗎?」
「恐怕不能。」
「假設你是一個工廠老闆,當你的收支無法平衡,正面臨破產的命運時,你要怎麼做才能省錢?」
「我可能會削減工資?」
「聰明!是的,在這種情況下,最精明的算盤莫過於此。但是如果所有的資本主義者都像你一樣聰明(事實上他們也是),工人們就會變得很貧窮,以至於買不起東西了。這樣一來,購買力就降低了,而這種情況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的喪鐘已經響了。』社會正很快地步向革命。」
「嗯,我懂了。」
「簡而言之,到最後,無產階級會起來接收生產工具。」
「然後呢?」
「有一段時期會出現新的『階級社會』,由無產階級以武力鎮壓中產階級。馬克思稱此為無產階級專政。但在這段過渡期後,無產階級專政會被一個『不分階段的社會』所取代。在這個社會當中,生產工具是由『眾人』,也就是人民所擁有。在這種社會中,國家的政策是『各盡其才,各取所需』。這時勞動成果屬於勞工,資本主義的疏離現象也就到此終止。」
「聽起來是很棒,但實際的情況是怎樣呢?後來真的發生革命了嗎?」
「馬克思主義造成了社會上很大的變動。毫無疑問的,社會主義已經大致上改善了社會上不人道的現象。無論如何,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已經要比馬克思的時代更公平、更團結。這一部分要歸功於馬克思和整個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