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

2024-10-13 07:11:49 作者: 喬斯坦·賈德

  「他並不像古代的原子論者和十七、十八世紀的機械論唯物主義者一樣是一個哲學性的唯物主義者。不過他認為我們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受到社會中的物質因素的影響。此外,這類物質因素無疑也左右了歷史的發展。」

  「這和黑格爾所說的世界精神很不一樣。」

  「黑格爾曾指出,歷史的發展是受到兩種相反事物之間的緊張關係的驅動,因為這種緊張關係後來一定會被一個突然的改變消除。馬克思把這個理論更進一步發揚,但他認為黑格爾的理論有本末倒置之嫌。」

  

  「不完全是這樣吧?」

  「黑格爾把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叫做『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馬克思認為這種說法正好與事實相反。他想證明物質的變化才是推動歷史的力量:『精神關係』並不會造成物質的改變,而是物質的改變造成了新的『精神關係』。馬克思特別強調,促成改變並因此把歷史向前推進的,其實是一個社會的經濟力量。」

  「你可以舉個例子嗎?」

  「古代的哲學和科學純粹是為理論而理論的。沒有人有興趣把新發明派上實際用場。」

  「哦?」

  「這是受到當時團體經濟結構影響的緣故。古代的生產工作主要是由奴隸來做,所以一般人沒有必要去發明一些實用的器物來增進生產力。這個例子顯示物質條件如何影響一個社會的哲學思想。」

  「[img alt="hnt" src="images/195004815455.png" /],我明白了。」

  「馬克思將這些物質、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條件稱為社會的基礎,並將社會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規章、宗教、道德、藝術、哲學和科學等稱為社會的上層構造。」

  「對,一個是基礎,一個是上層構造。」

  「現在請你把那座希臘神廟拿過來好嗎?」

  蘇菲照他的話做。

  「這是高城巴特農神殿的迷你複製品。你見過它的真面貌不是嗎?」「你是說在錄影帶上?」

  「你可以看到這座建築有一個非常優雅、精巧的屋頂。當你看到這座神殿時,也許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屋頂和它前面的山形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層結構』。」

  「可是屋頂不會在空中飄浮。」

  「對,它必須有柱子支撐。」

  「這座建築有非常強而有力的基礎支撐著整個架構。同樣的,馬克思相信物質條件『支持』著一個社會裡的每一種思想和看法。事實上,一個社會的上層結構正好反映那個社會的基礎。」

  「你是說柏拉圖的概念理論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製造花瓶和釀酒等過程?」

  「不,馬克思認為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他指出社會的基礎與它的上層結構之間有一種互動關係。如果他否認了這種互動關係的存在,那他就是一個『機械論的唯物主義者』。但正因為馬克思體認到社會的基礎與它的上層結構之間有一種互動的辯證關係存在,我們才說他是一個辯證的唯物主義者。還有,柏拉圖既不是個陶工,也不是個酒廠老闆。」

  「好吧。關於這座神殿,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還有一些。你不妨仔細觀察這座神殿的基礎,然後告訴我它是什麼樣子。」

  「那些柱子是立在一個由三層台階組成的基座上。」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把社會的『基礎』分成三個階層。最『根本』的一個階層就是一個社會的『生產條件』,也就是這個社會可以利用的自然條件與資源。我所謂條件指的是氣候、原料等因素。這些東西是每一個社會的基礎,而這個基礎明顯決定這個社會的生產種類,同樣的,也決定這個社會的性質與它的整體文化。」

  「就像在撒哈拉沙漠不會有買賣鯡魚的生意,在挪威北部也不可能種棗子一樣。」

  「對了。除此之外,一個遊牧民族的思考方式和挪威北部漁村的漁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產條件』之外的另一個階層就是一個社會裡的『生產工具』。在這裡馬克思指的是設備、工具和機器這些東西。」

  「在古時候,人們是用划船的方式捕魚,而今天我們則使用拖網船捕魚。」

  「是的,這裡我們就要談到社會基礎的下一個階層,也就是那些擁有生產工具的人。人們分工的方式和財產的分配就是馬克思所謂的社會的『生產關係』。」

  「[img alt="hnt" src="images/195004818537.png" /],原來如此。」

  「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社會的政治情況與意識形態是由它的生產模式決定的。現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會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並不是偶然的。」

  「這麼說馬克思並不認為人一定能夠享有自然權利囉。」

  「沒錯。根據馬克思的理論,是非對錯的觀念乃是社會基礎的產物。舉例來說,在古老的農業社會裡,父母有權決定子女結婚的對象,這並不是偶然的。因為這牽涉到誰會繼承他們的農莊的問題。在現代城市的社會關係就不同了。在今天,你可能會在宴會或迪斯科舞廳里遇到你未來的對象。如果你們愛得夠深的話,兩個人可能就找個地方同居了。」

  「我才不能忍受讓我的父母決定我要嫁給誰呢!」

  「沒錯,那是因為你活在這個時代。馬克思更進一步強調說:一個社會的是非標準主要是由那個社會裡的統治階級來決定的,因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換句話說,歷史所牽涉的主要就是一個誰擁有生產工具的問題。」

  「人們的想法和觀念不也會促成歷史的改變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馬克思明白社會上層結構與社會基礎之間可能有互動的關係,可是他否認社會的上層結構能夠有其獨立的歷史。他認為,使我們的歷史能夠從古代的奴隸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工業社會的因素主要是社會基礎的改變。」

  「這點你說過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