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
2024-10-13 07:11:14
作者: 喬斯坦·賈德
「原來如此。」
「浪漫主義時期最主要的哲學家是謝林,生於一七七五年~一八五四年間。他主張將心靈與物質合而為一。他認為,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靈魂與物質世界——都是一個『絕對存在』(Abosolute)(或世界精神)的表現。」
「就像斯賓諾莎一樣。」
「謝林說,自然是肉眼可見的精神,精神則是肉眼看不見的自然,因為我們在大自然中到處都可感受到『產生結構的精神』(structuring spirrt)。他說,物質乃是沉睡中的智性。」
「請你解釋得清楚些。」
「謝林在大自然中看到了『世界精神』,但他也在人類心靈中看到同樣的『世界精神』。自然與精神事實上都是同一事物的顯現。」
「對呀。」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因此我們無論在大自然中或自我的心靈中都可發現世界精神。所以,諾瓦里思才說:『神秘之路通往內心。』他的意思是整個大自然都存在於人的心中,如果人能進入自己的心中,將可以接近世界的神秘。」
「這種想法很不錯。」
「對於許多浪漫主義者而言,哲學、自然科學研究和詩學都是不分家的。坐在自家的閣樓上,寫一些靈感泉涌的詩歌和研究植物的生命或岩石的成分只是一體的兩面,因為大自然不是一個死的機械,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再聽你講下去,我也要變成一個浪漫主義者了。」
「定居在德國,並因此被沃格蘭稱為『自挪威飄落的月桂葉』的挪威裔自然學家史代芬,一八〇一年在哥本哈根發表有關德國浪漫主義的演講時,曾一語道破了浪漫主義運動的特色。他說:『我們厭倦了無休無止地與粗糙的物質世界奮戰,因此決定選擇另外一個方式,企圖擁抱無限。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心,在那裡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你怎麼會背得這麼清楚呢?」
「小事一樁。」
「繼續講吧。」
「謝林並且發現在大自然中,從泥土、岩石到人類的心靈,有一種逐漸發展的現象。他提醒人們注意大自然從無生物逐漸發展到較複雜的生命體的現象。大致上來說,浪漫主義者把大自然視為一個有機體,也就是一個不斷發展其內在潛能的整體。大自然就像一株不斷伸展枝葉與花瓣的花,也像一個不斷吟詠出詩歌的詩人。」
「這不是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很像嗎?」
「確實如此。浪漫主義埋藏的自然哲學與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派的哲學有點相似。亞里士多德要比持機械論的唯物主義者更傾向於認為大自然是一個有機體。」
「我也是這麼想……」
「在歷史方面,浪漫主義者也有同樣的看法。生於一七四四年~一八〇三年間的歷史哲學家赫德後來成為對浪漫主義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認為歷史的特性就是連續、進化與設計。我們說他的歷史觀是『動態的』,因為他把歷史當成一個過程。過去,啟蒙時期哲學家的歷史觀通常是『靜態的』。對於他們而言,世間只有一種普遍理性,而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或多或少都具有這種理性。但赫德指出,每一個歷史紀元各自有其價值,而每一個國家也都各有其個性或『靈魂』。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認同其他的文化。」
「嗯。我們必須要認同別人的情況才能了解他們,同樣的,我們也必須認同別的文化才能理解這些文化。」
「這個觀念如今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在浪漫主義時期,這仍然是一個新觀念。浪漫主義加強了人們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因此,挪威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一八一四這一年澎湃洶湧並不是偶然的。」
「原來如此。」
「由於浪漫主義使得許多領域都重新定位,因此一般通常將浪漫主義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所稱的『普世性的浪漫主義』,就是指那些滿腦子自然、世界靈魂與藝術天才的浪漫主義者。這種浪漫主義最先興起,尤其是在一八〇〇年左右在耶納(Jena)這個小鎮上。」
「那另外一種呢?」
「另外一種被稱為『民族浪漫主義』,不久就日益風行,尤其是在海德堡。民族浪漫主義關切的重點是『民族』的歷史、『民族』的語言和『民族』的文化。他們將發展視為一個不斷開展它的內在潛能的有機體,就像自然與歷史一樣。」
「就像人家說的:『告訴我你住哪裡,我就可以告訴你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