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

2024-10-13 07:11:11 作者: 喬斯坦·賈德

  「我們已經講過了文藝復興運動、巴洛克時期與啟蒙運動。今天我們要談浪漫主義。這可以說是歐洲最後一個偉大的文化紀元。到這裡,我們就接近尾聲了。」

  「浪漫主義時期有這麼久嗎?」

  「它從十八世紀末開始,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中期。到了一八五〇年以後就不再有一個涵蓋詩、哲學、藝術、科學與音樂的『紀元』了。」

  「浪漫主義時期就是這些紀元當中的一個嗎?」

  「有人說浪漫主義是歐洲人士最後一次對生命的『共同進路』。這個運動從德國開始,最初是為了反對啟蒙時期的哲學家過於強調理性的做法。在康德和他那冷靜的知性主義成為過去式後,德國的青年仿佛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那他們用什麼東西來取代康德的哲學呢?」

  「當時的新口號是『感情』、『想像』、『經驗』和『渴望』。過去部分啟蒙時期的哲學家,包括盧梭在內,也曾經提到感情的重要性。到了浪漫主義時期,人們開始批評過於偏重理性的做法。以往隱而不顯的浪漫主義如今成為德國文化的主流。」

  「這麼說康德對人們的影響力並沒有持續很久囉?」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許多浪漫主義者自認是康德的傳人,因為康德已經確認我們對於『物自身』所知有限,同時他也強調自我的作用對於知識(或認知)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可以完全隨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生命。浪漫主義者便利用這點發展出幾乎毫無限制的『自我崇拜』,並且因此而歌頌藝術方面的天才。」

  「那時候有很多這樣的天才嗎?」

  「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他用音樂來表達自我的情感與渴望。比起巴哈和韓德爾這些多半以嚴格的音樂形式創作樂曲,以歌頌上帝的巴洛克時期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可以說是一個『自由的』藝術家。」

  「我只聽過《月光奏鳴曲》和《第五號交響曲》。」

  「那你應該可以聽得出《月光奏鳴曲》是多麼浪漫,而貝多芬在《第五號交響曲》樂中又是如何生動地表現自己。」

  「你說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也是個人主義者。」

  「是的。文藝復興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兩者都強調藝術對人類認知的重要性。在這方面康德有很大的貢獻,他在他的美學理論中研究了當我們受到美(例如一幅藝術作品)的感動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他認為,當我們忘記自我,忘記一切,完全沉浸於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們就比較能夠體驗到『物自身』。」

  「這麼說藝術家可以提供一些哲學家無法表達的東西囉?」

  「這正是浪漫主義者的看法。根據康德的說法,藝術家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他的認知能力。德國詩人席勒更進一步發揮康德的想法。他說,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就像玩遊戲一般,而人唯有在玩遊戲的時候才是自由的,因為那時他可以自己制定遊戲規則。浪漫主義者相信,唯有藝術才能使我們更接近那『無以言喻』的經驗。有人甚至將藝術家比作上帝。」

  「因為藝術家創造自己的世界,就像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一般。」

  「有人說藝術家有一種『創造宇宙的想像力』。當他內心充滿藝術的狂喜時,他可以跨越夢境與現實的藩籬。年輕的藝術天才諾瓦里思曾經說過:『人世變成了一場夢,而夢境成為現實。』他寫了一部名為海因利希·馮·歐夫特丁根(Heinrich von Ofterdingen)的中世紀小說。此書雖然在他一八〇一年去世時仍未完成,但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小說。書中敘述年輕的海因利希一心一意找尋他曾經在夢中見到、渴望已久的『藍色花朵』。除此之外,英國的浪漫主義詩人柯立芝也曾表達同樣的意念:『萬一你睡著了呢?萬一你在睡眠時做夢了呢?萬一你在夢中到了天堂,在那兒採下了一朵奇異而美麗的花?萬一你醒來時,花兒正在手中?啊,那時你要如何呢?』」

  「好美啊!」

  「這種渴望遙不可及的事物的心態正是浪漫主義者的特色。他們也可能會懷念一個已經逝去的年代,例如中世紀。歷經啟蒙時期對中世紀的貶謫後,浪漫主義者開始熱烈重估中世紀的價值。此外,他們對神秘的東方等遙遠的文化也懷有一份憧憬。有些浪漫主義者則受到夜晚、黃昏、古老的廢墟與超自然事物的吸引。他們滿腦子都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生的『黑暗面』,也就是一些陰暗、神秘、不可思議的事物。」

  「聽起來像是一個蠻刺激的時代。那些浪漫主義者都是些什麼人呢?」

  「浪漫主義主要興盛於都市地區。十九世紀的前半葉在德國等許多歐洲地區,都可見到興盛蓬勃的都市文化。最典型的浪漫主義者都是年輕人,通常是一些並不一定很認真讀書的大學生。他們有一種明顯的反中產階級的生活態度,有時會稱警察或他們的房東為『庸俗市儈』,或甚至稱他們是『敵人』。」

  「要是我的話,可不敢租房子給浪漫主義者!」

  「一八〇〇年左右的第一代浪漫主義者都是年輕人。事實上我們可以稱浪漫主義運動為歐洲的第一個學生運動。那些浪漫主義者有點像是一百五十年後的嬉皮。」

  「你是說那些留長髮、漫不經心地彈吉他並且隨地躺來躺去的人?」

  「對。曾有人說:『閒散是天才的理想,懶惰是浪漫主義者的美德。』浪漫主義者的職責就是體驗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夢、浪費生命。至於日常的事務留給那些俗人做就行了。」

  「拜倫是浪漫主義時期的詩人,不是嗎?」

  「是的。拜倫和雪萊都是所謂的『惡魔派』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更成為浪漫主義時期的偶像。所謂的『拜倫式的英雄』就是指那些無論在生活上還是藝術上都特立獨行、多愁善感、叛逆成性的人。拜倫本人可能就是一個既任性又熱情的人,再加上他外貌英俊,因此受到了許多時髦婦女包圍。一般人認為,拜倫那些充滿了浪漫奇遇的詩其實就是反映他個人的生活。然而,他雖然有過許多韻事緋聞,但對於他而言,真愛卻像諾瓦里思夢中的藍色花朵一般不可捉摸、遙不可及。諾瓦里思曾和一名十四歲的少女訂婚,但她卻在滿十五歲生日的四天之後去世。可是諾瓦里思對她的愛卻是一生不渝。」

  「你說她在滿十五歲生日的四天後死去嗎?」

  「是的……」

  「我今天就是十五歲又加四天。」

  「[img alt="hnt" src="images/195004633758.png" /]。」

  「她叫什麼名字?」

  「她的名字叫蘇菲。」

  「什麼?」

  「是的,她的名字就叫……」

  「嚇死我了。難道是巧合嗎?」

  「我不知道。不過她的名字確實叫蘇菲。」

  「繼續。」

  「諾瓦里思本人二十九歲時去世。他是那些『早夭』的人之一。許多浪漫主義者都在很年輕時死去,通常是由於肺結核,有些人則是自殺而死。」

  「噢!」

  「那些活得比較久的人通常到大約三十歲時就不再信仰浪漫主義了,其中有些人後來甚至成為徹頭徹尾的中產階級保守人士。」

  「那他們不等於是投誠到敵方去了嗎?」

  「也許吧。剛才我們講到浪漫主義的愛情。單戀式的愛情這個主題早在一七四四年就出現了。那年歌德寫了一本書信體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書中的男主角維特最後因為無法獲得所愛女人的芳心而舉槍自殺……」

  「有必要這麼極端嗎?」

  「自從這本書出版後,自殺率似乎有上升的趨勢,因此有一段時間這本書在丹麥和挪威都被列入禁書。所以做一個浪漫主義者並不是沒有危險的。他們的情緒通常都很強烈。」

  「當你說『浪漫主義』的時候,我腦海里出現的就是那些巨幅的風景畫,上面有幽暗的森林、蠻荒崎嶇的自然景觀……還有,最好籠罩在一片繚繞的霧氣中。」

  「是的。浪漫主義的特徵之一就是嚮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就像我剛才所說的,這種嚮往並不是鄉村生活的產物。你可能還記得盧梭首先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但真正使這句口號風行起來的卻是浪漫主義者。浪漫主義代表人們對啟蒙時期哲學家眼中機械化宇宙的反動。有人說浪漫主義骨子裡是古老宇宙意識的一種復興。」

  「請你說明一下。」

  「意思就是將大自然看成是一個整體。浪漫主義者宣稱不僅斯賓諾莎,連普羅汀和波赫姆、布魯諾等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都可以算是他們的祖師爺。這些思想家的共同特色是他們都在大自然中體驗到一種神聖的『自我』。」

  「那麼他們是泛神論者囉……」

  「笛卡爾和休謨兩人曾經將自我與『擴延』的實在界區分得很清楚。康德也認為『自我』對自然的認知與自然『本身』是明顯不同的。浪漫主義時期的說法則是:大自然就是一個大『我』。浪漫主義同時也使用『世界靈魂』與『世界精神』等名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