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

2024-10-13 07:10:15 作者: 喬斯坦·賈德

  「這不重要。休謨生長在蘇格蘭的愛丁堡附近,家人希望他修習法律,但他覺得自己『對哲學和學習以外的事物有不可抗拒的排斥心理』。他生在啟蒙時代,與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與盧梭等人同一個時期。他早年曾經遍游歐洲各地,最後才回到愛丁堡定居,度過餘年。他的主要作品是《人性論》(Treatise on Human Nature),在他二十八歲時出版。但他宣稱他在十五歲的時候就有了寫這本書的構想。」

  「我看我也不應該再浪費時間了。」

  「你已經開始了。」

  「但如果我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哲學,那這套哲學會和我們到目前為止所談過的任何哲學理論都大不相同。」

  「你認為我們談的這些哲學理論缺少了什麼東西嗎?」

  

  「這個嘛,首先,你談的這些哲學家都是男人,而男人似乎只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我對真正的世界比較有興趣。我是指一個有花、有動物、有小孩出生長大的世界。你說的那些哲學家總是談什麼『人與人類』的理論。現在又有人寫了一本《人性論》,好像這裡面的『人』是一個中年男人似的。我的意思是,生命是從懷孕和生產開始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卻從來沒有人談到尿布呀、嬰兒啼哭呀什麼的。也幾乎沒有人談到愛和友情。」

  「你說得當然很對。但在這方面,休謨可能和其他哲學家不太一樣。他比任何一位哲學家都要能夠以日常生活為起點。我甚至認為他對兒童(世界未來的公民)體驗生命的方式的感覺很強烈。」

  「那我最好洗耳恭聽。」

  「身為一個經驗主義者,休謨期許自己要整理前人所提出的一些混淆不清的思想與觀念,包括中世紀到十七世紀這段期間,理性主義哲學家留傳下來的許多言論和著作。休謨建議,人應回到對世界有自發性感覺的狀態。他說,沒有一個哲學家『能夠帶我們體驗日常生活,而事實上哲學家們提示的那些行為準則都是我們對日常生活加以省思後,便可以領悟出來的』。」

  「到目前為止他說得都不錯。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在休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相信有天使。他們的模樣像人,身上長著翅膀。你見過這樣的東西嗎?」

  「沒有。」

  「可是你總見過人吧?」

  「什麼傻問題嘛!」

  「你也見過翅膀嗎?」

  「當然,但不是長在人的身上。」

  「所以,據休謨的說法,『天使』是一個複合的概念,由兩個不同的經驗組成。這兩個經驗雖然事實上無關,但仍然在人的想像中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這是一個不實的觀念,應該立即受到駁斥。同樣的,我們也必須以這種方式釐清自身所有的思想觀念和整理自己的藏書。他說,如果我們手裡有一本書……我們應該問:『書里是否包含任何與數量和數目有關的抽象思考?』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我們應該再問:『書里是否包含任何與事實和存在有關的經驗性思考?』如果答案還是『沒有』,那麼我們還是將它付之一炬吧,因為這樣的書內容純粹是詭辯和幻象。」

  「好激烈呀!」

  「但世界仍然會存在,而且感覺更清新,輪廓也更分明。休謨希望人們回到孩提時代對世界的印象。你剛才不是說許多哲學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還說你對真實的世界比較有興趣嗎?」

  「沒錯。」

  「休謨可能也會說類似的話。不過我們還是繼續談他的理念吧。」

  「請說。」

  「休謨首先斷定人有兩種知覺,一種是印象,一種是觀念。『印象』指的是對於外界實在的直接感受,『觀念』指的是對印象的回憶。」

  「能不能舉個例子呢?」

  「如果你被熱爐子燙到,你會馬上得到一個『印象』。事後你會回想自己被燙到這件事,這就是休謨所謂的『觀念』。兩者的不同在於『印象』比事後的回憶要更強烈,也更生動。你可以說感受是原創的,而『觀念』(或省思)則只不過是模仿物而已。『印象』是在我們的心靈中形成『觀念』的直接原因。」

  「到目前為止,我還可以理解。」

  「休謨進一步強調印象與觀念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複合的。你還記得我們談到洛克時曾經以蘋果為例子嗎?對於蘋果的直接經驗就是一種複合印象。」

  「對不起,打斷你的話。這種東西重要嗎?」

  「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呢?就算哲學家們在建構一個理論的過程中偶爾會討論一些似乎不是問題的問題,但你也絕對不可以忽視。笛卡爾曾說,一個思考模式必須從最基礎處開始建立,我想休謨應該會同意這個說法。」

  「好吧,好吧。」

  「休謨的意思是:我們有時會將物質世界中原本並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剛才我們已經舉過天使這個例子。以前我們也曾提到『鱷象』這個例子,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是『飛馬』。看過這些例子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心靈很擅長剪貼拼湊的工作。因為,這些概念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曾經由我們的感官體驗過,並以真正『印象』的形式進入心靈這個劇場。事實上沒有一件事物是由我們的心靈創造的。我們的心靈只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創造一個虛假的『觀念』罷了。」

  「是的,我明白了。這的確是很重要的。」

  「明白了就好。休謨希望審查每一個觀念,看看它們是不是以不符合現實的方式複合而成的。他會問:這個觀念是從哪一個印象而來的?遇到一個複合觀念時,他要先找出這個觀念是由哪些『單一概念』共同組成的,這樣他才能夠加以批判、分析,並進而釐清我們的觀念。」

  「你可以舉一兩個例子嗎?」

  「在休謨的時代,許多人對『天堂』或『新耶路撒冷』有各種生動鮮明的想像。如果你還記得的話,笛卡爾曾說:假使我們對某些事物有『清楚分明』的概念,則這些事物就可能確實存在。」

  「我說過,我的記性不差。」

  「在經過分析後,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對『天堂』的概念事實上是由許多元素複合而成的,例如『珍珠門』『黃金街』和無數個『天使』等。不過到這個階段,我們仍然還沒有把每一件事物都分解為單一的元素,因為珍珠門、黃金街與天使本身都是複合的概念。只有在我們了解到我們對於天堂的概念實際上是由『珍珠』『門』『街道』『黃金』『穿白袍的人』與『翅膀』等單一概念所組成後,我們才能自問是否真的有過這些『單一印象』。」

  「我們確實有過,只是後來又把這些『單一印象』拼湊成一幅想像的圖像。」

  「對,正是這樣。我們在拼湊這類想像圖畫時除了不用剪刀、糨糊之外,什麼都用了。休謨強調,組成一幅想像圖畫的各個元素必然曾經在某一時刻以『單一印象』的形式進入我們的心靈。否則一個從未見過黃金的人又怎能想像出黃金街道的模樣?」

  「很聰明,但他怎麼解釋笛卡爾對於上帝有很清晰判明的觀念這個現象呢?」

  「休謨的解釋是:假設我們想像上帝是一個無限『智慧、聰明、善良的事物』,那麼『上帝』這個觀念就是由某個無限智慧、某個無限聰明與某個無限善良的事物共同組成的一個『複合觀念』。如果我們不知道何謂智慧、何謂聰明、何謂善良的話,我們絕不可能形成這樣一個對上帝的觀念。當然,也有些人認為上帝是一個『嚴厲但公正的父親』,但這個觀念同樣是由『嚴厲』『正義』與『父親』等元素所組成。休謨之後的許多宗教批評人士都指出,人類之所以對上帝有這些觀念,可能和我們孩提時代對父親的感覺有關。他們認為我們對於父親的觀念導致我們對於『天父』的概念。」

  「也許是吧。但我從不認為上帝一定是個男人。有時我媽會叫上帝『天母』(Godiva)以求公平。」

  「無論如何,只要是無法回溯到特定感官認知經驗的思想與觀念,休謨便不接受。他說他要『推翻那些長久以來主導哲學思想,使得哲學蒙羞的無稽之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使用一些複合觀念,而不去思考這些觀念是否站得住腳。以『我』(或自我)這個問題為例。這是笛卡爾哲學的基礎,是他全部的哲學賴以建立的一個清晰判明的知覺。」

  「我希望休謨不要否認『我』就是我,否則就真的是太胡扯了。」

  「蘇菲,我希望這門課能教你不要妄下定論。」

  「對不起。你繼續說吧。」

  「不,我要你用休謨的方法來分析你所認知的你的『自我』。」

  「那我必須先了解自我是一個單一概念,還是複合概念?」

  「你認為呢?」

  「我必須承認我覺得自己挺複雜的。比方說,我很容易發脾氣,也蠻優柔寡斷的。有時候我會對一個人又愛又恨。」

  「那麼,這個『自我概念』就是一個『複合觀念』。」

  「好吧。那我現在得想一想我是否曾經對於這個自我有過這樣的『複合印象』。我想大概有吧。事實上,我一直都有。」

  「你會因此而擔心嗎?」

  「我是很善變的。今天的我已經不是四歲時的我。我的脾氣和我對自己的看法可能會在一分鐘內改變,我可能會突然覺得自己像『變了一個人』。」


關閉